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華德福教師手記? 2018-05-15
作者 王適之
2018年初,我和家人許下新年的愿望:希望能有一個自己的小書房,三五好友在其中談古論今。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我在樓下遇見了新開的一間咖啡屋——Caribe咖啡。老板老夏也是性情中人,于是兩個人一股弄,第一期讀書會開了。
道可道非常道
教育有法而無法
道可道,非常道。通常,言有盡,言語會局限智慧。
這大概也是當年老子并不想著書立說的原因吧,一旦形成文字,其實就固化了。
以教育為例。“道”“無”“有”可能都是相生相伴的,記得上高中的時候,數學老師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學習有法而無法”。
施泰納先生說,孩子在9歲的時候會經歷一場危機,但是我們班有的孩子到了11歲,這種不安才來臨;有人說,早上背單詞最快,但是我卻只在晚上記得住。
方法都是別人的,好不好用只有試了才知道。
從兒童教育的角度看,大部分孩子在小學階段更愿意接受的是圖像化的呈現,他們記憶圖像更快更久,但是我遇見的孩子中就有對圖像毫無興趣,對抽象知識充滿渴望。
幾個學友一起交流的時候,大家發現自己和孩子都在青春期附近開始變得內向起來,更多的向內,之后又開始開朗起來。但是,每個人的具體呈現卻很不相同,有的人不說話,有的人寫日記,有的人熱愛音樂卻拒絕表演,有的人在小說中找尋自己……
面對如此雷同的經歷,我們似乎可以窺見教育的規律;面對差異這么巨大的孩子,除了關注面前每一個獨特的孩子,怎么可能做真正的教育呢?
美之為美斯惡意
減少計劃欲
一位朋友是媽媽,說孩子從小的時候話多得不得了,老師說她把全家人的話都說了。
于是父母覺得這樣不好,千方百計的讓孩子安靜,吃飯的時候都不說話。
幾年之后,孩子長大了,話越來越少。媽媽著急了,她這樣會不會越來越向內了呢?
我們回憶了自己的青春期,老夏說了自己上高中的兒子也的故事,媽媽豁然開朗。
臺灣道禾教育有一個樸素的教育理念:培養孩子書法,不需要做任何事情,關掉電視,支起硯臺,自己寫起來。
最具有穿透力的商業是傳遞思想。不知道什么時候,“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成了家長的焦慮。媽媽從小就開始胎教,上一大堆課程,不停的吃胎監安胎,反而有問題。媽媽生我的時候,生之前一個月還在干農活,家里的產婦基本都如此,結果生孩子反而成了很自然的事情。
不要覺得孩子只是你的,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命運——問問自己,你是屬于你父母的嗎?安排孩子的生活,實際上是在滿足家長的“計劃欲”。不要一直和孩子說自己為孩子付出了多少,不斷強調要孩子知道自己的功勞,似乎需要孩子長大了回報,反而讓孩子覺得親情變成了一場交易。
我的一個好朋友,深愛吉他、架子鼓,但是父母覺得這是不務正業,高中的時候在父母的夾縫中讓愛好存活下來,知道今天工作了,父母對于他的這份熱愛依然不冷不熱;而老夏的兒子也愛吉他,老夏夫婦說起來這個的時候,臉上寫滿了自豪。
同樣的愛好,父母的態度不同,至于孩子,這份愛好的意義會很不一樣。我的朋友,愛的大多是趙雷、宋冬野的歌,唱得好聽的讓人心疼。
其實,中國孩子的災難之一是:我還不是為了你好!
做是最好的教育
不樹立標兵,大家就不會去執著于追求,就不會爭奪;不去強調貴重的東西,大家就不會升起盜竊之心;不給大家看可以得到的東西,那樣老百姓就會不迷亂。
這里也經常被人批評,認為老子有愚民的想法。這是老子的治國之道。老子的“愚”是說降低被別人鼓動出來的欲念。如買房的想法,完全是房地產商強加給中國人的,本來可以舒服的生活,有了房子之后,生活質量反而下降了。現在生活不清凈,很多是廣告刺激給了我們的欲望,女性尤其如此。
廣廈千間夜眠八尺。
成功學都在宣揚一夜暴富,其實是刺激著人的妄念。
有的時候看見父母讓很小的孩子做決定,大概是希望孩子能有自己的思考吧。但是其實,九歲之前的孩子更喜歡的是跟隨,父母給太多的選擇,反而讓是失去了一種安全感,因為他其實還不具備選擇的大腦基礎。而這種選擇會讓孩子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討價還價,反而錯過了很多安靜做事情的機會。
放心,等到青春期到來,他們有主見的時候,你不阻止就可以了。
學校里剛出生了3只小狗,最初狗媽媽半步不離,任何人靠近都是很危險的,隨后有人可以靠近了,現在每天小狗和孩子們嬉戲,媽媽只是偶爾瞇著眼睛看一下,我猜測最后她會把他們趕出家門的。
在英國夏山學校,孩子從小就自己決定事情:學習、校園事務、公共決策。美好至極,但是不合“道”。所謂道法自然。教育是一個逐漸放手的過程,不是一下子放開,也不是管死了。
就像學校里的小狗,人能狗一樣嗎?天地是按照道的規則在運行,道是只按照自己的規律運行,萬物都如草扎的狗一樣(人并不特殊);圣人也如此,按照規律行事,把老百姓當做芻狗一樣看待。
我們同情動物之間的相互廝殺,但是一部人類史就是一部殘酷的、血腥的故事。縱觀人類得歷史,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圣人不仁”“天地不仁”,仿佛歷史和天地有巨大的輪子,其規律不可改變,可以碾壓一切。特別推薦大家看《三體》這本書,在一個更高文明更高的視角看來,不知道人類和螞蟻有什么區別?大概是猴子和蟑螂的區別吧。
孩子小的時候,讓孩子跟隨,父母老師是孩子的神明;孩子三四年級了,孩子開始有自己的質疑了,父母老師是孩子的國王;之后是將軍,那是五六年級的事情;七八年級變成隊長,高中之后變成導師,大學之后,朋友是最好的位置了。
這樣的“道”,不要相信,也不要不信,驗證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