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號:逆水行舟讀書會(sailreading)
?我從今年6月2日看完《未來簡史》到現在,已經拖了兩個月,每次修改都在沖擊自己的三觀,像是對自己的懲罰,但不寫下來,又感到無視真相,心中不安。
這本書的框架大致是這么四塊內容,如下圖示。
1、人類議題的擴展
此前,人類的議題主要是饑荒、瘟疫、戰爭,但幾百年間科技、經濟和政治的發展給人類帶來了豐富的食物、藥品、能源和原材料,所以人類的議題有機會向外擴展。
本書的作者,以色列人尤瓦兒?色拉利認為人類的議題將擴展為長生不死、幸福快樂和化身為神。
對上面三個議題,作者都有一些討論,結論是,長生不老將使人類的很多概念、信息、關系、信念改變;
幸福快樂只是來自大腦生化系統對興奮與安寧的劑量的正確調配,追求的過程中將遇到神秘的玻璃天花板,放慢追求快感的腳步才能真正幸福快樂;
化身為神:人類通過人工智能等科技的發展,擁有神一般的力量,但是,未來人工智能很可能統治世界,人文主義信仰很可能因此崩塌。
2、人類改寫游戲規則
進化論認為進化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生存和繁衍。這幾十億年來,不管是小小的病毒,還是巨大的恐龍,都依循著不變的自然選擇原則進化。
不論生物進化出怎樣奇特而怪異的外形,都不會超出有機領域。然而人類改寫了游戲規則。
首先,人類畜養家畜,為自己提供食物。客觀上,人類保證了這些動物的生存繁衍,但是對于這些家畜來說,生存繁衍的壓力雖然消失了,但是它們的本能沖動和情感沒有隨之消失。母豬仍然會對本能沖動、情感擁有極強的欲望,當這些欲望無法滿足時,它們會感覺痛苦萬分。但人類認為這些情感欲望妨礙了工業化的畜養動物的目的。
其次,人類正準備用智能設計來取代自然選擇,將生命形式從有機領域延伸到無機領域。電影《黑客帝國》講述人工智能統治了人類,有點像人類畜養動物一樣,人工智能開始畜養人類。
當時看完這部電影我就很震驚,但是現在仔細想想,對比人類無視動物的情感來說,電影中的AI還特意為人類構建了一個虛擬世界,來滿足人類的本能沖動和情感欲望,似乎還要更人道一點。
這里有一個問題,智能設計是否會取代自然選擇呢?
人們一直覺得人工智能還沒有成熟到成為一個能思考的智慧產物。但是說到底,生物是一種算法。書中說:“人類有99%的決定,包括關于配偶、事業和住處等重要抉擇,都是各種進化而成的算法在處理。我們把這些算法稱為感覺,情感和欲望。”從理論上說,沒有理由認為無機算法就永遠無法復制或超越有機算法能做的事。
盡管如此,人們始終認為人工智能沒有情感,沒有意識,所以不是智慧產物。但是目前一些科學家認為意識在生物學上是沒有任何用處的,認為意識只是大腦某些程序制造出來但沒有用途的副產品,是在復雜的神經網絡信號傳送之后造成的心理污染,沒有任何功能,就是存在那里罷了。這是目前對意識理解和解釋的最好的理論。
3、人類的力量來源于大規模合作,而團結人類在一起合作的是虛構的故事
人類那么強大,但作為個體的人,卻沒有毒蛇猛獸擁有強大的生物力量,那么人類的力量來自哪里?作者認為人類的力量來源于大規模合作。這個結論看一看歷史就知道了,紀律嚴明的軍隊總能擊敗散兵游勇,志同道合的少數精英卻能主導無序大眾。
為了團結人類獲得力量,人類創造出一個又一個虛構故事——金錢、神、國家、公司、信仰。現代科技不斷發展,人類不斷探索真理,獲得力量的過程中,舊的虛構故事被揭穿,但總會有新的虛構故事產生,凝聚和維持人類社會。
虛構故事也有部分真實,是真實和虛構之間的平衡,如果太過扭曲現實,力量就會削弱,敵不過那些能看清現實真相的對手。但人類想要有效壯大組織力量,又仍然得依靠那些虛構故事。如果堅持一切都要百分百的現實,絕不加入任何虛構,追隨者肯定也不會太多。
比如學校的作用應該是啟發和教育學生,一開始,學校發明出分數作為衡量學習是否成功的一個工具,但很自然,學校很快就開始一心追求高分,但分數只是教育上虛構的目標,用這個人類自己發明的分數的標準來評價自我時,屢獲好評毫不意外,但是啟發和教育學生這個目的是不是真的實現卻被扔在了一邊。
分數這個工具很有必要,但是一旦我們忘了這只是虛構的,就會與現實漸行漸遠。最終可能只是為了給沒有痛苦感覺和情感的無生命的東西付出一切。作者說判斷是不是虛構的,只要看你為之付出代價的對象有沒有痛苦的感覺,有沒有生命。比如公司、國家的利益,都是虛構的對象。
虛構故事能讓人類更容易合作,但代價是,這些虛構故事同時也會決定我們合作的目標,而這些目標不一定真的有價值。
科學給了人類力量,但無法處理價值和意義問題,讓我們不再相信整個世界有一個偉大的宇宙計劃能讓生命有意義。
原來的宗教被推翻,但人類社會之所以沒有崩塌,是因為出現了人文主義。人文主義崇拜人性,認為自由意志是最高的權威,人類必須從自己的內在體驗找出意義,聆聽自己的聲音,追隨自己的心,做讓自己快樂的事。
但是人文主義也是虛構的!這個分析相當有殺傷力!人類真的有自由意志嗎?也許只是因為我們受到人文主義的影響。
真相是,我們腦中浮起某個愿望,是大腦里某種生化過程創造出的感覺。這些過程可能是生物預設, 也可能是隨機發生的, 但絕不是自由意志。
人類有的只是一條意識流, 欲望會在這條意識流中起伏來去,并沒有什么永遠不變的自我能夠擁有這些欲望。因此,要問我到底是因為生物預設、隨機發生,還是自由意志而選擇了自己的欲望,其實是個沒有意義的問題。 所謂唯一的自我是虛假的,人類絕非不可分割的。
每時每刻,大腦的生化機制都會創造體驗,但一閃即逝,接著就是更多體驗閃現、消失、閃現、消失,彼此快速相連。這些瞬間的體驗并不會累積成永續的本質。在這一片混亂中,敘事自我試著找出秩序,于是編織出一則永不完結的故事,讓每項體驗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也就多少有些長久的意義。只不過,雖然這讓一切合理且誘人,卻仍然只是虛構的故事。中世紀的十字軍相信是上帝和天堂讓他們的生命有意義,現代自由主義者則認為是個人自由選擇讓生活有意義。但無論如何,都一樣是妄想。
自由主義信念的三個重要假設是:我是不可分割的個體,真正的我是完全自由的,我能夠了解一些別人發現不了的自己。這三個假設被生命科學一一挑戰。生命科學認為生物就是一種算法,是許多不同算法的組合,人類并沒有單一的內在聲音或單一的自我。而且構成人類的算法也并不自由,是由基因和環境壓力共同作用的結果。甚至理論上,外部算法可能比“我”更了解我自己。科學戳破了自由主義對自由意志的信念。
對于虛構故事來說,最大的挑戰不是追求食物、性和權力的人,而是那些追求靈性和真實,無法用陳詞濫調打發的人。比如馬丁?路德?金對生命有許多存在主義疑惑。
追求靈性和真實,就會產生問題,但是人類要合作,就不能只有問題,而是需要一個堅定的答案。所以當人們推倒某些荒謬的宗教制度后,往往又促成了新的宗教制度或者說信仰的建立。
4、人類面臨的困境
人類將面臨三個可能的威脅:
一、人類將會失去在經濟和軍事上的用途。
生物進化走的是“意識智能”路徑,時間漫長,得花數百萬年;而計算機走的是“無意識智能”路徑,這是條捷徑,而且不易犯錯,比人類表現得更穩定、高效,完成任務的精度好太多。谷歌alpha go和人類圍棋頂尖高手對弈而大勝,就在預示著這個趨勢。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如果規定所有出租車都不得由人駕駛,并將整個交通控制權交給計算機算法,就能將所有出租車連接成單一網絡,那么出租車行業所有的汽車都是無人駕駛加上數據互聯,車禍的發生率就會比現在少非常多。到時候,人類司機必然要退出這個市場,因為人類司機的存在,反而會成為影響公共安全的一個危險因素。
二、人類整體仍然有價值,但個人將不再具有權威,將由外部算法來管理。
人類有自由意志是一個虛構故事,理論上,只要有足夠的數據,系統性地收集自己的各種統計數據,外部算法會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在未來,人文主義崩塌,數據主義可能會替代人文主義。數據主義認為,宇宙由數據流組成,任何現象或實體的價值就在于對數據處理的貢獻。對數據主義來說:信息自由就是最高的善。
人文主義認為所有的體驗發生在我們心中,我們要從自己的心里找出一切事物的意義,進而為宇宙賦予意義。數據主義則認為, 經驗不分享就沒有價值,而且我們并不需要,甚至不可能從自己心里找到意義。我們該做的,就是要記錄自己的體驗,再連接到整個大數據流中,接著外部算法就會找出這些體驗的意義, 并告訴我們接下來該怎么做。
三、社會系統仍然會認為某些獨特的個人有價值, 但這些人會是一群超人類的精英階層。因此資源將更加集中,普通大眾將被淘汰,極少數人則升級為超人類。
結束
看完這本書,有點毀三觀啊!讓我重新有了大學時期對人生迷茫困惑的感覺。這篇書評遷延許久,是因為我想努力看到真實的東西。不管人工智能會不會將人類踢出局,對人類這個物種來說,最大的目標還是生存和繁衍。生存和繁衍如果能解決,更高一點的目標是追求幸福快樂。追求幸福快樂的途徑是放慢腳步、延遲享受。
-END-
By逆水行舟讀書會(sail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