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我把兒子送進幼兒園,正準備返回時,天空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還刮起了狂風。雨借風威,風助雨勢,一時間,暴雨的嘩嘩聲和狂風的呼呼聲,構成了天地間別具一格的交響樂。
剛走出幼兒園門口的家長們,為了躲避暴風雨的襲擊,不得不退回到幼兒園門口的遮雨棚下面。
這時,還不斷有家長送孩子到幼兒園,他們大多是走在半路時遭遇了狂風暴雨。為了能讓孩子早點到幼兒園,他們選擇繼續冒雨前行。到幼兒園時,這些家長的衣服已經濕了大半,孩子的衣服也濕了一些。
當家長拿出孩子書包里面的衣服,準備為孩子換上時,旁邊的幾位家長都紛紛過來幫忙。
過了一會兒,一輛加長型的轎車開到了幼兒園門口。車門打開后,一位女士從里面抱出一個孩子,她把孩子放到遮雨棚下面后,又回去抱另一個孩子。考慮到她一手撐傘,一手抱孩子不方便。我快步走過去幫他們撐傘。靠近車窗時,我發現車里面還有三個孩子。
當她一個接一個地把孩子們都抱到雨淋不到的地方后,我問她,那些是否都是她家的孩子。她說,只有一個孩子是的,其他孩子是她在幼兒園附近遇到的。由于擔心那些孩子被大雨淋濕衣服,她讓他們都上車,把他們一起帶到幼兒園。
她的善舉,使那幾個孩子避免了被雨淋濕衣服的麻煩。他們一個個開心地蹦跳著進入教室。
往回走的路上,我看到,人行道上有一處積水的地方,被人用磚石墊出了一條小路。當有行人準備通過道路轉彎處,進出馬路中間的安全島時,許多經過的車輛都會主動停下,示意行人先走。
相信很多人走在那些由磚石墊出的小路上時,會感到一絲溫暖。行人從停下的車輛附近走過時,也會有一絲感激。
由這些微不足道的善舉所衍生出來的溫暖和感激,會促成另一些善舉的產生。
兒子幾個月時,有一次我正推著嬰兒車走在小區外面的路上,突然下起了暴雨。我沒有帶傘,周圍也沒有可以躲雨的地方。正在我有些不知所措之際,一位撐著傘的大姐跑過來,為兒子遮住了暴雨。她在問明我們的住處后,一直把我們送到小區單元門處。我在謝過她之后,讓她到家里坐一會兒。她說,不用了,她還要去上班。
從那以后,我每次走在路上,就會特別留意,是否有小孩需要幫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看到別人家的老人和孩子在受苦,人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想到自己的父母和孩子,就會不由自主地去提供幫助。
前段時間,在海口的一個考場外突降暴雨,家長自發地為執勤官兵撐傘。那位家長說:“我的孩子和他差不多大,看到他被雨淋,我不忍心。”
暴雨無情,人間有情。下暴雨時,我時常會想起小時候經常看到的場景。
在麥子收獲的季節,鄉親們會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把麥子倒在麥場中晾曬。許多時候天公不作美,本來太陽高掛的天空,會突然之間烏云密布。
根據經驗,人們知道要下雨了。于是,各家各戶大人孩子都會帶上木锨,蛇皮袋,掃帚等,趕到麥場去收裝麥子。
家里人手多的人家,會趕在暴雨來臨之前,把收好的麥子運回家。家里人手少的人家,通常在暴雨到來時還沒有收裝完。這時候,已經收完麥子的人家,會自發地帶著農具過來幫忙。他們有的用大塑料紙幫著罩住麥子,有的幫忙用木锨把麥子往一塊聚攏,有的把攏好的麥子往袋子里裝,有的用掃帚把稀疏散落在地上的麥子掃到一起。
盡管他們的衣服已經被雨水打濕,他們還是像對待自家的麥子一樣,熱心實在地幫助鄰居收裝那些賴以生存的麥子,以使鄰居最大可能地減少損失。
我從這些場景中,感受到了糧食對于莊稼人的重要性,以及莊稼人樸素善良的性格,也體會到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深刻含義。
“不以善小而不為”,許多時候,我們微不足道的舉手之勞,不僅會為他人帶去極大的方便和溫暖,還可以使一些本來已經感到麻木的靈魂,受到一些觸動。
助人者自助,我們在幫助別人時,不僅為世界增添了美好和溫暖,我們自己也會因此得到更大的滿足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