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問我:假如再讓你回到十年前,你會做什么?
這個問題折磨了我一天。
夜半,被一股尿憋醒,手腳發麻,掙扎著起來。雖然已是綠肥紅瘦,初春的夜依然是一片氤氳的薄涼。濕潤的空氣預示著明天又有新的櫻紫梅藍吐蕊散芳。
跌撞著起床,推開擁擠在空中的寂寞逶迤來到那一方狹小的天地,感到一陣欣喜,路過梳妝臺,抬頭看見鏡子里的自己,不禁心中一驚。
蓬蒿一樣的頭發,空洞呆滯的眼神。映射著一顆焦慮的靈魂。
我知道,我被閨蜜的問題點中了死穴。
她的問題也是我最近以來,時時問自己的一個問題。
我不敢回答,這個問題引起了我內心無限的焦慮。為什么焦慮?因為回想過去的十年,后悔大于欣慰,痛苦濃于歡樂,是因為這個問題讓我更清晰地看清了現在的自己。
看清從過去墜落入現在的自己。
人到一定年齡,就會知道生活不過是用一種焦慮替代另一種焦慮,從一個受傷,治愈輪回進入另一個受傷,治愈輪回,一種掠奪與厭倦更新另一種掠奪與厭倦。
人生成功的標準不一,但自己對自己滿意與否,自己內心是最清楚的。而我對我自己是不滿意的。
這種不滿意是在回顧十年前這個命題下產生的。
如果現在是今生的最后一天,那么這種不滿意就會變成排山倒海的痛苦,因為過去的十年,我沒有從做我喜歡的事情開始。
我被生活強行推進了另一個軌道。被抽著,被推搡著,被碾壓著,一步步走到今天。
再想入睡已不可能。走進書房,攤開書,一句話赫然入目:種一棵樹的最佳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讀前句遺憾陡峭著逼過來,而后句推過來一片風和日麗的輕柔。
此時此刻,我清清楚楚地看到這十年來我錯過了一次又一次的種樹的機會,所謂錯過可能是因為環境不允許,也可能是機緣時機不夠,但更多的時候是因自己的懦弱與無能輕言放棄,一次又一次半途而廢。
我拼勁一切氣力,搬出自己所有的勇氣要回憶起那逝去的十年光陰。
二
十年就一生來說不算短,但不同階段的十年又有著不一樣的意義。我要回憶起的是自己的29歲到39歲這十年。
回憶是痛苦的,但是回憶又是一種梳理,讓我們更好地看見自己,認知自己,修整自己。
所以回顧起讓自己后悔的十年,是需要很大勇氣的。
十年前的今天我遭遇了我有生以來最巨大的災難,雖然現在已經過去,但對當時的我來說無異于滅頂之災。
命運的推手把我逼仄到一個小村莊教書。
席慕蓉曾經說她在年輕時曾經在一個偏遠的小山村度過了兩年的隱居式時光,兩年時間全部用于系統全面的閱讀。
她說那是她最幸福的兩年。
我也喜歡閱讀,可是我在那里度過的兩年卻沒有做我喜歡的事。因為我被隨后逼迫而至的貧窮綁架了。
一年又一年,我在痛苦與迷茫中流連忘返,在愚昧無知中穿梭徘徊,在乏味無聊中糾纏沉溺,在短視庸碌中塌陷沉淪。
正如一首詩所說:處處煙波處處愁。
沒有指引,沒有棒喝,沒有洞明,沒有貴人相助,沒有任何一點轉變的契機。
雖然內心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可是弱小昏庸的我根本無暇顧及這些。
我只是為了生存在疲于奔波,只是在為了追逐世俗定義的成功而殫精竭慮,我用渾渾噩噩的麻木的泡沫生活浮華掩蓋我內心深處的最凄厲的吶喊,只因為我不確定自己能不能做到,只因為自己無比的懶惰。
有些人,一輩子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更不要說,用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去謀生。
我深知自己喜歡什么。
其實,我醉心于一杯清茶,一本打開的書,一束清麗的花,一個綿長靜好的夜晚,曾經,讀書之于我就像呼吸就像生命。
可是我從小的讀書都是很隨性的,沒有固定的意向,也不知加以選擇,只是隨性而為,隨意而讀,不系統,也不做筆記,更不做整理,所以雖然書讀了不少,但是基本上就是一盤散沙。
而且不能堅持。曾經從29到39中斷十年。
人生而有涯,而知卻無涯,以有涯之生去求無涯之萬物,必將殆矣。好書太多,不能讀盡,那么只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專注于它,專心致志,鉆研,打磨,修整,描摹,努力把最喜歡做好。
專注,專注于一件事,如果這世間還有奇跡,那么,奇跡就是專注與努力的另一個名字。
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在《心靈自由之路》中寫到:
“專注是一切能量的精髓所在。專注意味著將一個人的心智、心腸、心理的能量專注于一個習慣。用這種能量面對那個習慣,知覺那個習慣。
如果你只是任意做一些你喜歡的事,那并不是你真正愛做的事。發現你真正愛做的事,需要很深的專注力以及洞察力。不要從謀生的角度來開始做一件事,如果你發現了自己愛做的事,你自然就會得到謀生的工具。”
找到自己愛做的事,專注于自己愛做的事情,堅持自己愛做事情,然后,你一定會成功。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有一定的任務與用途,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會有效利用自己的一生。
有一句話,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努力的自己。
三
現在是過去的結晶。是過去有高瞻遠矚才能抵達的榮光。也是將來的回眸,是用辛勤與汗水澆灌才能到時無愧無悔的前提。
如果能回到青蔥醐醍的29歲,我想我會把自己的時間用于系統,持之以恒的閱讀。
用一年時間專心專意讀心理學的書。
用一年時間心無旁騖讀經濟學的書。
用一年時間全力以赴讀法律學的書。
用一年時間全神貫注讀哲學大家的書。
用一年時間孜孜不倦讀文學大家的書。
讀那些能夠給心智帶來新啟迪的書,讀那些能夠讓認知進入一個全新天地的書。讀那些能夠讓我們重拾生的自由意志,重塑生活意趣的書。
現在回首雖然后悔不迭,但好在還有契機反省自身,讓我看清自己在過去的歲月丟了什么,擱置了什么,忘記了什么。
是誰說,人生唯一最好的時間就是現在。
是誰說,我們不能想要什么就要什么,但是我們卻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是的,去我者已不可追,所幸還有現在,還有可以選擇的權利。
還可以接住通過思索過去的錯誤篩選下的通明與智慧,匍匐在忽明忽暗的無常流年,知道摒棄那些瑣屑的無用的人生雍堵的垃圾,抓住自己的夢想,負隅頑抗,血拼到底。
四
孫儷面對媒體采訪時說到:“除了《玉觀音》后歇了三個月,十年來我幾乎再沒有休息一天,十年的付出換來身價的暴漲。拍攝《玉觀音》是片酬為5000元一集,《甄嬛傳》是30萬元一集。出道十年,身價暴漲60倍。人生有兩條路可以選擇,要么吃苦十年,精彩四十年,要么安逸十年,吃苦十年,吃苦四十年。要過什么樣的人生,看你自己的選擇。”
當然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像孫儷那么成功。
但是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天賦,會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會有渴望自己成為想成為的樣子。
造物主并不偏袒任何一個人,他給了每一個人等質等量的時間資源:一生。
好好利用這一生,生命就會像更深更廣更美更寬闊更優雅拓展。生命之花才會絢麗綻放。生命之樹才會長出無限的可能與奇跡。
任何人的生活就像一塊責任田,種什么,什么時候種,怎么種,怎樣打理怎樣耕耘全部取決于我們自己。
唯一的辦法就是躬下身軀,腳踏實地,一步步,一天天努力勞作,尊重自己的天賦,避開自己的短處,叮囑自己的堅持,哪怕自己的自留地再貧瘠再薄弱,也不氣餒,也不放棄。
堅持下去,終會有所不同。
一段時間之后,你再也不會羨慕別人谷物滿倉,碩果累累,別人的歡聲笑語也會引起你的衷心祝福。
只有一個人自己強大,有了自己的歸屬感,有了自己的創造的根基,自卑與嫉妒才不會再來騷擾我們靈魂的安寧。
落英繽紛,粉香四溢的日子將會姍姍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