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有一個忠告,就是讓家長學會放手,家長知道需要放手,可這個度不知如何把握?!安还堋辈幌嘈藕⒆佑心芰ψ晕壹s束,“管”又會和孩子起沖突,孩子也不會去聽你的,該如何去放手讓家長陷入兩難境地。今天我給大家先分享一下我第一次放手的經過,也許能給家長帶來一些啟示。
兒子小時候我沒有學習家庭教育,所有的坑都走過。兒子七八歲時我讓孩子去超市買東西,兒子也愿意,結果張爸聽說兒子一個人出去買東西后說:恁小你就讓他去買。因為他不常在家,總感覺孩子還小什么也不能做,當時也不知道孩子是越用越有用。我想可能是我考慮的不夠周到,以后就真的不再讓孩子做任何事情,這也造成了孩子成長緩慢,很多該明白的道理不能明白。其實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能讓孩子提升價值感和自信心,道理不用教也會懂。
對于孩子各個階段的教育,應該培養的學習能力不同,“小學重態度,中學重品行,高中重品質,大學重成績,將來重選擇。”不可顛倒,做不到肯定會感覺到教育的吃力,我就吃了這樣的虧。
兒子小學階段,該培養的能力缺乏,到了上初中時,兒子突然的發育成長,讓我們做家長的毫無準備,看到孩子身體發育成長,自然而然就感覺孩子長大了,什么都應該懂應該會做,結果卻總是讓我們失望。什么都不會做,批評自然也多,前期沒有培養好應有的各項學習能力,自然沒有優勢可言。而我們卻總盯著孩子的學習和缺點不放,認為學習不好,還一身缺點,未來一定也是糟糕的。過多的批評和指責,把本來善良聽話的孩子,變得暴躁叛逆。
在小學沒有把孩子對待學習態度能力培養起來,到了初中卻突然重視起來,又沒有合理的方法引導,只是粗暴批評指責。過于單一的要求孩子把精力用在學習上,限制了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壓力和感受,只是適得其反,讓兒子和我們產生很多的沖突,越讓學習,孩子越感覺被束縛,學習越無法用心。
孩子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而我們越來越心急焦慮,卻毫無辦法,張爸不由自主的把越來越多的焦慮情緒發泄到了孩子的身上,家庭沖突不斷升級。而我干著急不知如何改變這樣的現狀,一年多的時間家庭中充滿火藥味,讓人壓抑難受。
直到孩子上初三時我開始接觸心理學才發現,很多的教育方法都是錯誤的有偏差的,我們根本不懂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導致孩子出現煩躁叛逆的現象。既沒有好的教育方法也沒有給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孩子何來優秀。孩子的學習已經成為無法逆轉的遺憾,但讓孩子建立良好的品行和正確的三觀還來得及,我和張爸開始轉變方向,先讓孩子建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這樣孩子走進社會也不會有太多的擔心,做任何事他會有一個正確的選擇。
最先從什么地方開始呢?所有的教育必須讓孩子有所體驗,講道理沒用,孩子比家長懂得還多。體驗只有從放手和選擇開始,讓孩子承擔該承擔的責任,再從中做好引導,家長放手這一關很難跨過,我也是克服了種種阻礙才做到放手,但收到的效果非常明顯。
第一次放手是從孩子晚上想在同學家居住,讓我同意。
當時兒子打電活詢問:媽我今天想在同學家居住,行不行?
我沒有立即回答“行”或“不行”,我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即想獨立又想依賴,即想做主又不想擔責,做決定對孩子來說也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如果我不答應,他一定會感到憤怒,會想只是在同學家留宿一晚都不答應;如果我答應,我又覺的這個請求不合理,自己又不想妥協,也會感到不舒服?,F在正是培養他自己做決定,自己做選擇,自己擔責的時候,我需要克服我自己想幫他做決定的沖動,讓他自己做決定。
最終我想了想說(一定要讓他學會自己做決定,讓他為自己負責,我的內心其實也很忐忑不知會得到什么結果):你做決定,只要告訴我今晚回不回來就行。
在這里做父母的不要帶情緒賭氣讓孩子做決定,那樣孩子明顯會感到你是不想讓他留宿在外的,那樣他或許會和你賭氣不回來或許迫于壓力回來但不會帶來成長。
當我真正讓他做決定時,他卻為難了,他說:我喝酒了,還下著雨,如果感冒了,或者在路上出事你負責。
不是理由的理由,這些都是能夠解決的事情,只是不愿解決而已。
當時我回答說:我不負責,你的身體需要自己負責,這個責任我擔不起,我不可能跟著你為你的身體負責,你不回來的這些理由都能夠解決,你可以打滴回來,我付費。你只要告訴我回不回來就行。
一陣沉默,兒子那邊不說話了,我也沒有說話,也沒有追問。
過了一會兒子不甘心的又和我糾纏了半個小時,他的目的就是讓我幫他做決定。我一直堅持沒有替他做決定,最后兒子說了一句:好吧,我回去。
看似簡單的對話,卻是一場心理戰,我需要克服自己總想幫孩子做決定的心理,讓孩子做決定是讓孩子成長的一步,而兒子需要學會自己做選擇自己做決定,自己承擔后果的責任。青春期的孩子正處在即想獨立,又不愿擔責的沖突中,知道孩子的這一心理后就要學會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少替孩子做決定減少孩子的依賴心理。家長不愿放手也是因為不放心孩子能夠為自己負責,家長可以從小事上學會讓孩子做選擇做決定,在一步一步放手。
經過這件事后,兒子再也沒有要求過想在同學家留宿的想法。在我不斷的學習成長中,教育理念的改變下,孩子慢慢學會自我負責和獨立思考。好的品行和正確的三觀也在他的自我擔責中不斷地自我要求、自我糾正中得到培養。
很多家長和我一樣,前期沒有打好基礎,到了初中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放,結果成績也沒提高,家庭沖突不斷。在這個階段,不如先調整方向,把孩子的品行和正確的三觀建立起來,孩子也會漸漸的自我要求,自我提升,學習或許還能慢慢提升,只盯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會為了反抗而反抗,把精力都消耗在家庭沖突中,那還有精力學習。
希望我踩過的坑,大家都能夠避免,先了解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長,幫孩子穩定的渡過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