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與微信的故事。
我算同齡人中玩微信晚的。記得還在央企上班時的一個聚餐,席間一位領導閑聊一位同事的微信動態。當時的我正處于孕傻階段,就問他:什么是微信?他理解我孕期不太玩手機,用洛基亞心安理得還沒有更新智能機的尷尬狀態,就耐心而簡潔地告訴我,微信是騰訊公司另外開發的類似QQ的通訊工具,但是更方便一些。慢慢地我就有了自己的微信。但是因為特殊的工作性質,生活地域幾經輾轉,加上并不懂得微信的核心優勢,好幾個微信號都在換手機號碼的過程中遺失了。
后來微信的用戶越來越多,在換了智能手機后,我就自然的擁有了穩定的微信,也越來越離不開微信了。
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微信的一些核心優勢,比如父母不玩QQ,卻接受微信。還可以幫助篩選到有用且喜歡的公眾號,幫助我們鏈接到想要鏈接到的群體。更重要的原因是能夠按需學習自己喜歡的各類微課,不斷挖掘自己的所長,拓展成長空間,讓我們走在一條成為想要成為的那類人的路上!
2、我是如何找到《下班后賺錢》的6位老師的?
言歸正傳,我是如何找到《下班后賺錢》的6位老師的?
一直以來,我在身邊朋友的標簽就是愛學習精力旺盛,喜歡看書,對很多問題都會有獨立的見解。朋友們有事情,我喜歡找我合計合計,聽聽我的看法。因為成長在農村,又是為數不多的有弟弟的長女讀高中,考大學的緣故,我就業的壓力一直非常大。大學專業的重要功能首先是養家糊口,而且我生來是一個擔負家族殷切希望女孩,也是一心要做自己的女孩。一方面我非常期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另一方面我也要接受農村父母供養大學子女的不容易的現實。所以對我來說,在專業的選擇上有一些桎梏。大學期間也一直很糾結要不要從學校最好的熱門專業調到文學院。雖然不喜歡,但為了就業,加上一直以來的自律自省,我還是以較優異的成績從某大學優勢學院熱門專業畢業,并順利進入央企。
但是工作之后,才發現原生態家庭視野和思維帶來的一些影響,和對學校教育和整個行業脈搏發展無法洞悉,在大學并沒有學會必要的工作技能,而只是學會了一些零散的知識,沒能形成知識體系的框架;所以工作以后的最初幾年內雖然有可圈可點的些微成績,卻并沒有形成職場核心競爭力。
慶幸的是,我一直沒有放棄自我探尋,自我開發,自我成長。并且我一直保留著初中老師教會的做摘抄的方法來保持自我學習和成長。幾十年下來,我做過數以萬計文字的筆記,雖然有很多筆記都不幸遺失,但是文學素養和知識底蘊的不斷積累卻一次次讓我脫胎換骨,也讓我成為身邊朋友比較貼心的顧問。
但是這遠遠不夠!
我還沒有成為我想要成為的人:年賺百萬,日行千里。
而且處于日新月異的更迭時代,我很更焦慮自己會: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特別是在成為兩個孩子的媽媽以后,并不甘心僅僅做孩子的保姆,更希望帶他們看到更大的世界,幫助他們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正視到自己想要不平凡的靈魂深處的渴望,我沖破親人的千繞百阻只身來到武漢,開始付費學習五年前就想學習的課程。為了保持深度學習,我一度拒絕了很多工作機會,雖然常常面臨彈盡糧絕,但為了完成理想的學業,擁有核心競爭力,站到行業前沿陣地,我常常需要好朋友的接濟度過難關。在專業學習的同時,我也不忘時時澆灌自己的能力樹,打造綜合技能,為了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填充已建立的能力框架,在接受面授專業課的同時,我彈性話安排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來接受一些微課。從此,于我,一個全新的互聯網世界正在開啟……
因為愛學習的緣故,我長期關注了公眾號:高太爺。有一天,我在休閑時光打開高太爺的公眾號,他推送了一個《3天變現思維訓練班》的海報,立馬吸引了我。雖然對兩位主講老師談不上熟悉,沒有看過他們的文章,也沒有上過他們的課,但是就是有一種感覺,一種機會正撲面而來的感覺。所以不假思索我就掃碼入群了。9月25日到27日3天時間,正好結束孫晴悅老師(公眾號《大大的世界小小的人兒)》女生特訓營,在糾結周三造價直播課重疊的時候,造價課也挪騰至9月28日。這簡直就是為我特別安排的課表。所以,當你知道想要到哪里,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3、我在這3天課程中學到了什么?
接下來,我在這3天課程中學到了什么?
從第一天Angie老師的作業說起:
1、對你最有啟發的3個點是什么?
2、你會從哪一個點開始行動呢?
對我最有啟發的3個點。
第一點,老師一再強調:進行多重身份探索,從現有工作衍生出來的通用技能開始。這就解決了很多人包括我在內的一個很現實很糾結的問題。對現有的工作或者專業不那么喜歡,想要做一些改變,這就是很好一個過渡的方法。哪怕暫時沒有找到自己核心關鍵區,我們也要去不斷試錯,才會在機會來臨之時一把抓住。我一直喜歡一句話,并用它鼓勵自己:“失敗有教訓,成功有經驗”。大學時一位老師說過一句話一直牢記我心“不要輕易界定自己不喜歡一門課程,一個專業,甚至一個人。你不喜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你不夠深了解。”這句話帶給我深深的震撼和思索,使我沒有完全放棄我大學的專業,相反的,我在一次次嘗試如何更好地去駕馭這個專業。而在進行一系列的專業核心技能的培訓后,我發現在自己越來越擅長的同時,也越來越享受專業變現的各種好處,也越來越喜歡這個專業了。
第二點,復利效應,做能產生復利效應的事。什么是復利效應?大家都知道64格放米粒的故事吧!第一格1粒,第二小格2粒,第三小格4粒,照這樣下去,每一小格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64格的米粒是多少?這就是復利效應!
從現有工作衍生出的能力技能進行副業探索也可以很好地鍛煉我們遷移能力。很多用人單位為什么就只要清華北大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此。各省各科的狀元之才,通常都是門門優秀,優中選優的。為什么他們小小年紀就能做到出類拔萃呢?正是因為出色的遷移能力。而不論是國內頂尖大學還是國外常青藤大學,都特別注重通識教育。通識教育的基礎就是可遷移能力的教育。而這正是《下班后賺錢100天特訓營》要打造的能力:變現力,學習力,輸出力,運營力,思維力,影響力。一個個可遷移能力的復利效應的矩陣威力大家可想而知。這也是成功人士一直在不斷踐行的核心競爭力,這就是可以幫助我們年賺百萬,日行千里的秘訣。
第三點,你的身份如何進行巧妙融合?
身為女人,最大的難點在于,如何完美地兼顧家庭和事業?這恐怕是成功女士最容易被問到的問題吧,那么融合力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完美示范。
工作者與學習者融合,上班空閑之余,學習工作上用得到的技能;陪伴者和學習者融合,和伴侶一起學習,精進;家務者和學習者融合,一邊做家務,一邊聽課;休閑者與學習者融合,一邊跑步,一邊聽課;陪伴者與家務者融合,與伴侶一起配合做飯;陪伴者和工作者融合,職場團建。
因為身在職場,兩孩媽媽,多種副業探索……我會從第三點巧妙融合多種身份開始。
小六課程帶給我更多的震撼。
因為其實我是一個學習愛好者,習慣手寫筆記,也開始分門別類地整理筆記。也喜歡根據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主題閱讀,也開始在一些領域構建框架。但是小六課程帶給最大的價值是什么?
知識卡片形成磚頭的過程是我最缺乏的。另外,我也缺乏輸出力和影響力的打造,運營力也需要。幸好老師都提前布局了。就像海報中說的,其實關于變現力、學習力、輸出力、運營力、思維力和影響力單獨的課程是不缺乏的。澆灌能力樹,打造強化整體框架,綜合能力的培養是對我最大的吸引力。6位老師既整體合一,又有各自的殺手锏,正是我想要的課程。
如果你和我一樣,期待改變,期待成長,期待變現,歡迎和我一起,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我們一起日新月異,石破天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