?那個有藍色湖泊般雙眸的女子,當她在樓下大聲叫喊他的名字,而他痛苦,幾乎默默承受一切,我只是無法明白,到底是愛艱難些,還是承受愛艱難些。——《羅丹的情人》
卡米耶·克洛岱爾(由“法蘭西第一美人"之稱的伊莎貝拉·阿佳妮飾演),一提起來便讓人嘆惋的名字。因為這個名字讓人想到的,不是她的才華,她的作品,她的經歷,而是壓在這名字之上的另外一個名字:奧古斯特·羅丹(由杰拉爾·德帕迪約)飾演。世人知道克洛岱爾,是因為羅丹,因為她曾是羅丹的情人,羅丹靈感的源泉。遺憾的是,這段兒女情長卻掩蓋住了她最該被人記住的身份:才華橫溢的雕塑家。
一個關于藝術家的故事
卡米耶·克洛岱爾(1864~1943)
法國雕塑大師羅丹的學生
也是他的情人和藝術的競爭者
她倔強、任性而又才華橫溢
她把一切都獻給了羅丹
包括靈感、熱情、技巧和肉體
她的美麗和愛情激發了羅丹的靈感
兩人形影不離,互相切磋技藝
卡米耶出色的作品令羅丹也暗生幾分妒意
落拓不羈、激情如火的卡米耶容忍不了羅丹
在熱戀自己的同時仍然要回到妻子身邊
兩人關系不斷惡化
最終分手
卡米耶發奮雕塑,但貧窮孤寂的生活
加上世人對其作品的冷漠使她瀕臨絕望
最后被送進了瘋人院
在那兒度過了30余年的光陰
不該是《羅丹的情人》
我寧愿用《卡米耶·克洛岱爾》這樣一個由法文直譯而來的名稱稱呼這部影片,盡管她有個更為人熟知的片名——《羅丹的情人》。這位才華卓著的女雕塑家用盡一生血淚苦痛甚至生命的代價,所求不過就是走出羅丹壓服在她頭頂的陰影。然而,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們仍然用“羅丹的情人”來稱呼她,無疑是對她極大的不公正。
藝術人生的悲劇
“我希望我從不曾認識你!”——卡米耶
當羅丹柱著拐杖踉蹌走過時,卡米爾下意識地伸出一只手,又很快偷偷縮回,讓自己與夜色、與風雨融為一體,不易辨認。在卡米耶最難過傷心的時候,風雨交加的夜晚,她等在羅丹回家的必經之路,穿著黑色的有風帽的衣服,低低匍匐在濕濘的街角。
她是那么渴求他的懷抱,但驕傲再一次堅決制止和鞭撻了她的軟弱。他已經不是她的人了,再也無法欺身上前,前塵僅可拈來悼念。
兩個曾經那么癡纏的男女,終于在彼此的背影里,無可救藥地漸行漸遠。
羅丹,被世人譽為19世紀到20世紀初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雕塑藝術家,羅丹的作品始終飽含情感,他認為“藝術即情感”,在他的一生中,與無數女人關系不斷,但從他作品體現出的深刻思想也可以感受到,他有著過人的理性。羅丹在臨終前提出,一定要將卡蜜兒的十五件雕塑作品放入他的藝術博物館,也說明了即便后來他們的關系徹底破裂,羅丹仍對卡蜜兒懷有深情和敬意。但這樣能反映出羅丹內心情感的關鍵事件,并沒有被選入長達175分鐘的電影情節,感到有些費解和遺憾。
曾經有人說過看了《羅丹的情人》之后,會讓你想起這句:才華對于女人而言是一把刀,在她的生命中一直往下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