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作
哪里可以采蘋草?
可以從南面山間的水一直到那
吐出來的草地邊的水
哪里可以采水藻?
土溝的凹槽生出清澈的水
就可以捉摸搖擺的水藻
哪里可以放置呢?
圓簍與方筐
剛好在姑娘的手中
哪里可以烹煮呢?
三只腳的锜和沒有腿的釜
都是姑娘的好幫手
哪里可以祭奠呢?
宗廟的窗戶下
伸出一個平臺給你放
哪里可以找到這個主持呢?
剛梳理頭發(fā)的
那個跪著的小女就是
2.原典
采蘋
原文:
于以采蘋?南澗之濱。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維筐及筥。于以湘之?維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誰其尸之?有齊季女。
3.體悟
這篇沒有形容詞的,都是很平常的提問。問要去哪里采蘋,要去哪里采藻,用什么盛放,用什么器皿來烹煮,到哪里去祭奠,又有誰來主持祭祀。這里的齊(zhāi齋)是美好而恭敬的意思。真的不得不感慨漢字的音調(diào)演變和詞義的演變之大啊。最近讀《人間詞話》,里面提到古代的詩詞押韻尾會統(tǒng)一一個音調(diào),而不是按平常的讀音來。真的讓人摸不著頭腦。
讀高中時偶有疑惑,為什么新華字典的讀音跟古義很不相同,先生跟我解釋說新華字典是按百姓誤讀最多的音來校正字典里的音。雖然感覺古義被偏頗了,但是百姓賦予詞性也更加貼切生活也更加實用。但對于學術研究會更加增添了一層薄霧。隨著科技的發(fā)達,慣用的語言的改動不會太大。而一些人數(shù)少的方言或者民族語倒是會銷聲匿跡。以前封閉的環(huán)境這些語言倒是可以緩緩發(fā)展,但是網(wǎng)絡一切入或者標準語言一進來,實用性顯然就跟世界格格不入,加之年輕人思想的變遷,繼續(xù)保有這些語言變得就很不有用。這是我感覺的語言消亡的原因之一。
總之,以前的祭祀的方法就是采蘋中的六步,而我們現(xiàn)在消亡的東西卻很少得到祭祀。
上一篇:《詩經(jīng)》新作|草蟲
下一篇:《詩經(jīng)》新作|甘棠
關注恕之,一起讀《詩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