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 文
《百鳥朝鳳》中焦師傅多次說過,嗩吶離口不離手,但是徒弟天鳴還是失了兩次嗩吶,一次是由于兒時一場意外的大火,一次是因為與不屑于嗩吶的人們爭吵打斗。嗩吶,經百年流傳,還是有壽終的一天,古舊的嗩吶沒了,還有什么能在這片黃土地上嘹亮鳴響。
當年,逢紅白諸事,嗩吶匠坐在太師椅上,眾人敬重,連當個學徒都是萬分的不易,學得百鳥朝鳳更是一種榮耀。百鳥朝鳳,大悲之曲,只用在白事,非德高望重者不得吹響。曲到極致,竟是悲情。如今,接師禮沒有了,洋樂器來了,紅白事多也沒有嗩吶匠了,曾經的師兄弟各自謀生,分道揚鑣,嗩吶殘破,再無規矩,風流云散,嗩吶已淪落街頭,乞討為繼。一曲終了,可是離別。
古老的文明走了千年,久遠的記憶越來越淡薄,那些守著舊文明舊技藝的人們,與這個新鮮的世道不停地斗爭著,狼狽不堪。有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號召,更要有行動才是。如果當個嗩吶匠連養家糊口都困難,還會有誰心甘情愿為此貢獻一生呢。嗩吶是崇高的夢,在柴米油鹽,衣食住行面前,夢有時候是那么無力,如同泡影,可觀可賞難實在,歡喜一場皆成空。
我們大多為生活所累,早起的鬧鐘響起,睜開眼,是租來的擁擠的房間,排著隊梳洗,排著隊進地鐵公交,告別人山人海的公共交通,走進辦公大樓,打開電腦,到了時間吃個飯,草率地午休,等著太陽落山,加班開始,夜幕降臨,燈火通明時,滿載著疲憊,重走一遍來時的路回去,鑰匙開鎖,又是租來的擁擠的房間,一床一桌,一臺燈一衣柜,就是家。往復如此是為哪般,為金錢,還是為夢想?如果二者沒有矛盾,現代人的浮躁是因為什么?不是每一個人都學得了嗩吶,不是每一個學嗩吶的人都來得了百鳥朝鳳,不是每一個會百鳥朝鳳的人都能適逢天時,多數人懷才不遇,多數人并無天賦異稟,多數人連基本功都無力堅持,但是這些人的生活才是生活,耐心過好每一天才是生活。外面的新鮮物如湍流匯入了我們生活的江海,浪濤洶涌中再也看不見小橋溪水的娟秀,忘記過去的人一臉茫然,心如死灰,追憶曾經的人熱淚盈眶,只恨難是力挽狂瀾。我們太缺少默默無聞的堅持,缺少不問結果的勇氣,因此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我們太懦弱,太輕飄。
殘破的嗩吶也能鳴響,只要用心,讓傳統文化在新世紀綻放吧,在每一個人心中長存吧,她能帶來平和,帶來生機,她們的絢爛和光彩不應泯滅啊。請讓我們的后人也能欣賞到這一曲又一曲的人間絕唱,大悲大喜,盡在其中。前世的記憶,今生的情,都在這片離不開嗩吶的黃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