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約為2600字? |? 建議閱讀時間4分鐘
一、自 我 保 護
懶惰這個東西,就像寄生蟲,一旦寄生了之后就很難被內生系統驅趕。
而這個寄生蟲看上去似乎也是人人都有,只是多與少的區別。
懶惰,七宗罪之一,照理說人人都該避之而后快,不過奇怪的是,每每談及自己的懶惰品質,許多人的臉上流露出來的并非羞愧,而是自豪。
因為懶惰可以遮丑。
這事兒不是我干不好,是我懶得干。
他沒啥了不起,我這么懶都只差一點,勤快點早甩他幾條街。
道理我都懂,我只是懶。
……
自己看,能遮的丑有多少?
懶,在某些人的眼里,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是一種自卑式的隱藏“潛力”的手段。
因為我懶,所以我有理由可以啥都干不好。干好了就是天賦高,干不好就是應該的。
為什么不好好念書?因為好好念書不就把自己的“潛力”暴露了?本來還可以裝“聰明的壞學生”,這要好好念書還念不好,那可真是丟人了。
所以說自己“懶”是我們有自我保護的需求。
二、道 理 我 都 懂
那么那句金句“道理我都懂,我只是懶”保護的是什么呢?
保護的是一顆滑稽的玻璃心。
互聯網上的信息充斥遍地,以往需要大量經典書籍的閱讀加上深度思考才能得到的一些至理,現在已經被噴得爛大街,買菜大媽也能哼唧兩句。
這直接導致了以往被讀書人捧讀的《心靈雞湯》成了毒藥的代名詞。
不過你們有沒有發現,大多數的互聯網文都是用一個虛構的故事開頭然后就直接引結論給你?沒有論證過程,也沒有說理過程。
同樣是編個張三給女友下跪的故事,今天作者想說“疼女友的男人不會差”,就給張三一個財色兼收的結局;今天作者想說“愛要對等,不能卑微”,就給張三一個人財兩空的結局。
結局編完,結論拋出,打完收工。
真簡單。
我敢說網絡上75%以上的文都是如此的,但很多人看得樂此不疲,還痛哭流涕。
所以,光看個結論,道理你就懂了嗎?這種填鴨式的讀文就能讓你消化?你相當于只是背了一篇沒有譯文的九陰真經而已,背完你能成為高手嗎?
當然不能,所以你能改變自己的懶惰嗎?當然也不能。
因此,道理你都懂,只是懶?你以為自己懂!
三、認 知 能 力
很多讀者在后臺給我發過此金句,我只對一兩個讀者進行過回復,那就是:
懶,只因為你的認知能力還不足。
我有很多次接到過親戚把小孩送到我家來點撥點撥學習的任務,很多人不等我發問就自報家門:“這孩子啊,學習成績不好,不過老師都夸他挺聰明的,就是懶,不用功。”
如果我把老師比作賣衣服的大嬸,那些親戚可能就明白了,只是我不好意思直說。
有人說不愿意用功是自制力不足,其實自制力不足在本質上依然是認知不足,認不清學習有啥用,目光短視之人自然就容易懶惰。
舉個簡單的例子,現在有人開1個億的價碼,讓你每周堅持讀完兩本書,每天早上5點起床,跑步一小時,然后從早上7點拼命工作到晚上9點,接著深度思考1小時后上床睡覺,堅持10年后就把這1個億給你,我相信很多人是能堅持下來的。
但如果不跟你提前敲定這1個億的合約,而是告訴你這樣堅持總有一天能掙大錢,99%的人是堅持不下來的,因為多數人的認知看不了那么遠。
有人很隨意地就能說出:“道理誰都懂,誰不知道多看書能提升自己啊,誰不知道拼命工作能快速進步啊,誰不知道跑步有益健康啊,但我就是做不到啊。”
道理他真的懂?不,他不懂,如果他真的堅信這些有用,那么未來就等于向他提前開了價碼,而他則會為了價碼而堅持下去,除非他不愛錢。
因此,懶惰、放縱、自制力,它們的根源都在于——認知能力有限。
只要你堅持這么做了,相信我,10年后沒有1億,至少也有千萬。
四、優 先 級
當我們說一件事很重要,但就是懶,就是拖延,非得拖到最后一刻才去做,經常顧不上完成的質量,想改變但又改變不了時,其實癥結是在這里,我們對這件事的認知有誤,它并沒有我們心目中想的那么重要。
我有時候也會偷懶,也有拖延,比如今天的計劃書不看了吧,書不翻了吧,公眾號不更了吧,多睡一會兒吧等等,但如果馬云中午請我喝咖啡,哪怕是三九寒冬,我也會一大早就起床,接著考慮今天該穿什么衣服,講什么話,這不就不拖延了,不懶了么?
因此,懶也好,拖延也罷,只是某件事在你心目中的優先級并不高而已。而某些真正重要的事在你心目中優先級依然不高就只能證明你的認知能力是極其低下的。
如果給你一個月時間去做某件事,做得不好你就沒命了,你會告訴我你拖延到最后一天開始動手?你在跟我開玩笑吧。
五、告 別 拖 延
如果某些事的優先級確實沒那么高,但你也不想拖延,想做好怎么辦?
將接下來的“道理”看完并加以踐行,你就真的可以說道理你都懂了。
1、學會分解任務。
如果一整個任務的完成期限較長,難度較大,一定要將其分解,否則接下去就沒法玩兒了,分解任務有個好處,就是將階段性目標提取出來,當人獲得階段性成績時,就會產生一些成就感,刺激自己繼續干下去。
2、衍生干不好的后果。
后果這件事,是客觀的,但每個人都能通過自己的大腦對其進行適當加工。比如你干不好這件事的直接后果是會影響部門業績的,你可以將其在你大腦里加工成:影響部門業績就會受到部門領導批評,接著就被領導打下了壞的印象,下次升職加薪可能就沒我的份兒,長此以往我就會成為邊緣人,然后被裁員,我家的娃就會喝西北風……
這么一想,趕緊把事兒干好。
3、養成說斷就斷的習慣
當你的拖延癥和懶癌已經有了一定級數的時候,任何叫你不要拖延的建議幾乎都是沒有用的,因此,養成說斷就斷的習慣非常重要。
這種習慣的養成在于平時的“得寸進尺”。明知道今天有一項重要任務要完成,共需4個小時,但讓一個拖延癥晚期患者不刷朋友圈也是不太現實的,你需要給一個妥協——先留出半小時,把微信微博給我刷干凈,別碰任務,就是刷。
什么,半小時不夠?給你2小時,再不夠?3小時,就是別碰任務,只有一個要求,時間一到馬上放手機。
一開始,你可以盡量延長“懶惰”的時間,這都無礙,重要的是當習慣的養成后,你可以通過逐漸縮減,也就是“得寸進尺”來慢慢控制自己。
4、給自己階段性獎賞
訓練人的大腦跟訓練動物的大腦是沒多大區別的,都需要刺激。我們經常看到水族館里面的海豚表演了一個轉圈,飼養員就會給個東西吃,鼓個掌,又給個東西吃。
人也是一樣,一份活要干一個月,看看都望而生畏,于是就拖拖拉拉。但是每干完1/10就有糖吃,這樣你每次想吃糖的時候就會逼自己去干1/10,事情也就這么干好了(這個糖必須是你最愛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