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這篇致敬蔣坤元老師的文章,其實我已醞釀了兩個多月,卻總是因為無從下筆,最終未能成文。
究其原因,倒不是缺乏靈感或素材,恰恰相反,蔣坤元老師值得我寫的東西實在太多,害我理不清頭緒,每每提筆又放下——看來,即便有時候文思泉涌,也未必能將文章一揮而就啊。
趕巧這次【廢柴江湖第⑧季有獎征文】的主題是“文友”,我便早早報了名,拿了個散文組的第3編號,算是借機敦促自己無論如何先完成一篇,作為致敬蔣坤元老師的獻禮——哪怕只是先寫寫他的冰山一角也好呀。
獻歌一曲
一念心清凈
蓮花處處開
一花一凈土
一土一如來???????
經(jīng)過慎重考慮,在本文開頭,我決定分享這曲齊豫演唱的《蓮花處處開》獻給蔣坤元老師。
其實,通過拜讀蔣坤元老師的作品,我知道他最喜愛鄧麗君的歌曲,他自己還會演唱不少鄧麗君的日語歌曲。
最終,我還是選取了這首禪意十足的佛歌《蓮花處處開》。首先,當然是因為蔣坤元老師本人已念佛多年。更重要的,我覺得蔣坤元老師的為人和經(jīng)歷,正應了他在佛頂山上慧濟寺看到的8個字“身如藕根,心生蓮花”。
眾所周知,蔣坤元老師無疑是人生的大贏家:
從2002年四十歲開始白手起家自己創(chuàng)業(yè),到如今工廠資產(chǎn)上億,他早已是一名成功的企業(yè)家。
與此同時,蔣坤元老師還是一位著作等身的文學家:近40年來,他筆耕不輟,已出版小說、散文和詩集四十部,這還不算那些他尚未及出版的諸多作品。
這正是蔣坤元老師令人不得不欽佩之處,更讓他成為了一名傳奇人物。
但請不要忘記: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在蔣坤元老師今日的光鮮人生背后,你可知他付出了多少奮斗的汗水,甚至血淚?!
所以,今天我這篇致敬蔣坤元老師的文章,取名為“巨星不易”。
重溫了蔣坤元老師近兩個半月發(fā)表于簡書的所有散文類原創(chuàng)作品后(至少90篇),我決定從細節(jié)著筆,跟大家分享幾則發(fā)生在他身上的真實小故事,試圖來論述蔣坤元老師的“巨星不易”。
特別說明:
這些真實的故事,取材于蔣坤元老師已發(fā)表的簡書作品,尤其是他的自傳連載《四十才是青春》。
聽完這些樸素而真實的小故事,我保證你會跟我一樣,感動萬分之余,除了對蔣坤元老師滿懷敬佩,還會反躬自問,并引發(fā)更多思考......
1、黑色人造革包和黑面漢子的故事
蔣坤元老師“人生得粗黑”,人稱“黑面漢子”。加之,他一臉憨厚老實相,“外形上不討便宜”,故而經(jīng)歷過不少回被“以貌取人”的尷尬甚至屈辱的時刻。
這里,分享一個曾跟隨他風里來雨里去10幾年的黑色人造革包的故事:
我一直記得與這個拎黑色人造革包的黑面漢子的第一次見面。這個包,也許是質量欠缺,或者包中貨色過于沉重,供手拎的雙條拎帶破出了里面的白筋筋。
村企產(chǎn)品是什么樣子,他沒有從他的黑色人造革包中出示過,不知其子丑寅卯;作品是一定要拿出的,那是用鋼筆在方格稿紙上寫就的小文,一次拿出三五篇,但每篇的字數(shù)大都不盈千。這些短稿,就是這部書的源頭。
這個黑色人造革拎包,也是一個如今資產(chǎn)上億的企業(yè)家的源頭。
——摘自蔣坤元老師作品《四十才是青春(200)《到圣堂念佛》出版》:劉放著《黑面漢子的追夢之旅》,原載2016年1月10日《姑蘇晚報》
這個“著名”的黑色人造革包,更是幾次三番出現(xiàn)在各大作家盛贊“黑面漢子”蔣坤元老師的文章報道里:
(小蔣)再后來便跟著頗厚道的大舅子干,替他那個廠子跑供銷。整日里挎著個大而土的包,人造革的,風里來雨里去,一干十幾年。
——參見本人不勾心的豆角作品《【??有聲簡書精讀】作家寫作家蔣坤元|《寫書人小蔣》》?作家王慧騏原文)
2、一輛破舊的面包車和資產(chǎn)上億的大老板
地球人都知道,一輛好(豪)車,就是一個生意人的臉面。
那么,你會相信,作為資產(chǎn)上億的大老板,蔣坤元老師竟然開著一輛破舊的面包車嗎?但這就是事實。
看到眼前有些破舊的面包車,我笑了。如果華麗珍貴的外在能等同于真正的價值,那么貂應該成為世界的主宰,而不是懸掛在女人脖項的飾品。低調與高雅,才是絕配。
我說,你有錢還不擺譜。(坤元兄)他坦言,擺譜就是擺自己的丑。
他說張老師別笑,我們看起來做的是生意,其實做的是人。
——摘自著名作家張亞凌為蔣坤元老師自傳《四十才是青春》作序《一個人,一座城(代序)》
至今我自己仍開破舊的面包車,而買了一輛豪華的小車給兒子使用。
這是四年前的事,當時妻子只許兒子買二三十萬元的小車,我則不然。我想,我奮斗那么些年,就是想給兒子創(chuàng)造這個幸福生活,擁有一輛豪車應該就是幸福生活的一種吧。晴谷開好的車子,我為父者也覺得臉上挺有面子的吧!
有朋友說,你自己為什么不買一輛豪車呢?我回答他們道,過幾年兒子結婚,他總會換更高檔一點的車子,那他現(xiàn)在開的車子就可轉給我了,這樣叫不浪費。
總的說來,晴谷是個比較有出息的孩子,我?guī)状慰v容他買好一點的車子,他總是說現(xiàn)在的車子已經(jīng)相當高檔了,他不想更換,儼然一副巋然不動的樣子。
晴谷不想更換車子,我就只好一直開這個破面包車。我思忖,你如果開這個小車十年,那我也仍要堅持開面包車十年,但不知道這個破面包車年檢還能使用幾年呢?
——摘自蔣坤元老師作品《四十才是青春(203) 活給誰看》
3、你所不知道的蔣坤元老師成功背后的吃苦故事
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蔣坤元老師能獲得今日的成功,正是“巨星不易”這4個字的真實寫照。
在擁有開到破舊的面包車之前,蔣坤元老師最初創(chuàng)業(yè)辦廠時的交通工具,只有一輛南方摩托——
13年前的時候,我還只是一個小供銷,而我的妻子卻是一個大公司的銷售老總,自然收入比我大許多倍,那時她就有小車了,而我只是騎一輛南方摩托。那是一個寒冷的冬日,我發(fā)摩托半天也沒有發(fā)響,腳踝被敲得腫了,而眼睛看著妻子開車離去。
你是男人能不急起直追嗎?
就那樣,第二年我自己出來開廠了。
——摘自蔣坤元老師作品《四十才是青春(194) 他給我們上了很好的一課》
一晃我開廠已經(jīng)有12年了,當初廠房還沒有完工就搬過去生產(chǎn)了,因為沒有看夜人,我就自己在車間里值班,晚上看不清路面,結果騎摩托摔了一跤,嘴巴縫了好幾針。
有一天,很冷的日子,我騎摩托去一家公司開模具,但對方不給我進去,看我這個窮酸的模樣,說不希望跟我合作,我受盡了屈辱啊!
——摘自蔣坤元老師作品《四十才是青春(187)?做家里的頂梁柱》
40歲那年,我跳槽出來自己開廠,當時沒有一個人叫好,老婆半年都沒理我,她覺得我寫寫文章的人做個廠長不行,哪有書呆子辦廠的?
但我是莊稼人的后代,我認準了一個理,九頭牛也拉不住我,我一頭扎進創(chuàng)業(yè)里了。辦廠第二年春節(jié)接到一筆外貿訂單,我只好找了幾個臨時工干活,晚上我就鋪一張紙板睡在車間里,有半個月時間沒有回家睡覺過,總算沒有耽誤出貨。
——摘自蔣坤元老師作品《四十才是青春(173)?多走幾步會看到更多的風景》
在創(chuàng)業(yè)的日子里,我用寫作提升自己,寫作似一縷陽光灑落在我迷茫的臉上,同時我對自己說,不拒凡俗的生活,比如騎三輪車送貨,比如睡在車間七個多月,甚至為了尋找客戶,我被別人罵了半天……想起這些事情,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樣走過來的?
《正前方》是我自己做老板以后寫的第一本書,記述了我創(chuàng)業(yè)的風風雨雨,我創(chuàng)業(yè)許多的故事在這本書里都能找到。
開廠的時候真是特別的辛苦,我曾經(jīng)十幾天沒有脫過衣服睡囫圇覺,都是睡在車間的一個角落里,將就一晚。
因為要趕一批活,我曾經(jīng)有七、八個月住在工地,沒有人看工地,只好自己頂上去看著。我既是指揮員又是戰(zhàn)斗員。既是老板,又是打工仔。
我所稱的“正前方”,就有雖說充滿艱辛苦難,但越過這個封鎖,前方必定會陽光燦爛的含義。
——摘自蔣坤元老師作品《四十才是青春(165)?在喧囂的機器旁寫出24本書》
對于自己昔日所經(jīng)歷的種種苦難,蔣坤元老師自己是這樣辯證看待的:
我本是窮苦人家出生,真的。我十三歲時就替老祖父看牛,以至于我的手上與腳背生滿凍瘡,至今手上疤痕仍在。
但我從小記得一句話,窮不生根,我指望長大以后一定跳出農門,一定做個有出息的人,再不受窮受苦。
人生也許就是一場與生活、與自己、與生命的較量,經(jīng)過幾十年的艱苦奮斗,我終于像許多農民一樣擺脫了貧窮與落后,過上了小康的幸福生活。
我覺得,苦難真是一筆難得的財富,如果在我少年時沒有吃過那么多的苦,或許我的意志也是脆弱的,就像溫室里的花朵經(jīng)受不起風吹雨打。那時候我覺得遭受的是天大的苦難,現(xiàn)在想想也就是毛毛小雨,不值得大驚小怪的。
——摘自蔣坤元老師作品《四十才是青春(184)?過窮日子,掙富人錢》
不僅如此,作為苦盡甘來的過來人,蔣坤元老師還現(xiàn)身說法,與我們分享他的經(jīng)驗教訓:
所有白手起家的成功者,如果沒有經(jīng)歷過孜孜不倦的點滴積累,是不可能得到最后的成功。
我的工廠也是從租100平方米的小屋起步的,當時連我辦公的地方都沒有,所有的資料都放在摩托的后備箱里。
我知道,十年磨一劍,做事業(yè)是一個有機的累積過程。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摘自蔣坤元老師作品《四十才是青春(178)?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4、“即使某一天我富裕了,也要勒緊褲帶過日子。”
這是蔣坤元老師在其作品《四十才是青春(194) 他給我們上了很好的一課》中的原話。而現(xiàn)實中,他也是這樣過窮日子,掙富人錢的。
蔣坤元老師說:
我是小人物。我長這么大,從來沒有過一次生日宴,最多生日的那一天,全家早晨吃一碗面。
平??偸敲γβ德蛋?,有時很晚回家,有時就吃冷飯,有時就吃方便面,真的我們把時間與精力都花在工廠里了,對自己的生活很苛刻。
——摘自蔣坤元老師作品《四十才是青春(168)?第一年在陽澄湖過春節(jié)》
2012年6月24日,我陪客戶去東山采楊梅,很晚才回家,走到家園樓下,有鄰居問我,你晚飯吃了嗎?我說,還沒有。
鄰居說,你有那么多錢想不通呢,還這樣舍命地工作,你真是不懂享受。
我嘿嘿一笑說,習慣了。
白天我在經(jīng)營工廠,夜里一般我不外出,除非是生意的需要非得外出不可,能夠盡量推辭的就推辭。
我的生活極其簡單,一碗面條就能讓我滿足。真的我每天都是這樣,我對自己要求是這樣的,不睡懶覺,不在網(wǎng)上聊天,不浪費自己的時間,而是要廣開財源,就是多賺一點錢,而且要沉住氣,就是多寫一點東西出來。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且堅持不懈地走下去,我覺得,這,就是幸福!?
——摘自蔣坤元老師作品《四十才是青春(134)?歲月淺,我怎么走呢》
蔣坤元老師還說他喜歡王石的一句話:“你沒有變強,只因你一直很舒服”。在以此為標題的文章里,他與我們分享了他“苦行僧”般高度自律的日常作息——
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yè)家和文學家后,蔣坤元先生依然嚴于律己:
廠里是7點半上班,而我從來不遲到,妻子也說我,你是老板可以放松一下自己。我說,不行,今天放松自己一次,明天就有理由遲到了。
只因為,他深知:
你要做大做強做好自己,你必須得這樣苛刻自己,像老歌唱的一樣“我用青春賭明天”。
如果你在簡書里關注一下蔣坤元先生每天發(fā)布文章的時間,不難發(fā)現(xiàn),簡直跟鐘擺一樣準確——
蔣坤元先生幾乎都是在每天凌晨4點鐘之前發(fā)文,還是接連一下子就把當日的4至5篇作品都發(fā)表完,并且每一作品都是認真準備、精心安排的,絕非湊數(shù)的“水文”。
5、從不忘本的蔣坤元老師
蔣坤元老師從不避諱談自己的窮苦出身,他把身為一名農民的兒子,當作是他艱苦奮斗的原動力和感恩泉。
所以,在過上富裕的好日子后,蔣坤元老師也從不忘本,更不忘初心:
想想現(xiàn)在自己別墅什么的都有了,應該說我沒有忘本,除了客戶與親朋來訪需要上飯店之外,即使到晚上八、九點回家,我們仍然在家自己做飯,始終保持著勤儉節(jié)約的本色,加上我們信佛,于是一家人經(jīng)常吃素,生活過得十分簡樸,但其樂融融,吃素也快快樂樂的。
——摘自蔣坤元老師作品《四十才是青春(184)?過窮日子,掙富人錢》
我常常想起勤勞的母親,她彎腰割稻的模樣,稻穗抽打她滿是皺紋的臉,如此辛勞,如此無奈。因為人生一如那一畝稻田,該彎腰的時候就該彎腰啊,想有飯吃,必須收割,必須彎腰。
——摘自蔣坤元老師作品《四十才是青春(185) 穩(wěn)扎穩(wěn)打》
也許父親勞碌一生的財富還沒有我現(xiàn)在一年的多,但父親給我的財富卻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父親就是一個心里裝著別人的人,而對自己十分苛刻。他走(去世)的時候,從他身上摘下的一條皮帶已經(jīng)斷了幾節(jié),而父親仍在用,他用粗線牽住皮帶。看見這一條皮帶,侄女哭了,她說阿爹真是太節(jié)儉,這么破舊的皮帶竟然還不丟棄。
是啊,父親就用這種方式教育我們子女要勤儉節(jié)約,要艱苦奮斗,尤其是花錢不能大手大腳,不能鋪張浪費。
——摘自蔣坤元老師作品《四十才是青春(196) 父親的財富》
總結語:
“身如藕根,心生蓮花”的蔣坤元老師
你要懂得,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
努力學會謙卑,
把自己深深地埋入泥土里,
再從泥土里發(fā)芽,
開出美麗絢爛的花朵。
這一首小詩印在我的新書《沉到河底就能采到珍珠》的封面。這一首小詩的作者是蘇州丁香姑娘小隱。
——摘自蔣坤元老師作品《不受污辱,怎么能奮起》
蔣坤元老師精彩感人的人生故事,還有很多很多。且讓我引用這首印于他散文集《沉到河底就能采到珍珠》封面的小詩,來為今天的分享作結——
蔣坤元老師,您正如扎身田塘的藕根,倔強生長后,一心盛開“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
最后,讓我來皮一下,大家都開心??——借用毛不易一首歌曲的歌詞:
祝愿蔣坤元老師一直幸福安康下去,為我們帶來更多精彩的文學好作品!???????
巨星啊巨星 我們愛你
少了你 生活就不能繼續(xù)
為了讓粉絲們活下去
你要好好照顧自己
巨星啊巨星 我們支持你
支持你做的所有決定
大膽做自己別猶豫
巨星永遠有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