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曼已經有十余年的教琴經驗,曾經教過的學生也有上百人了。
在課后的閑暇時間,和家長們聊起孩子,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樂感強,有靈性,領悟力高,節奏感較好的孩子,家里幾乎都很注重他們的音樂欣賞。有近10位媽媽在懷孕時就開始胎教。她們的孩子都比較聰明,開朗,腦子里充滿奇思妙想。
無論以后這些琴童的鋼琴之路走得如何,但他們能身心健康,快樂地成長,不是我們所希望的嗎?
一、音樂胎教不僅是為了讓孩子愛上音樂
音樂胎教,很多媽媽的功利性都很強,很大一部分都是為了讓孩子完成自己未能實現的鋼琴夢,卻忽視了這是和孩子溝通的最好橋梁。
孩子在肚子里,看不見,摸不著,唯一能很好感受外面世界的感官,只有聽覺。其實,很多研究表明,除了聽覺,孩子還能敏銳地察覺到媽媽的心情。當媽媽心情好,血流舒暢;心情不好,血流會有點紊亂。因此,聽音樂時,準媽媽們也要懷著愉快的心情,放下手邊的工作,全程和寶寶一起聆聽。
寶寶除了還在你肚子以外,他已經是一個人,也有七情六欲。準媽媽的心情,心思,你為他付出多少,他都能感受到。
有一些極端的例子,媽媽在懷孕期間離婚了,或者遇到丈夫出軌,親人離世,家道中落等突發事件,媽媽的流產率就會特別高。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應出,媽媽心情對寶寶的影響有多大。
音樂能幫助媽媽擁有好心情。聽舒緩、柔和的音樂,讓媽媽和寶寶都能舒心,一起度過愉快的親子時光。
因此,音樂胎教,給孩子帶來樂感只是附屬品,更多的是讓孩子感受到愛,通過音樂去認識去聆聽這個美好而溫暖的世界。
二、胎教音樂的選擇,比聽音樂本身重要百倍。
說起選擇胎教音樂,絕大多數人都想到了莫扎特。莫扎特效應,發表過太多研究結論,商家為了讓胎教音樂更暢銷,大肆宣傳莫扎特胎教音樂。
莫扎特的音樂很好,毋容置疑。因為,他創作大部分作品時,還是個孩子,他30多歲就去世了…在他短暫而燦爛的生命中,他的音樂都是樂觀,積極向上的。
他那個年代的作品,都比較規整,和寶寶的心跳比較吻合。寶寶聽起來也會比較舒服。
但,并不是說在漫長的懷孕期間,就非莫扎特不聽了。世界那么美好,不能只吊死在一顆樹上。除了像搖滾這種吵鬧的音樂以外,其他舒緩的音樂都可以列入你的胎教歌單。
前兩年,曾有某奶粉品牌,找曼曼和所在的團隊研究過胎寶寶和孩子音樂欣賞問題。經過翻閱大量文獻和抽樣調查,發現很多音樂,都可以成為孩子音樂欣賞大餐的成分。在胎教音樂方面,曼曼推薦以下幾首:
1.勃拉姆斯的《搖籃曲》。優美,寧靜6的旋律猶如涓涓細流,愛撫孩子伴隨入夢鄉的意境非常有感染力,對準媽媽來說特別有意義。
2.巴赫的《小步舞曲》。巴赫的很多音樂,都是莊重嚴謹而不失風趣。這首就是舞曲中的典范。活潑的旋律,圓潤明朗的氛圍,讓人瞬間心情大好。特別適合準媽媽聆聽。
3.肖邦的《流暢的行板》。很多人對肖邦望而卻步,覺得他復雜,深邃。但其實,他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而這首鋼琴小品,長短剛好,聽聽也會非常享受。就像一個愜意的午后,享受著陽光和甜點,蘊含著無盡的私情畫意。
4.莫扎特的《單簧管五重奏》。哈哈,之前說了這么多莫扎特效應,不介紹莫扎特也說不過去。這首曲,單簧管的音色非常柔和,能夠讓心靈感覺很平靜,很適合安撫媽媽和寶寶。
三、與其泛聽n首歌,不如精聽幾首歌。
不知道大家聽別人介紹懷孕經驗時,有沒有聽過這樣的經驗:“寶寶對我在孕期播放的音樂有反應,一聽到就變安靜。”“為什么我聽了那么多,寶寶出生后,完全沒感覺到我沒日沒夜聽音樂的成果。”
答案很簡單,就是你選擇有針對性地聽幾首還是漫無目的地聽多首。
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本身噪音就很大,要排除媽媽肚子的噪音再聽到外面的聲音,本身就有一定難度。因此,你要這么小的寶寶有記憶,唯有不斷重復,重復,再重復。
想想我們以前考試,想記得牢固,都是不斷重復,何況這么小的寶寶。
曼曼推薦的胎教音樂方法,是泛聽和精聽相結合。選曼曼推薦的其中一首歌,反復聽,每天至少聽一次,覺得熟悉了,再增加1首,以此類推。如果時間允許,再泛聽其他音樂。讓寶寶枯燥的生活增添情趣。
各位爸媽,孩子的樂感,不是靠每周去上一堂音樂課而打牢基礎,而是靠大家一點一滴地用心地幫助孩子去完成。
而胎教音樂,就是最好的開端。
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遲,只要你有愿意為孩子付出的心和持之以恒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