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乖,媽媽有感覺到你的小腳在踢我肚皮哦,此刻你在做什么呢?已經晚上九點了,媽媽唱給你聽一首好聽的童謠,然后我們就睡覺覺好不好?(唱:小寶貝快快睡,夢中會有我相隨。陪你笑陪你累,有我相依偎。小寶貝快快睡,你會夢到我幾回。有我在夢最美,夢醒也安慰。)
這是曼曼的一個學琴孩子的媽媽,聽了我音樂啟蒙公開的后,和曼曼分享她每天必做的音樂啟蒙功課。
現在,她的寶寶已經出生4個月了,她跟我微信說,寶寶現在對媽媽的聲音很敏感,每次唱歌給寶寶聽,他都會笑得很開朗,有安全感。
這就是音樂啟蒙的魅力,潛移默化,讓親子關系在你的用心和美妙的音樂時間里磨合得更好更融洽。
可能很多朋友會問曼曼,我小孩都五六歲,甚至是七八歲了,之前完全沒有什么啟蒙,怎么辦?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曼曼兩歲多小侄子的趣事,他說話很不準,最近學會了《小星星》,一閃一閃亮晶晶和橙子的英文Orange ?。他就把兩個結合起來,變成了“o gi o gi o gi gi,1155665,一閃一閃亮晶晶”。星星歌變成了撒尿歌…把家里人笑得人仰馬翻。
由此可見,孩子們的音樂細胞是潛藏在心底的,任何時候你去發掘他,都可以給你不一樣的驚喜。
所以,任何時候做音樂啟蒙,都是最好的開始!
為了滿足不同年齡段孩子爸媽的需要,曼曼現在就詳細說說不同年齡段音樂啟蒙要注意的地方。
1.胎兒七個月到出生前
泛聽與精細聽,重復聽4-5首舒緩的音樂
胎兒在肚子里,看不見,摸不著,唯一能很好感受外面世界的感官,只有聽覺。其實,很多研究表明,胎兒在七個月的時候,聽覺就已經發育得很好了,所以我們可以在胎兒七個月時,開始跟寶寶不停說話,撫摸準媽媽肚皮,唱歌給她聽,播舒緩的音樂。或者是閉上眼睛,隨著音樂聲音去想象那個奇幻的意境。
對于寶寶來說,爸媽的聲音,是世界上最好的音樂,所以,不要吝嗇你的聲線。如果確實是覺得自己五音不全,或者是想自己唱和給寶寶聽別的歌曲結合起來的話,那就請記一下以下幾首歌。
1.勃拉姆斯的《搖籃曲》。優美,寧靜的旋律猶如涓涓細流,愛撫孩子伴隨入夢鄉的意境非常有感染力,對準媽媽來說特別有意義。
2.巴赫的《小步舞曲》。巴赫的很多音樂,都是莊重嚴謹而不失風趣。這首就是舞曲中的典范。活潑的旋律,圓潤明朗的氛圍,讓人瞬間心情大好。特別適合準媽媽聆聽。
3.肖邦的《小狗圓舞曲》。很多人對肖邦望而卻步,覺得他復雜,深邃。但其實,他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而這首鋼琴小品,長短剛好,聽聽也會非常享受。就像一個愜意的午后,享受著陽光和甜點,蘊含著無盡的私情畫意,毛絨絨的小狗狗陪你玩耍陪你讀書陪你度過愉快的時刻。
4.莫扎特的《單簧管五重奏》。大家都知道莫扎特效應,不介紹莫扎特也說不過去。這首曲,單簧管的音色非常柔和,能夠讓心靈感覺很平靜,很適合安撫媽媽和寶寶。
這幾首歌都具有旋律優美,舒緩,畫面感強的特點。只要大家能找到這類歌曲,都可以去聽,不一定局限于我說的這些。只是這幾首是曼曼和我的研究團隊在兩年前,受某兒童品牌的委托,研究過胎寶寶和孩子音樂欣賞問題,經過翻閱大量文獻和抽樣調查而選擇出來的歌曲。
說起選擇胎教音樂,絕大多數人都想到了莫扎特。莫扎特效應,發表過太多研究結論,商家為了讓胎教音樂更暢銷,大肆宣傳莫扎特胎教音樂。
莫扎特的音樂很好,毋容置疑。因為,他創作大部分作品時,還是個孩子,他30多歲就去世了…在他短暫而燦爛的生命中,他的音樂都是樂觀,積極向上的。
他那個年代的作品,都比較規整,和寶寶的心跳比較吻合。寶寶聽起來也會比較舒服。
但,并不是說在漫長的懷孕期間,就非莫扎特不聽了。世界那么美好,不能只吊死在一顆樹上。除了像搖滾這種吵鬧的音樂以外,其他舒緩的音樂都可以列入你的胎教歌單。
其實,除了聽覺,孩子還能敏銳地察覺到媽媽的心情。當媽媽心情好,血流舒暢;心情不好,血流會有點紊亂。
因此,聽音樂時,準媽媽們也要懷著愉快的心情,放下手邊的工作,全程和寶寶一起聆聽。
胎教音樂我建議泛聽和精細聽相結合。泛聽就是凡是舒緩的音樂都聽,精細聽就是每天必聽一兩首。我們之所以會一門語言,是因為我們說得多用得多。其實,音樂也一樣,聽一首音樂聽得多,才有可能背下來,成為心底永遠的記憶。如果泛聽和精細聽二選一,我也會選擇精細聽。與其什么都半桶水,還不如精通一門技術。
2.0-2歲的幼兒
孩子的詩和遠方,由你創造
(1)讓音樂與生物鐘結合
寶寶出生后,0-6個月,他小小的身體幾乎都動不了,整天躺在床上,其實挺悶的。我們換位思考一下,讓你躺在床上,睜開眼睛不睡覺那種,只能翻身,不能拿手機,雙手不能做任何事,你會不會瘋掉?所以我們可以感同身受,就知道寶寶剛來到人世間的6個月,是多無聊。
我們要抓住這些無聊的時光,讓他們用耳朵和身體感受到生命的美。
生命不緊只剩下吃喝拉撒,我們還能給孩子詩和遠方。
我們可以給寶寶買一個火火兔。
一定要買可以有重復播放一首歌的功能那種。之前已經說過了,精細聽比泛聽要好。我們可以在網上下載我剛才推薦過的四首歌,用火火兔等播音機播給寶寶聽。你可以讓播放音樂形成一個習慣,譬如早上固定播巴赫的小步舞曲一遍,中午睡覺前播莫扎特的五重奏,下午飯后播肖邦的流暢的行版,晚上睡覺前給寶寶播勃拉姆斯的搖籃曲,讓寶寶的生物鐘和固定的音樂連接起來,給他學會用音樂去思維打下基礎。
(2)按照節奏給寶寶做被動操
很多媽媽都知道,給寶寶做被動操,可以增加與寶寶之間的互動,增進感情,還可以促進寶寶各項身體機能的發育。而早在做準媽媽進行產檢的時候,很多醫院里的護士都已經有教過如何做被動操。
感覺就像廣場大媽跳廣場舞是按節奏跳的,我們現在給寶寶做操也是按節奏做,讓寶寶的身體有一個初步的和音樂結合起來的感覺。
等寶寶大一點,你可以把他抱在懷里,輕輕搖晃,這可以鍛煉他大腦前庭的發育,同樣要播放音樂,按照音樂的節奏來做。
然后,你還要仔細觀察寶寶的反應,他喜不喜歡那種節奏,你是感覺得到的,你也可以根據他的喜好,適當地換歌曲,但曼曼還是建議至少兩周內聽同一首歌,然后每兩周增加一首,不要摒棄之前聽過和玩過的,不停重復,不停加深印象。相信我,你的用心會有回報的。
6個月到2歲
(3)引入音樂律動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他的成長日新月異,你每天都會因為他的進步而開心,因為他突然蹦出你意想不到的事情而驚喜。那么,以下的方法,能讓你的驚喜不僅限于日常瑣事,還有可能是音樂趣事,甚至是挖掘出孩子對音樂的無限潛能。
1.super simple songs
因為做兒童節目的關系,曼曼聽了大量的兒童曲,但很無奈地發現,國內很多當代的兒童曲都沒辦法超越幾十年前的曲子,甚至很多幼兒園播給孩子們聽的,都是《小蘋果》,《橘子花開》,《隱形的翅膀》這種流行曲,還好,國外的兒童曲都很不錯,我們可以多聽。
我強烈建議《Super ?simple ?songs》這套音樂集,在qq音樂里有一整套。他最大的好處不僅是可以學英語,而且他還是情景游戲音樂,就是你聽音樂,只要按照音樂里的歌詞意思去做動作,按照音樂的節奏去搖擺你的身體,就已經完成了音樂游戲,音樂律動和音樂思維,學英語的完美結合。
我舉個例子,里面有一首歌叫《one Little ?finger 》,
歌曲里說了用一只手指指身體不同部位的故事,然后你就根據歌詞做動作就好啦。
歌曲叫上的時候,你的手指就指上,歌詞怎么說,你就怎么做。因為他的歌詞和節奏已經幫你編排好,你不需要再去想如何編配了。記得我之前說的原則,重復,兩周重復一首歌,再每一周增加一首,但一定程度,你覺得滿負荷后,就換掉一兩首,隔一段時間再復習再重復。
這套音樂有分級的,大家就循序漸進,讀不懂的音和意思,可以百度一下,不用怕讀不準和唱不好,和孩子互動這一點比你是否唱得好跳得好珍貴百倍。
這個活動如果孩子喜歡,你可以一直堅持到10歲,甚至更久。
3.2歲~5歲的兒童
插上音樂的臂膀,帶孩子飛得更高!
(1)音樂與繪本
2歲以后,除了聽音樂,玩音樂游戲,唱歌以外,我們可以增加一個環節,就是看音樂繪本。
曼曼給大家推薦《我的第一本古典音樂啟蒙書》(英國第一兒童音樂書),陪孩子們一起聆聽音樂,看圖聽音樂,感受音樂里的故事。它以繪本形式把長達60多分鐘的音樂和文字結合在一起,讓音樂在孩子的腦中印下形象的烙印。
曼曼在和孩子們上音樂啟蒙課時,孩子們都很喜歡上音樂欣賞課。因為這本書,帶孩子去劇場里,到舞池邊探險。每首曲子都很有魔性,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我們用瓶瓶灌灌作為打擊樂,用礦泉水灌里裝上沙子作為沙錘,模仿打擊樂來玩游戲。無論大小朋友,每一次都能玩到捧腹大笑。
(2)音樂律動
那和孩子玩音樂游戲方面,除了之前說的super ?simple ?songs 以外,還有很多的律動游戲可以和孩子們玩的。這就需要你腦洞大開。譬如一首很經典的童謠,小燕子,你就可以用報紙跟孩子做一個燕子的翅膀,涂給臂膀上顏色,然后隨著音樂的節奏,在家里扮演燕子不停地翱翔。你還可以用我剛才介紹的《我的第一本古典音樂啟蒙書》,跟孩子們玩模仿的游戲。
如里面有一首關于魔王的歌,可以和孩子玩角色模仿。一開始是一只小青蛙在跳,然后我們就按節奏來在家里跳,扮演完小青蛙跳,就扮小兔子跳,或者小雞小鵝跳,讓孩子們在角色扮演中和音樂連接起來。
其次,你還可以用夸張的表情來讓孩子感受歌曲。
5-10歲,音樂啟蒙到樂器學習的過渡
曼曼教了好多好多的鋼琴和合唱的孩子,發現音樂啟蒙好壞與否,直接影響他們接收音樂的能力。
那是不是說太遲就沒救了呢?也不是。長大以后,接受能力會更強的。勤能補拙,早啟蒙的家長,每天給孩子聽一首歌。那看了這篇文章才開始啟蒙的,我們就每天聽半小時好了,一定可以趕上的,你要深信孩子的適應能力很強。
我經常會被問到一個問題,“寶寶不聽話,不喜歡音樂怎么辦?”我肯定地跟你說,音樂這么好玩,沒有一個孩子會不喜歡的,要怪就怪啟蒙的老師只是不停地讓孩子重復枯燥的12345,或者是家長不主動出擊,只靠每周一次的老師輔導,那不喜歡就真的很正常了,接觸少,接觸后趣味性又不夠。
在說如何過渡之前,我想先說一個小故事,一個是曾經的國家級某歌舞團小提琴首席,他的兒子現在十歲不到,早就過了小提琴十級,拉琴非常有靈性,她傳授教孩子的經驗就是不停在孩子面前拉琴。他的孩子學琴,遇到了很多次瓶頸,就是拉了好久水平都上不去。他說,沒有別的辦法,就是多練,勤練。四年級的孩子功課很多,但是365天,她兒子每天最少練琴1個小時,從沒有間斷過。你可以嗎?如果不可以,就請不要說不喜歡,不行了,是沒有堅持的原因。
那家里沒有人懂樂器,那如何實現良好過渡呢?
首先,你要找個好老師,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前不久我才開始教的一個學生,特別調皮,只對車有興趣,對鋼琴是一看就走,每次都是被媽媽拉著過來的。轉到我那后,第一節課還是那樣。曼曼從他媽媽那里知道,他喜歡看迪士尼的動畫片。所以,我第一節課,沒有教他怎么擺手型,怎么彈才好聽之類的,我是拿起了手機,翻來三只小豬和大灰狼的視頻,開始跟他看動畫片。
哇,200一節鋼琴課看片啊,家里都可以看啦。看到這里,你會不會發出這樣的感慨?
但,重點是視頻里有一個情節是,piano ……door,就是大灰狼想吃小豬,小豬在房間里藏起來。一只勇敢的小豬每彈一次piano ,大灰狼的推一次門。門的英文和12345里的do發音相似。
看完以后我就在琴里和他重溫這個動畫情節,哇,他玩得可高興了。然后,我叫他把他的小車也拿過來,用琴鍵做停車場。變著法子讓他喜歡的車和鋼琴結合。他現在超愛鋼琴的,每次還要和我分享車和琴的心得。
所以,音樂啟蒙好老師的標準,就是陽光,樂觀,能引導孩子喜歡音樂。其次才是專業水平。你可以帶孩子多去上多幾節試聽課,細心觀察孩子的反應,然后再決定哪個老師好。
其次,你要全程陪同孩子上課。我經常看到一個現象,爸爸媽媽甚至是爺爺奶奶送孩子去學音樂,送完就在門外玩手機,或者是到點再來接。這種做法非常不可取。孩子是你的,扔給老師,孩子學了多少,你不知道,孩子學的是什么你也不知道,回去就沒有辦法幫他復習,鞏固,利用課堂的內容來和他玩音樂啟蒙游戲,最后導致的就是你給的這節課的錢大打折扣。
所以,曼曼強烈建議你跟著孩子一起上音樂課,有些培訓機構不給陪讀,你可以在外面,認真觀察,認真看,用筆記本記下老師說的重點,回去和孩子復習。
還記得我們以前是怎么學習的嗎?有時候不是因為我們對一門課程有興趣,所以才成績好,而是因為老師表揚了,我有信心去學,才培養出來的興趣。所以,幫孩子復習,就是創造接受老師表揚的機會,被老師稱贊所帶來的正面效應不可小看啊。
如果孩子有學鋼琴,或者是你自己喜歡鋼琴的話,應該有聽過一個中國鋼琴演奏家的名字叫李云迪。他18歲就獲得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冠軍,這個比賽和科學界的諾貝爾獎差不多分量,當時整個中國鋼琴界都震驚了。
但是大家又是否知道,在榮譽面前,李云迪的爸媽付出了多少?他是重慶人,為了跟一位好的鋼琴老師學鋼琴,他們全家從重慶搬到了深圳,他媽媽辭去了工作,全程當李云迪的陪練。到后來,李云迪媽媽都可以當鋼琴老師教其他孩子鋼琴了。
大家看,爸媽的心血和孩子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我們與其讓孩子花大量的精力廣而撒網,還不如讓他專注做一件事情。
總結
出生前,主要是反復聽幾首音樂,保持好心情,隔著肚皮多撫摸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愛和音樂的奇妙。
0-6個月主要通過反復聽幾首音樂,伴著音樂有節奏地給孩子做被動操,讓孩子能很好用身體感受音樂。
6個月~2歲,繼續做反復聽音樂的事情,然后可以用super ?simple ?song的系列歌曲,來讓孩子學英語的同時,踩準節奏,把歌曲,歌詞,動作和節奏都形成鏈接
2-5歲,除了繼續聽音樂,做音樂律動以外,還可以看繪本聽音樂,推薦《我的第一本古典音樂啟蒙書》(英國第一兒童音樂書)。充分發揮你的想象力,把音樂里的動物,情節通過表演,角色扮演的形式做出來。
5歲以后,要找好的音樂老師,好的標準是陽光,有親和力,孩子喜歡,專業水平可以下一步考慮。然后要陪孩子上課,陪孩子復習,繼續玩音樂游戲,讀音樂繪本,讓孩子多接觸不同種類的音樂。
如果想讓孩子聽大量的音樂,我推薦你買這套由全球古典名廠DG公司發行的大荷花(大禾花)系列。這一系列集中了DG公司LP時代的幾乎全部精華錄音,無論演奏版本還是音質均屬無可挑剔,獲得世界喜歡古典音樂朋友的一致認可。
今天的干貨就分享這么多。感謝大家能看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