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我們從p93-p99,這周瘋帽子終于出場了。對他的描寫印象深刻啊,每次翻譯完都愿意在回頭看一下作者是如何表達的,盡管對我是另外一種語言,但人類的感情是共通的,越來越愛看這本書了。“Slumped in one of the chairs was a pale,morose man wearing a ragged , scorched ?top hat . his threadbare dark velvet coat hung loosely on his thin frame , and his eyes were lined with circles of exhaustion . he was ?staring blankly into space as Alice and the Cheshire cat approached. ”
? ? ? ? 第97頁對時間停止的描述,是第二部的一個鋪墊吧,時間!沒想到作者那個時候就對時間就有如此的深刻認識,時間不止是金錢更是生命,怎么花費時間就是怎么塑造自己的。想知道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看看自己每天把時間都花在什么上了,就清晰了。
這周我找到了翻譯里常聽的“信達雅”的來源。網上整理學習復制內容如下:
嚴復(1854.1.8—1921.10.27)近代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先后畢業于福建船政學堂和英國皇家海軍學院,曾擔任過京師大學堂譯局總辦、上海復旦公學校長、安慶高等師范學堂校長,清朝學部名辭館總編輯。在李鴻 章創辦的北洋水師學堂任教期間,培養了中國近代第一批海軍人才,并翻譯了《天演論》、創辦了《國聞報》,系統地介紹西方民主和科學,宣傳維新變法思想,將西方的社會 學、政治 學、政治經濟 學、哲 學和自然科 學介紹到中國,提出的“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對后世的翻譯工作產生了深遠影響,是清末極具影響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是中國近代 史上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先進的中國人”之一。
看到這段讓我想起看《從晚清到民國》了,好激動~又通了一下下。
嚴復是中國近代翻譯史上學貫中西、劃時代意義的翻譯家,也是我國首創完整翻譯標準的先驅者。嚴復吸收了中國古代佛經翻譯思想的精髓,并結合自己的翻譯實踐經驗,在《天演論》譯例言里鮮明地提出了“信、達、雅”的翻譯原則和標準。
“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實準確地傳達原文的內容
“達”(expressiveness)指譯文通順流暢
“雅”(elegance)可解為譯文有文采,文字典雅。
這條著名的“三字經”對后世的翻譯理論和實踐的影響很大,20世紀的中國譯者都深受這三個字影響的。
嚴復更重視歸納法,主張要“親為觀察調查”,反對“所求而多論者,皆在文字楮素(紙墨)之間而不知求諸事實”。他曾用赫胥黎的話說:“讀書得智,是第二手事。唯能以宇宙為我簡編,各物為我文字者,斯真學耳”。哇,這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