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的質量決定了答案的質量。
提問的問題需要信息的完整度。(5何提問法:何人何時何地何因何事)
一不小心自己都會掉進坑里,提問的問題傻到家,有些問題問完下意識心里默念:傻了吧!
比如:發個位置共享給我,其實我已經想起來剛才聊天過程里已經提到位置,自己搜索一下,立馬就找到了,等對方消息回過來,不失禮貌的微笑一下!(怎么這么喜歡當伸手黨呢?這壞習慣要改一改);還有理解偏差的情況,主觀上覺得應該是這樣,于是就按照自己理解的思路跑偏了。比如:同樣名字,其實說的是不同的兩個人,我腦中更傾向是另外一位,也因為之前他們有約過,于是就設置了框架,把很多有用的信息過濾掉了,認定就是某人,于是出現了瞎聊,聊得很傻很天真,后面被點醒之后好尷尬呀!哇哈哈!整段垮掉!
預測的準確率要超過50%才有意義,否則還不如通過拋硬幣來決定呢。
如果預測的準確率高到一定程度,例如60%以上,那就一直預測下去。不僅要預測,還要用錢去”賭“,——從長期來看,一定會賺錢,賺很多錢。你應該能明白,其實準確率不需要高到999%,哪怕是確定高于50%,從長期來看,也”一定會賺錢,賺很多錢“。
長期來看,寫作、碼字、思考、寫故事,一定會帶給自己成長,就算一開始寫的自己都有點看不下去,那就繼續寫吧!哈哈...
挑書這件事,一定要自己做,不要找別人推薦,因為那會讓自己的”挑書能力“永遠差,而且越來越差。(用進廢退) 挑書也是一門細活,就像看電影一樣,現在自己一定會先看看花絮和詳情介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再確定是不是看,當然也得看誰約,和誰更重要!
“隨機漫步假說”,這個假說認為,股票市場的價格是隨機漫步模式,因此它是無法被預測的。
一切與概率相關的推論,都是很難被普遍理解和接受的。
短期價格預測是不可能的。
長期價格預測是很可能的。
預測時間期限越長,預測難度越低。
股價最終體現的是企業價值的增長。(了解和自己相關行業的咨詢和時報,長期來看,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天天關注的都是各大美妝品牌,信息有點不靠譜,因為沒有去關注大V們)
世界一直在進步,經濟一直在發展——這是大前提
有些企業就是能做到與世界共同進步,與經濟共同發展。當然,也有相當數量得企業根本做不到。
于是,一個詭異的結論出現了:
預測某些股票的價格變動,在短期根本不可能,在長期卻很容易——越是長期,預測結果越容易做到準確。
賭徒謬論:
絕大多數賭徒傾向于相信之前的下注結果對當前下注有影響。
賭徒之所以是賭徒,其實就是因為他們欠缺知識,無力理解和接受概率學上的那個重要概念:獨立事件。
有統計表明,無論是否學過概率論,真正不受”賭徒謬誤“影響的人,比例總是低于總人口的20%,也就是說,至少有80%的人或多或少會受”賭徒謬誤“影響。
從一開始就要習慣避開”短期思考“。
思考,常常是不由自主地。對不必要的事情,一旦不小心開始思考,然后竟然停不下來的話,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無法把注意力放到應該思考的重點上去。(注意力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