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瘋轉的帖子:《就算老公一毛錢股份都沒拿到,在我心里,他依然是最牛逼的創業者》,先不論事件的來龍去脈和誰是誰非吧,有人說這位妻子把創業想的太簡單,只想著發家,想著去紐約撞鐘,把創業想的太簡單。我覺得這些這么批評的人太過于片面了,試問創業的人,有幾位沒想過發家把公司做大呢?
我也是一名創業者的妻子,也是孩子的媽媽。說真的,我雖然沒想過撞鐘,這個不是因為我沒想發家,只是因為我老公是技術合伙人,股份也不是最大的,所以即使做大上市,估計撞鐘的也不是他,哈哈。但是,我真想過發家的,想過早幾年實現財務自由,想著經濟寬裕點,我可以全職陪伴孩子,甚至再生一個孩子。這些怎么會不想呢,大家都想過上好日子不是嗎?何況我是一位天天要碰柴米油鹽的人,我每天上班想努力工作,年底能漲工資能多發獎金能提高自己在職場上的競爭力。下班回到家,要準備晚飯,要陪兒子讀繪本,跟著點讀筆學英語。這些都需要錢啊,吃喝拉撒需要錢,兒子的繪本可不便宜啊,兒子的一套英語學習點讀繪本,花了我一千五呢,難道這錢我花著不眨眼?我還沒到經濟這么寬裕的階段!所以我想著發家。
但是,我并不是因為老公創業了才想著發家。我老早就想發家致富了,讀了二十幾年的書,博士畢業時才發現,生活才剛剛開始,不停努力的人生才剛剛起步,而生活在社會上不只是需要讀書,也需要經濟實力。
只是,一年前老公想加入創業團隊時,我是反對的。
原因不是發家不發家的事情,而是我知道創業需要的付出,我舍不得老公這么辛苦,也舍不得一家三口的相處時間會因為創業而壓縮掉。
果然,老公加入創業團隊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每天工作到很晚,八九點是常事,十來點也不少見,周末出差也是正常的事情。想創業想拉我老公加入負責技術這塊的人不少,而且其實條件還可以。他其實是個很聰明的人,做事情非常投入,所在的是汽車行業,在原來的大公司里,他基本上能輕松很好地完成工作,進步很快,平時基本不加班,其實他們單位加班的人可不少,每年都有各種獎勵,在大公司里又是汽車行業里,他的進步步伐其實是很快的。但是我原來在互聯網行業,我特別不喜歡互聯網行業的加班到十來點的工作方式,像上海這邊的某家大公司,公然鼓勵員工九點后下班打車一律報銷,我覺得這種生活方式太消耗健康了,不喜歡。我想要的生活是慢慢來,慢慢積累,而不是不惜健康代價的加速前進。
這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加上家里也有事,老公瘦了很多很多,顯得老了不少。而且明顯,一家三口在一起的時間少了,而且很多時候在家也打電話談工作,周末經常去公司面試或者和做實驗。所以,現在兒子玩游戲時,經常會玩的一個游戲是接電話,每次接電話都會學爸爸的樣子對著他的假電話聊幾句,然后跟我說他同事給他的電話,談工作的事情。我說今天不是休息嗎?跟你同事說不要打電話了,除非緊急事情。我兒子會說,同事說了,有事商量。
創業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創業人的辛苦也意味著他周圍人的辛苦。我老公說,做他喜歡的工作是一種享受。但是,創業了才發現,不只是意味著技術上的工作,還有溝通、管理以及和投資人的協商等等工作需要去面對。雖然他沒說過累,但是也見到過他因為一些溝通的事情失眠。
而我也因為老公創業,感覺自己一天到晚忙的腳步停不下來的。早上準備早餐,晚上要陪孩子的吃喝拉撒以及孩子的未來教育規劃等等,還有就是因為老公創業,我莫名地多了好多壓力,工作上更不敢怠慢了,因為萬一創業遇到瓶頸,我擔心家里經濟壓力太大,一時半會應付不來。而兒子也因為爸爸老加班,對我的依賴越來越大,但是每天都非要等爸爸加班回來才肯上床睡覺,所以小家伙睡覺也是很晚。
但是至今不后悔最終支持老公加入創業,原因有點肉麻,我愛他,支持他去做實現自己價值的事情。也有點現實,經歷創業,無論能成就多大的未來,他在技術上和在管理上都會上一個臺階,未來會更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