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發展增活力添動能
發放助企紓困調查問卷227份、解決各類問題71件、新建獨立黨支部2個……進入5月以來,縣開展了“助企紓困服務月”暨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摸底排查活動,調查摸清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運行情況,著力解決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發展難題,不斷擴大“兩個覆蓋”,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活力添動能。
市場主體是經濟發展的力量載體,助企紓困就是保社會生產力、保經濟發展。基于這一認識,縣組織實施了“助企紓困服務月”暨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摸底排查活動,助力市場主體恢復元氣增強活力。這次活動由縣委組織部牽頭,各鄉鎮和非公成員單位各司其職,互相配合。各單位按照摸排要求,集中時間、集中力量逐戶走訪調查,力求實現非公企業數量清、職工隊伍情況清、黨員數量清、黨組織情況清、企業經營情況清,為非公黨建創新發展筑牢基礎。
因企施策,建強組織。指導有3名以上黨員的企業和社會組織成立獨立黨支部,實現應建盡建;對暫不具備單獨組建條件的企業,按行業相關、地域相鄰的原則建立聯合黨支部。對沒有黨員的企業,成立派出黨支部,指派黨建指導員開展黨建工作;在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相對集中的社區、商圈等區域,整合企業和社會組織,打破行業界限建立黨組織。依托工會開展黨建活動,不斷擴大覆蓋面。同時,指導各鄉鎮、非公成員單位建立黨建臺賬。對積極發展黨員、重視黨建工作、條件成熟的企業和社會組織,及時幫助組建黨支部,納入臺賬管理,指導開展各項活動。確保黨建臺賬真實客觀,黨組織工作運轉順暢。在工作中,切實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促進企業和社會組織健康發展。
多措并舉,紓困解難。采取實地走訪、問卷調查、面對面座談等方式,摸清企業和社會組織生產經營情況及困難,實施了“紓困助企三項措施”,助力復工復產:開展金融紓困助企活動,協調吉林銀行和縣聯社,開展“紅易貸”和“紅孵貸”金融惠企活動,累計提供貸款5000余萬元,為企業復產“輸血”;開展人力紓困助企活動,協調人社局,開展“春風行動”招聘會,為企業搭建用工平臺。協調就業局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高黨員職工技術水平,確保招得到、留得住、用得好;開展法律紓困助企活動,組建“法律服務團”,開展“法制體檢”活動,圍繞合同簽訂、民事糾紛、勞動用工、減稅降費等問題,梳理法律風險點,深入分析癥結,提出合理化建議,促進企業合法經營。
通過開展“助企紓困服務月”暨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摸底排查活動,在一定程度上紓解了企業實際困難,壯大了非公黨組織隊伍,為實現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強、發展強”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