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差別,在微妙之間
羅丹?、卡米爾,一對法國雕塑藝術家、師生、情人、仇人。相遇時,她19歲,他43歲,他有妻有兒。
冷軍、羅敏,一對中國油畫藝術家,師生、夫妻、前任,相遇時,他大她18歲,他離異獨身。
差不多的境況,微妙的差異,時代不同,性格不同,一樣的開頭,不一樣的結局。
藝術家的女人,或毀滅,或成就,一念之間,不僅僅在于自己。
2、羅丹和卡米爾的故事
奧古斯特·羅丹(1840-1917),法國人,19世紀和20世紀初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雕塑藝術家,其作品架構了西方近代雕塑與現代雕塑之間的橋梁, 他的《思想者》享譽全球,世人皆知,杰出作品還有《吻》、《永恒之春》、《丹娜》、《手》、《雨果胸像》、《青銅時代》等系列。
卡米爾?克洛岱爾(1864-1943),年幼時就已展露出自己的藝術天賦,12歲完成第一件雕塑,15歲正式出道,19歲的她遇到了43歲的羅丹,成為他的模特、合作者,并在工作室里,不管羅丹已有妻有兒,被老師的藝術才華折服,義無反顧地成為他的情人。
羅丹遇見卡米爾后,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很多屬于男歡女愛的內容,給世人以震憾和驚艷,聲名大噪,受到世人的矚目和推崇。
卡米爾遇見羅丹后,在和老師的合作、切磋中,雕塑技巧也得到大幅提升,但是世人沒有給予她應有的贊譽,反而嘲諷她,把所有的贊譽給了他老師羅丹,卻謾罵她。他們相處15 年,她奉獻了青春、激情、才華,數次為他懷孕墮胎,但他沒有給予她想要的生活,不斷的爭吵,磨滅了兩人的激情,羅丹選擇了回歸家庭,只字不留,沒有告別的離開給了卡米爾致命的打擊,從此,痛恨羅丹成了她生活的重心。
據說,羅丹并非完全絕情,曾悄悄幫她支付畫室租金,曾委托他人購買她的雕像,只是,此時的卡米爾心中只有仇恨,把世人的對她的嘲笑、作品無法展出、評選不上等全部歸咎羅丹身上。也許,羅丹欠卡米爾一個面對面的告別和撕裂,卡米爾焦躁的情緒尋不到可以噴發的突破口,最終吞噬了自己。
幾年后,卡米爾精神嚴重分裂,被呼嘯的救護車送往瘋人院,在那里凄苦地待了30年,她時常呼喚著羅丹的名字,孤獨死去。她不知道,在她被送入瘋人院的同一年,羅丹中風,也被呼嘯的救護車送往醫院。
羅丹曾經對卡米爾說:“你成了我最強的敵人?!?/p>
而卡米爾說“我希望我從來也不曾認識你……”
3、冷軍和羅敏的故事
冷軍,1963年出生于四川,是中國當代超寫實主義油畫的領軍人物。其作品的最大特點就是極端寫實,他的作品畫面絲毫畢現,形象精致入微。 他的油畫《肖相之像—小姜》拍出6000萬高價,那肌膚、發絲、毛衣栩栩如生,如相片般真實,在相機時代,你可以認為繪畫應該提升于生活,而非完全忠實于生活,但無法否認他畫技非同一般的高超,他的代表作還有以妻子羅敏為模特的《肖像之相—小羅》、《蒙娜麗紗—關于微笑的設計》、《冷軍自畫像》、《 世紀風景》系列等,遇見羅敏后,她賜給他無窮的靈感和創作的激情。
羅敏,1981年出生重慶, 這個小學二年級時都數不到10被診斷為自閉癥的女孩,卻極具繪畫天分,長大后遇見冷軍,對大師的崇拜自然而然,并發展為毅然而毅然,果斷辭去美術老師一職,成了他的學生和模特,最后成為他的妻子。
冷軍和羅敏,同樣沒有走向永恒,最后還是分開了,分離時,冷軍問她要什么,她什么也不要,世人問她如何看待,她淡然地說:“他成就了我,沒有他,也不會有今天的我?!?可以理解為,羅敏得到冷軍藝術的指導,整合了他的藝術氣息,提升了自我。隨著羅敏油畫《蓮》系列的展出,她的繪畫得到了世人的認可和贊賞。
4、一點感慨
我們不禁會問,如果再輪回一次,羅丹和卡米爾,冷軍和羅敏還會再愛嗎,注定還是會愛的。老師是才華橫溢、氣質獨特的名師,學生亦是才氣過人的高徒,興趣相投、氣質相似,惺惺相惜又朝夕相處,產生情感仿佛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只是作為藝術家的女人,作為同樣飽含著藝術天份的女人,雙方都是熱烈的人,估計很難遷就誰,激情可能勝過凡人,但是也難像凡人長久,消退的也快。
羅丹和卡米爾,一個黑白相片年代,一個無法公開的情人關系,輿論傷的多半是女人,難以對她的作品給予公正的評價,忽略了她其實也是位天才,世人說起她總是會說:羅丹的情人。而卡米爾偏執的性格,也讓她終日沉浸在怨恨里,無法解脫,導致了悲劇。
冷軍和羅敏,一個彩色相片時代,多了些溫暖,世人在記得羅敏是冷軍前妻的同時,慢慢地看到她自身的光芒,只要她愿意努力,愿意放開自我,不糾結過往,總可以活出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