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葉小白 (wolaoshiwangji)
這部據傳耗資7.5億,耗時六年的宏偉巨制,一上映就口碑撲街了。更離奇的是,上映僅三天就不放了!不放了!不放了!
看過影片,覺得這口碑還是有點小冤。。
明明就是一部標準好萊塢固定模式的科幻片套路,以直接利索的故事情節襯托絢爛的科幻創意。用科技弱化演員的作用;用場景柔化人物的表演;用技術展示人類頭腦中想象力的創作場景。
各項都符合作為科幻,通過屏幕描繪出無法用語言形容的虛無空間里僅憑腦力創造出來的奇妙世界。在科幻片的宏幅巨制場景設置上,人的表演當歸為錦上添花。
但是觀影群眾卻抱著看故事片的心態希望影片能通過展示各種奇思妙想的境界渲染出更好的故事情節效應。
在各種炫耀頭腦風暴為目的畫面中卻思考故事邏輯的問題。
把科技制作的光影當成是故事村托。于是產生一種本末倒置的觀影結果。
就是本來沖著影帝表演去的,去發現故事敘事雷人,表演淺陋,外化場景過多遮蓋了故事本可以多元化的發展。
看影帝和影后都被固定在一個身體上只露一張被卡住的臉蛋,喊幾句簡單的毫無深意的臺詞就是表演了。另外一個小鮮肉的腦袋基本處于休眠狀態,最后睜開眼睛掙扎了幾下就又一命嗚呼了。
這哪需要什么演技啊,有面具就可以了。于此,觀眾就不買帳了。
好萊塢的商業大片培育出了全球大批量的“良民”。就是凡是好萊塢出品的大片,統統買單!
管他故事老套的重復的讓人掉牙,還是戰士服飾毫無新意的設計讓人審美已經疲勞;
抑或是科幻場景的色調一律的是壓抑感的黑白灰暗,或是空間站的永遠都是重金屬味道的充斥;
還有幾個汽車人的不斷起死回生,環太平洋的幾只打不死的怪物;
包括混雜著各路英雄豪杰統打滅霸類似高仿“孫悟空大鬧天宮似“群魔混戰,
和一律大眼睛尖顎摸樣的外星人以及怪物中都有類似咀蟲蠕動的嘔樣。
對于這種現象級的市場反應,只能理解為品牌正品效應!一到國產的科幻巨制,就成了類似淘寶的高仿。
雖然外表保持一樣的光鮮亮麗,內容同樣的單線利索, 但是哪怕經歷本土化戰略的多重包裝,最后還是被一眾的“良民”無情舉報制假造假,不遺余力的多方認證其是高仿贗仿。“最后被喊停下架了!”
回到《阿修羅》影片中來,對比本土化戰略上的成與敗:
故事基于的東方傳說中關于六界的阿修羅界,人界的事情。講述一個關于善和惡的問題。
開篇是一種中西文化和場景熔合的味道,有渾然天成之感,還是很讓人欣喜的。
第一幕的木偶戲就特別有民間淵源的氣息,開篇以民間藝人的歌謠唱出整個“六界”和阿修羅王的傳說。 而且可以看出場景搭得非常考究,道具制作也極度精良,雖然東西方人混住在一個村莊,但是讓人覺得世界大和好的美滿。
村民們在豐收時節載歌載舞的篝火晚會,加上科技渲染的宇宙天空相得益彰,確實營造出了讓人心生向往的人類群居美好生活場景,就是那種可以在夢里出現醒來卻找不到的鏡像。
科技制作和人的活動溶合的非常溫馨。
只是好景不長。開篇的美好沒過幾分鐘就被阿修羅界來找王的人給破滅了。 場景切換到阿修羅界之后,中國元素就被極度弱化了。 甚至覺得出現的很牽強。
特別是那金子做的山,咋一看以為是黃土高坡。
余下的就是純屬拷貝風格的科幻場景了,包括服飾發飾裝飾,洞穴的形狀,天空的顏色都感覺毫無新意。很快就進入復踏的節奏,讓人失去期待更美場景出現的預期。特別是結尾在天界的場景,實無驚艷之感,只有創意失效留下的腦線元素了。
在故事內容方面:
影片表達的救贖是思想界靈魂上的救贖,區別開好萊塢的地球毀滅或宇宙毀滅的救贖。
欲望的極致就是窮兇極惡:隨意處置人的生死,剝奪人的靈魂以及改變軀殼的形態。
用一把“照妖鏡”,就可以把人變成各種怪物的形態,隨心所欲的照。照出來帶點萌樣的就留在阿修羅界無尊嚴的存活,照出來丑陋的就丟進煉獄界永不超生。
或是把人扯去腦袋和心臟拎出靈魂后變成蝙蝠飛人,不停的飛直到其累死,而剩下無頭無心的軀殼繼續侍奉有權利的“王”。
中國元素參合的是很明顯的,也有自己的思想創新。可就是太混雜了。只有參合的味道,不是溶入的精進。
就是東方的“照妖鏡”,照出的卻是西方式的怪物。
就是飛行怪物偏得是蝙蝠俠樣,小蜜蜂不行么?
關于人與人情愫上的表現太弱了,這點好萊塢影片中還是值得借鑒。
在親情上,只有一點對奶奶的回憶。
在友情上,跟怪物小南瓜也只是相互有個伴。
在愛情上,表達得是極度東方式的含蓄,就是夢中見到,畫出畫像,然后四目相對微微一笑插肩而過,下輩子再見!
整體感覺是編劇本土化決心不夠強。過于想熔合但結果卻顯得參雜混合了。
對于影片上映三天就停播了還是覺得挺可惜,被吐槽不定是壞事,研究觀眾的想法,再重新找準定位,相信國產科幻片也能走出一條光明之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