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神話中有兩個神,是兄弟倆,一個叫凱洛斯,一個叫克洛諾斯。克洛諾斯主管時間的量,英文中有一個詞叫編年史,(Chronicle)也就是累積的歷史,它的詞根就是克洛諾斯。他的弟弟叫凱洛斯,主管時間的質。我們經常說活了70歲,但記不住70個特別動人的瞬間,那個動人的瞬間其實就是時間的質。在很多時候,時間的質要比時間的量更重要。
練習一門技能與時間的長短是必不可分的,但時間的量只是其中一方面。要想將技能練到專家或者大師級別,更重要的是時間的質。
“一萬小時定律”明顯只從時間的量來講述,沒有講述時間的質。而“刻意練習”,不只從時間的量來分析,并且講述了如何從時間的質來進行練習技能。刻意練習的三要素如下:
一、定義明確的目標
二、要有立即反饋、專注
三、遇到瓶頸做不同的事,強化動機
定義明確具體的目標。? ? ? ? ? ? ? ? ? ? ? ? ? ? 現實生活中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但計劃又是我們完成目標時所需要制定的。訂計劃的時候要具有可行性。什么是可行性呢?能提前預知會發生的情況,接著用woop行動工具來處理,將目標驅動我要怎么怎么,變成如果...那么....,來實行,這樣效果會好很多。因為人的大腦是懶惰的,提前設置好跟真實場景相似的情況,到真的發生,大腦就會按照自己提前設置好的命令來執行,這樣也就不怕計劃趕不上變化的情況發生。
除了所訂的計劃要有可行性外,目標不能太好高婺遠,先了解自己目前的狀態是什么樣的,再來制定。每個領域都會有邊界,該領域的理論給出的極限是無法突破的。了解邊界的存在,才不會訂很多無法完成的目標。講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為什么火電廠或者輪船上使用的渦輪蒸汽機的效率,到60%以后就無法再提高了? 因為不論工藝上如何改進,蒸汽的溫度是有限的,熱力學上的卡諾定理限死了特定蒸汽溫度下發動機的效率的上限。有這個理論基礎,做事就不至于異想天開,也不會問出為什么蒸汽機的效率到不了90%這樣的傻問題,當然更不會胡來。
專注
人每天的注意力有限,所以在練習的過程中,應該控制好自己的注意力。有很多學習習慣不太好的人,其中一點就是注意力集中不起來,時間雖然花了,但是效果極差,甚至沒有。同一時間內只做一件事和同一時間內做幾件事的注意力分配是不一樣的。同一時間內專注于一件事,比較費腦力,不符合大腦的懶惰習慣,所以不控制好自己的注意力,大腦很容易走神,就會去想其他的事情去了。萬維鋼老師曾說過“刻意練習不好玩。學習時間長不等于用功,決定性因素是學習環境。你必須在一個不受打擾的環境中單獨學習,調動大量的身體和精神資源,全力投入。如果你在打打鬧鬧中享受練習的過程,那就不是刻意練習。特別專注地干一件事才是最酷的。”
要有立即的反饋
在管理中最難管理的就是無形的東西,但是難管理并不代表不能管理,我們可以將無形的東西進行可視化來管理。什么是可視化呢?就是將無形的東西以圖形、表格、分數,或者進度條等形勢呈現出來。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自己就能很好的知道,該階段的學習情況是什么樣。之前看過一部電影,電影名字記不太清楚了。但是里面有個畫面讓我印象很深刻。電影里面有一個小丑,他為了能夠提高自己跟觀眾的互動時間,他每天都到大街上站著,和來來往往的陌生人聊天,從聊天一開始他就用一支錄音筆,記錄下他跟陌生人聊天的內容,同時記錄下每次聊天的時間長度。從一開始被拒絕到后面能跟任何陌生人聊好幾分鐘。無形的事物量化以后,看起來就更直觀,更有利于反饋。人的大腦經常將知道誤以為理解,這是學習很大的一個誤區。正如萬維鋼所言:熟悉并不等于理解,想要真正理解,唯一的辦法就是考試和測驗,沒有經過測驗,知識只是幻覺。
遇到瓶頸做不同的事,強化動機
在練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瓶頸”,不管怎么努力,投入精力,都沒有效果。這時候我們就應該將自己的思路*升維*一下。可以思考下,是不是自己的思路出了問題,或者自己已有的學習方法已經不在適用了,應該升級下自己的學習方法,再或者看看是不是自己抵達了該領域的邊界,忘記了邊界的存在導致的。借用李笑來老師的一句話“鑰匙并不會簡單的存在于鎖頭上,很多時候,鑰匙并不在鎖頭上,需要到其他地方尋找。”
了解了如何“刻意練習”還不夠,還得了解該方法的使用邊界。某種工具或者方法都會有邊界和局限。而“刻意練習”只有結果可控的領域,刻意練習才有用。預測股市是不可控的,所以刻意練習就很可能沒用。有嚴格固定規則的領域,練習的作用最大,比如國際象棋;沒有嚴格規則的領域,練習的作用非常有限比如編程、廣告創意。
? ? ? ? ? ? ? ? ? ? ? 小結
“人之踐則無敵”,方法是好方法,但只有通過實踐,所學的知識才不會變成泡沫。
參考文章:
《我們重新認識了“執行力”》李笑來
《刻意練習解讀版》萬維鋼
《一萬小時的真相》吳伯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