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閑來無事,便再一次翻開了錢鐘書先生的《圍城》,重新與它見面,雖然不像見多年好友般親切開懷,然其感受仍舊“不可同日而語”。這一次,讀《圍城》不能像讀一般小說那樣只注重情節而忽視語言了,我認為里面的語言是最值得玩味的。《圍城》,雖然其中貫穿了錢鐘書先生的經世,治學,為人的思想哲學,且字字珠璣,但印象最深的還數錢鐘書先生在《圍城》中借諸慎明和蘇文紈之口所說的這句話:“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這句話一直發人深省。以前不懂,因為沒有經歷過婚姻這回事,自然不甚理解。現在懂了,倒不是由于婚姻,而是生活。就像以前看了星爺的電影,沒心沒肺地大笑,回頭看時,看著看著就哭了。
? ? ? ?婚姻其實根本就是生活的一方面,我想錢鐘書先生真正要寫的并不是有關于婚姻的“圍城”,而是生活的“圍城”。羨慕別人、被別人羨慕;想做、做了后悔。這是我們的思維的循環死角,無人例外。
? ? ?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就我而言,我有幾個朋友就讀于廣州大學城,五一期間齊聚大學城游玩,其中有個朋友所在的大學是居于山里的,看到大學城商業如此繁華,占地面積如此廣闊,教學資源如此豐富等等,不禁開始吐槽自己的學校,說什么“這才是大城市,這才是大學,跟這里相比,我感覺真是從鄉下來的,我們學校什么都沒有,早知道當初好好學習,報考來這里了,享受大都市的繁華與夢幻······”云云。而我的另外一個在大學城里讀書的朋友聽了他的話后,露出一臉的不可茍同,似乎玩笑似乎認真地說道:“你沒真正在這里生活過你是不知道其中滋味,以前剛來這里時,我也有所向往與陶醉,但久而久之你就會發現這些好像都是假象,在這里讀書的人覺得這里的一切也都一般,沒什么特別,我還羨慕你嘞,山中寧靜,環境又好,要不我跟你換?”羨慕與被羨慕,這不正像錢鐘書先生所說的那樣嗎?外面的人想進去,里面的人想出來!
? ? ? ?我們每個人都抱著這樣一種想法,看著別人所擁有的,也想擁有同樣的,而不想想自己所擁有的,厭惡自己所擁有的恰恰是別人所羨慕的,真是可笑呢!我也曾如此愚昧,羨慕別人為什么這么優秀,而我卻不能呢?可是那時候我有想過別人的優秀是別人背后的不懈努力成就的嗎?沒有!而那個我所羨慕的人說不定他也會羨慕我不用窮經皓首、自由隨意的生活嘞。
? ? ? ?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錢鐘書先生借婚姻向世人闡述了這樣一個生活中無處不在又淺顯的道理,可是我們依然會深陷泥潭,囿于思維的死角,逃脫不出自己內心的“圍城”。羨慕別人,被別人羨慕,這想必就是我們走不出的生活的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