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日正月初二-CC
全書中出現比較多的詞是心理表征。成年時期,身體和大腦保持著極大的適應能力,可通過正確的訓練培養各種新的能力。學習不再是挖掘潛力的方式,而是發展這種潛力的方式。我們可以創造自己的潛力。知識不是技能
第一章便是有目的的練習,要持續,突破極限,突破舒適區。
天真的練習(反復的、盲目地)VS 有目的的練習(定義明確特定目標、是專注的、包含反饋(以此判斷自己的不足)、逼迫自己走出舒適區)。遇到障礙并非達到極限,而是動機不足。有目的的練習還不夠,接下來就是講解刻意練習。
第二章 大腦的適應能力
倫敦的出租車司機,大腦就像肌肉,越練越大。大腦擁有無限的適應能力。走出舒適區的重要性:單個細胞和組織總是盡最大的努力使一切保持相同。人類的身體有一種偏愛穩定性的傾向。我們到底在試圖提升大腦中的什么(心理表征)?挑戰體內平衡和發展那種潛力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第三章 心理表征
盲棋,心理表征是一種與我們大腦正在思考的某個物體、某個觀點、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對應的心理結構,或具體或抽象。大多數的刻意練習包括創建更加有效的心理表征。
之后便是敘述心理表征的一些作用。
第四章 黃金標準(即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的特點:
- 刻意練習發展的技能,是其他人已經想出怎樣提高的技能,也是已經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的技能。
- 刻意練習發生在人們的舒適區之外,而且要求學生持續不斷地嘗試那些剛好超出他當前能力范圍的事物。
- 刻意練習包含得到良好定義的特定目標,通常還包括目標表現的某些方面。
- 刻意練習是有意而為的,需要人們完全的關注和有意識的行動。
- 刻意練習包含反饋,以及為應對反饋而進行調整的努力。
- 刻意練習既產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
- 刻意練習通過著重關注過去獲取的技能的某些特定方面,致力于有針對性地提高那些方面,并且幾乎總是包括構建或修改哪些過去的已經獲取的技能。找出杰出人物,找出杰出人物與其他人的差別。最佳方法是找到優秀導師,給出指導,提供寶貴的反饋。
第五章 在工作中運用刻意練習的原則
讓練習成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拒絕三種錯誤思想:
- 認為某人的能力受到基因的限制
- 認為足夠長時間的做某件事,一定會更擅長。(停滯)
- 要想提高,只需要努力,如果足夠刻苦,你會更加優秀。 ?要運用專門用于提升那些特定技能的練習方法。邊干邊學:以練習為導向,日常中磨礪。反饋,改進心理表征。過于重視知識而忽略技能
第六章 在生活中運用可以練習的原則
導師、專注、即時反饋、投入、目標、足夠的睡眠
富蘭克林的例子:詳細、聰明、認真、投入
用三個F創建有效的心理表征:focus、feedback、fix it.跨越停滯狀態,以新方式挑戰自己,攻克特定弱點,保持動機。意志力根本不存在:意志力和天生才華都是人們在事實發生了之后再賦予某個人的優點。保持動機,動機的兩個組成部分:繼續前進的理由(強化)和停下腳步的理由(弱化)。精心設置目標。
第七章 成為杰出人物的路線圖
匈牙利的一位心理學家和妻子進行一項實驗:將三個女兒訓練成為國際象棋大師。從某種意義上講,本章可以被認為是塑造杰出人物的指導手冊第一階段:產生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驅動,激勵作用。第二階段:變得認真。體會到回報,動機有外部轉向內部,自我激勵。到達這個階段2~5年后,未來的杰出人物開始更多地根據他們發展出來的技能認同自己,而不是根據其他的興趣領域(比如選擇學校或社交生活)來認同自己。從技能的學習中獲得大量愉悅感覺。第三階段:全力投入。成年人也可培養出完美音高。年齡不是問題。第四階段:開拓創新。創新離不開刻意練習,舉出了畢加索的例子,畢加索早年幾乎是一種古典風格。創造性歸根結底來自刻意練習。
第八章 怎樣解釋天生才華
舉了幾個名人的事例
第九章 用刻意練習創造全新的世界
在學習上,刻意練習的方法與傳統方法之間的重要差別是對技能與知識的著重點的不同,也就是說,一個強調你知道什么,另一個強調你可以做什么。刻意練習全都是關于技能的。知識本身絕對不是學習的目的,學習必要的知識是為了培育技能。當我們在提高自己時,我們才最像是人類。和其他任何動物不同,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改造自己,以我們選擇的方式來提高自己。這使得我們和當今世界以及有史以來的其他物種區別開來。
2017,目標成為“練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