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jīng)友人推薦,入手了這本書,原以為會像其他西方文學(xué)那樣,躊躇難行,何況他還是一本哲學(xué)著作。但讀著讀著發(fā)現(xiàn)很符合我這個悲情主義者的調(diào)性。全書,從人的自身、人的所有、人的地位、思辨與箴言等六個方面,分別討論。全書好像每一句話你都值得去回味,都是名言警句,摘錄幾句來充一下字數(shù)吧。
1.這空虛就是煩悶的真正來源,它總是渴望外界的刺激,希冀使心靈獲得借口有所排遣。因此,在刺激的選擇這方面,并不挑剔,他們社交和談話的性質(zhì),還有他們在門口閑談和在窗口張望,處處都可以證明。
2.一個人的內(nèi)心愈為充實,他對其他人的需要就愈少——其他人越不能替他做什么,這就是為什么高度的智慧會使人不合群。
3.我們不應(yīng)該對別人期待太多,或是一般不對外在的世界寄予太多厚望。從外界獲得的快樂,都是不確定的,不可靠的,任憑機會的。這樣的話,我們的心情就會隨著外物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要盡量從自身尋找歡樂的源頭。一般人把畢生的幸福置之于自身之外,如寄托在財產(chǎn),地位,配偶合孩子,朋友,社團等等,一旦那些身外之物有所喪失或令人失望,他們的幸福根基就毀了。他們的重心不在自己,愿望和幻想每有所變動時,他們的重心便會變動。
4.若有一筆足以自給的錢財,我們應(yīng)該把它看做對抗禍害和不幸的屏障,不應(yīng)該把它看作能讓我們在這世界尋歡作樂的憑證,或是認為有錢就應(yīng)該那么花。很多憑借才智賺錢的人,認為其才智是永久的資本,所賺的錢不過是憑本金得來的利潤,于是賺多少花多少,藝術(shù)界往往如此。但商界不同,商人的錢是賺錢的工具。
5.每個人的真實生存是在自己的皮膚之內(nèi),不在他人的看法上,將會大大增加我們的幸福。
6.人的能力只有在社群中才可能發(fā)揮充分作用,當我們的意識發(fā)育不久,就會發(fā)覺心中興起這要被他人看作是社會有用分子的欲望,那就是能盡到做人的職責,而且能取得社會的權(quán)益。但不久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人在社會上是否有用,并非根據(jù)自己的意見,而是需要取決他人的看法,于是人們就千方百計的讓他人對自己有好感,把他人的好感看的價值重大。
7.優(yōu)秀的人并不代表某某小部分,而是指整體,他本身就是完全的。一個普通的社會就好像由管號組成的樂隊所奏出7的音樂。每一只管號只有一個音符,每個音符在適當時候出現(xiàn)就會奏出音樂來。由單一管號所奏出的單調(diào)聲音中,你能看出大多數(shù)人的心理狀態(tài)如何。人們的腦海中似乎只有一個念頭,不能容納別的什么。為什么人們都那么煩悶無聊,為啥喜歡社交,為啥人類是群居的。是個人自己性格的單調(diào),讓人們覺得獨處是無法忍受的。讓很多人聚在一起,我們才得出一點結(jié)果,有我們的單音管所奏出來的一些音樂。而明智人是獨奏一件樂器。
8.生命在于運動,我們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們的有機體是不斷地動的所在。如果我們要明智的生存,就得不斷地使自己有所作為,不管什么都行,只要是一些實際的或內(nèi)心的活動。
9.在這個世界的舞臺上,大多數(shù)人各自演一個小角色,然后下臺,而天才過著復(fù)式的生活,既是演員,也是觀眾。
10.對于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我們你、不能拿任何人做榜樣,因為沒有兩個實例的處境和情況是一樣的,個性的不同,也使我們的所作所為,帶有特殊和個別的意味。人一旦仔細考慮過做什么,他就應(yīng)該按照他的個性去做。
。。。。。
好詞好句還有很多,這本書可以系統(tǒng)的幫你梳理你的價值觀、人生觀、財富觀、幸福觀、雖然若干觀點從一些心靈類叢書中有所獵讀,但總覺得由于對叔本華哲人的推崇,會更加堅信他所說的每一個觀念,從而去指導(dǎo)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所以別看微信推送里的那些雞湯了,因為你今天看了,明天就會忘記的。對于哲學(xué)的思考,也要橡對于一門實用技能一樣去深挖和反復(fù)操練,禁得起歲月考驗的才是真理,每個年齡段都能悟出不一樣的感受的才是好文學(xué)。
今天太晚了,不說了,改天重新再研讀一下,寫一份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