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作者
- 克萊舍基(Clay Shirky)(1964-),是一個研究互聯網技術的社會和經濟影響的美國作家、顧問和老師。
- 1986年畢業于 耶魯大學 美術專業文學學士學位
- 2010年擔任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客座講師
- 作品:
《未來是濕的:無組織的組織力量》,關注社會化媒體的影響
《認知盈余:自由時間的力量》核心主題是,隨著在線工具促進了更多的協作,人們該怎樣學會更加建設性地利用自由時間,來從事創造性活動而不僅僅是消費。
前言
認知盈余:克萊舍基給出的定義是受過教育,并擁有自由支配時間的人,他們有豐富的知識背景,同時有強烈的分享欲望,這些人的時間匯聚在一起,產生巨大的社會效應。
- 如何鑄造一個供更多合作伙伴共同創造,供用戶自由選擇的平臺,才是互聯網新時代從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第一章 但自由時間累積成認知盈余
人類是社會性動物,但自由時間的激增和某種社會資產的穩步減少趨于一致,這種社會資產便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依賴
當我們使用網絡時,最重要的是我們獲得了同他人聯系的接口。我們想和別人聯系在一起,這是一種電視無法替代的訴求,但實際上我們可以通過使用社會化媒體來滿足它
一旦你弄明白如何通過一種人他人在意的方式充分利用認知盈余,那么他人也會復制你的技術,一而再再而三傳遍世界
參與是一種行為,它讓你覺得自己的出席很重要,讓你在看到或聽到某些東西時覺得自己的回應也是活動的一部分
任何人類活動,無論看上去多么不可能,在人群中發生的可能性都會增加。規模較大的盈余和小盈余就是不同
第二章 工具賦予的可能性
- 除了時間,我們還擁有任由我們支配的工具,并不是我們的工具塑造了我們的行為,但是工具賦予了行為發生的可能
- 如果社會的變化很容易被立即接受,那么它就稱不上革命了。而今天,革命集中在對業余愛好者融入生產者的震驚里,我們發表公共言論時不在需要借助專業人士的幫助。
- 媒體是社會的鏈接組織
- 原本只能在單向公共媒體(如書籍)和雙向個人媒體(如電話)間進行的選擇,如今擴展出了第三項:從個人到公眾的可延展的雙向媒體操作(如微博)
- 多年來人類少有動機上的變化,但是機會總是隨著社會環境或多或少發生著變化。在機會變化小的世界里,行為變化也就很小,但當機會有了很大的變動,行為也會隨著變化,只要這個機會訴諸了人類的真實動機。
第三章 無酬的動機
- 想要分享的動機才是驅動力,而技術僅僅是一種方法
- 設計者影響用戶行為
第五章 這是一個創造慷慨文化的時代
- 要想利用好知識,需要具備一定條件
- 社區規模的大小
- 共享知識的成本
- 被共享知識的明晰性
- 接受者們的文化規范
第六章 從公用價值到公民價值
- 一個追求共同目標的群體必須保證自己的高效率,同時必須保證其成員具有滿足感。
第七章 尋找鼠標,世界是“閑”的
- 方式、動機和機會三者的融合,從累積的只有時間這個原材料中,生產出了認知盈余。真正的變化來自于我們認識到這種盈余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機會,或者更確切地說,它帶來的前所未有的讓我們為彼此創造機會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