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粹,圍棋真的太不受重視了。為了提高圍棋的吸引力,我們把圍棋盤設計成了以下的圖。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韓國人正在用美女推廣圍棋,我們不能比他們慢。
我和很多人提起我喜歡下圍棋,他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
“哇,圍棋好難 !”
“圍棋是智商高的人才玩的游戲吧~”
又或者
“你很厲害,會下這么復雜的游戲,我只會下下五子棋”。
我常常跟他們說,圍棋是5分鐘就能學會的,或者就算沒那么快吧,至少1小時你就可以上手了。我在咖啡館的時候,用Chinglish教會了以色列人和烏克蘭人、還有比利時人下圍棋,他們很快就上手了。也就花了15分鐘,他們就完全明白了規則。
所以咯,你對一個東西的印象,好比說圍棋的黑白子密密麻麻的分布在棋盤上,然后電影里總是一些童顏鶴發的老者或是王侯卿相,一邊落子,一邊說一些莫測高深的啞謎。就算是外國影視里出現圍棋,也總是博弈論發明者納什這種天才在思考的形象,抑或是美劇里外星來客在下棋。然后你覺得圍棋這玩意好像特別的難,其實規則真的十分簡單。
我在高一的時候開始真正的下圍棋,說是真正的下,是相對小時候把它當5子棋在下的經歷。我所在的建平中學有圍棋選修課,其實是散養型的,并沒有正式的講座或上課。我走到一個的長方形小房間,里面就一堆人在那里下得不亦樂乎,就是直接找人下,就像棋室一樣。
我的圍棋還真的是體育老師教的,這位叫袁克洪的體育老師他也是個棋癡,他的教學方法,就是直接下,然后下完會幫你復一下盤。
迷上圍棋后,我看了一些書,其中包括胡廷楣寫的《黑白之道》,里面是他去采訪很多職業圍棋高手以及愛好者對圍棋的感受。比如說,曹志林職業六段說,“我取實地就是拿現金,看的是現在。我取厚勢就是拿股票,我看得是未來。”這句話對于圍棋的棋盤上永遠的“勢與地”爭奪,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比喻。
這本書將圍棋和人生中的事情結合起來,它仿佛告訴我,圍棋不僅僅是棋盤上的黑與白,它還能模擬人生百態。棋盤上的道理,就像是一種哲學,可以運用到生活中。從此之后,我經常拿我經歷的生活和圍棋做互相的類比,我也經常把我從圍棋上學到的東西用到生活中。于是,棋道影響了我的三觀。
說得嚴重一點,棋道還決定了我的三觀。有人會想,這個棋迷病得有點重,藥不能停。其實,圍棋之道,本來就是自然之道。
有句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其實未必。
旁觀者看到的可能是一種客觀性的發覺。而在局中體會到的彼此那種殺氣微妙的變化,體會到對方性格中頗為執拗或可笑的部分,體會到對方今時今日的情緒,這就往往局外人不一定能所能洞測。
開車的人看到的東西,和旁邊副駕駛座上看到的東西,自然是不一樣的。乘客可以看到美麗的風景,但決定旅途走向的,畢竟是開車的人啊。
圍棋的道理也一樣,其實“旁觀者,未必清。”
有人說,我下棋喜歡攻擊,但缺乏計算。其實這不能怪我,畢竟我的老師是… …
最后,祝大家圣誕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