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已經過去,過去的一年看的電影不多,但算是對國內的“爆款片”徹底失去了耐心。一大坨炒作到爆炸、明星陣容亮瞎眼的片子,如《夢想合伙人》《盜墓筆記》《封神傳奇》blablabla......真是看一次交一次智商稅,眼睛都要看瞎了。
國產片里的少數精品電影,卻常常因為商業價值太低被排擠到票房的邊緣。16年的國產片里,剛好這樣一部小眾精品——《百鳥朝鳳》,代表了國產精品的各種辛酸歷程,分享過來跟大家交流一下。
導演生前未能見上映,出品人下跪求票房
16年國產小眾精品中最典型的,莫過于三年后終于上映的《百鳥朝鳳》。這部電影在2013年完成拍攝,同時斬獲中國電影金雞獎四項提名,最后因為后期經費問題(反正就是沒人愿意拿出來賣)遲遲沒有上映。直到去年才終于得以走進影院。
而最最讓人心痛的,是導演吳天明(中國電影第四代導演,第五代導演陳凱歌、張藝謀的導師)甚至沒能等到電影上映的那一天便與世長辭(吳天明導演于14年3月4日心梗辭世)。而16年上映此片之前,63歲的出品人方勵甚至要雙膝跪地,磕頭哭求:“希望大家能在微博、朋友圈上推薦一下《百鳥朝鳳》”。這部片子最后的票房是8690萬,是一個算過得去可是和其他“爆款爛片”還有差距的數字。很難想象賣出的每一張票背后,是出品人和制片團隊的苦苦求索,以及逝去的導演生前的苦苦期盼。
從父親未竟的夢想,到自己熱愛的事業
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講的是主人公游天明跟隨嗩吶匠焦三爺學藝,逐漸成為師門繼承人,后來經歷時代變遷、嗩吶班逐漸散伙以及堅守匠人精神的故事。
天明師從焦三爺,并非天生興趣使然,而是父親未竟的夢想。天明的父親從小想當嗩吶匠,卻沒有師傅愿意收留,于是他把夢想托付給了天明,強迫孩子從師學藝。天明雖心有叛逆,但畢竟是父親的愿望,加上嗩吶匠在無雙鎮的地位,他依舊接受了父親的要求,并且漸漸地愛上了這一份手藝。
天明學藝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前面幾個月全部都在練習吸水(吹嗩吶需要很大的氣力,吸水可以練習肺活量)。后來師弟藍玉入師門,展現出了更高的天資和才華,很快就能跟著師門一起出臺見世面,而天明一直被留在家里練習吸水、幫師娘下地干活兒。
藍玉先于天明一步拿到屬于自己的嗩吶,開始練習真正的手藝。天明嫉妒到抹淚,覺得被師傅嫌棄了,一氣之下跑回家里,卻在門邊偷聽到父親在家中自豪地夸贊自己,覺得他將來一定能學會吹響象征嗩吶匠最高榮耀的那曲百鳥朝鳳。不想辜負父親的天明又偷偷地回到師傅家,意外地發現師傅等候多時,并且為他備好了一支嗩吶。那支嗩吶意義非凡——是焦三爺的師傅傳下來的。
比天賦更重要的,是內心
開始學藝的天明和藍玉都表現出了極高的天賦,在短短的時間內就贏得了師傅和同門師兄的好評。嗩吶之于天明,已不只是父親未竟的夢想,而變成了他非常熱愛的事業。
還記得焦三爺的那句叮囑:“嗩吶離口不離手”。天明一直把自己的嗩吶握得緊緊的。即便焦家班有人負責搬運出臺的東西,他也不允許別人幫他拿這支嗩吶。有次焦家門出臺,天明和藍玉躺在草地休息,草叢意外著火時藍玉拉著天明趕緊跑,而天明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是救嗩吶:他冒著大火搶出來伙伴的嗩吶,可惜自己的嗩吶卻淹沒在火海里。
隨著他們的成長,以及焦三爺的老去,焦家門需要選出一位繼承人。雖然師門中藍玉的天賦和成績最好,焦三爺依舊選擇了游天明作為師門繼承人,以及《百鳥朝鳳》的繼承人。《百鳥朝鳳》是嗩吶匠中象征最高榮譽的領奏曲目,每一代嗩吶匠只能傳給一位弟子,并且只可在白事演奏、只為最最德高望重的人享有(天明和藍玉開始從師時,無雙鎮已經有十年沒聽過這首曲子,而且之前有七八位徒弟未能學會這曲子)。
為什么是天明?焦三爺給出了這樣的答案:“我是看你爸爸摔倒的時候你流的那滴眼淚”。眼淚是一個人心有所念、有所愛、有所掛念的象征。游天明落下的淚滴,有為父親長途跋涉的心疼、有不被重視所受的委屈、有嗩吶淹沒火海的愧疚……就像焦三爺說的那樣,不止要有吹嗩吶的天賦,還要能把嗩吶吹到骨子里去。
一種對嗩吶的堅守和熱愛,也正是匠人心的精髓。
匠人心,令人唏噓
游天明接手了周家班。可惜的是,時代的變遷讓人們對嗩吶的看法發生了改變。現代樂曲逐漸在取代傳統的嗩吶曲,紅白喜事兒對嗩吶匠的需求越來越小。不僅是禮金變少讓游家班難以為繼,連嗩吶匠最為看重的“接師禮”也逐漸地淡出了(類似于叩拜的動作)。就連天明的父親,那個把嗩吶夢想壓在他肩上的父親,也開始讓他離開嗩吶匠,另謀生路。
游家門分崩離析,以前的師兄漸漸離開了嗩吶這一行另謀生路,最后一次出臺居然還湊不齊“四臺”(四個人組成的嗩吶曲,最低規格的出臺)。聽聞此事的老師傅氣得差點昏厥,滿城鎮找人湊齊了原來的焦家班,最后出臺時因為天明重感冒吹不了百鳥朝鳳,只能焦三爺復出代勞,而這一臺竟然把焦三爺累到口吐鮮血——焦三爺看著接過百鳥朝鳳的天明欣慰地笑了,將匠人精神傳承到了生命的最后時刻。
這一曲百鳥朝鳳,吹給國產電影
電影的最后,焦三爺與世長辭,只剩下游天明一人在嗩吶王的墳前吹響了百鳥朝鳳。師徒二人曲中相逢,畫面閃過往昔的種種,嗩吶王在天之靈露出欣慰的笑容,讓觀眾莞爾中不禁心生一絲苦澀的悲涼。
想起這部電影辛酸的上映之路,感覺這曲百鳥朝鳳分明就是吹給國產電影聽的:對待藝術的匠人精神漸漸被過度的商業氣息溶解,傳統的匠人藝術找不到好的突破點,新的東西連藝術都沾不上邊,留下滿地標著“國產電影”的污泥。
匠人心,令人唏噓。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