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4

【樹幟科學】|淺談學齡前兒童全腦教育

科學,是小樹評判的標準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公眾號|樹幟全腦潛能開發

配圖|安德烈科恩 《雨中行》


淺談學齡前兒童全腦教育

學術大牛:馬惠澤

摘要

孩子的教育是一直以來恒久不變的話題,老師的關心,家長的期望,伴隨著每一個孩子的成長。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小,應該讓他們有足夠多的時間玩耍,學習那是上幼兒園或者上小學以后的事了。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如果單純地讓孩子玩耍,會使兒童在入小學后,無法適應學校的學習,因為他們錯過了很好的記憶期,所以跟不上學校的教育進度,會在學習上會呈現一種落后的狀態。

從0歲開始的教育會對幼兒有很重要的作用,應該引起家長的重視。

了解我們的大腦

1、大腦的發育階段


(1)大腦從受孕3周開始發育。

(2)出生后24―28個月之間幼兒腦波能看到左腦非常旺盛的蠕動狀態。

(3)左右腦功能分化發育從2歲開始。


(4)5歲達到專業化的高峰期。


(5)大腦的發育階段可以分為這幾個階段:0―3歲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4―6歲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7―12歲是大腦發育的矯治期;12―14歲基本穩定。

可見,兒童在學齡前時期,大腦的發育是至關重要的。

2、左腦和右腦的分配

左腦是抽象腦,學術腦。它主要負責思考、判斷、推斷、運算、語言、五感的運用。而右腦主要負責圖畫、音樂、情感、記憶、創造、想象,它屬于藝術腦,創造腦。左腦主要是以文字記憶為主,右腦主要以圖像記憶為主。

通過腦電波的顯示,對腦部刺激越多,腦電波旺盛,發育旺盛,能力就越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多的是左腦,就是對文字、語言的記憶為多。

在寶寶小時候,我們用語言刺激教寶寶學說話。等寶寶上學了,多數是以聽老師講課為主,教材文字的運用也很多,這些都是對左腦的刺激。

3、右腦的開發

右腦是通過圖像記憶為主的,可是日常生活運用圖像記憶涉及很少。所以,右腦發育很薄弱。但是大家卻不知道右腦的秘密。

右腦中蘊藏著很多我們未知曉的能力,大腦中掌管進化的核心部位是右腦前頭葉,它與間腦相連,而間腦正是人類所有能力的大本營。右腦的記憶能力是左腦的10萬倍。

家庭中的全腦教育

1、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是最重要的教育者,但不少家長卻忽略了自我心理素質的提高。

有句古話:“給別人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就是說,教育者要教育別人,自己首先要掌握一定的知識。而我們經常看到的是,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常不去考慮到孩子的意愿及孩子內心的想法,這種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智力開發及學習成績和心理健康的發展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2、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

  家長應該學習一些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知識,了解孩子每一個階段的需求,抓住孩子的敏感期。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點,掌握科學的教育發法,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運用科學的方法培養孩子。

(1)家教宜早

  在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時,越早越好。選擇適合孩子年齡聽的故事書,早接觸聽讀,對孩子大腦智慧的發展有很大的益處。

(2)養成朗讀的習慣

  一般家長常常在孩子睡前讀書給他們聽。其實家長在什么時候給孩子讀書都無所謂。但在每天同一時間里,至少讀上十五分鐘,孩子會收獲很大。

(3)讓書籍伸手可及

  在一間擺滿書籍的房間里,對于孩子的成長很容易就會迷上這些書,成為一個熱心的讀者。

 (4)選擇好書

 不是任何書籍都適合孩子。要選擇適合孩子的興趣、年齡和能力的書籍。幼兒(三歲以下)喜歡簡單的連環畫和他們所熟悉事物的故事書,豐富的形狀和顏色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學齡前兒童(三至六歲)喜歡繪畫讀本、幻想故事,有關日常生活和動物的兒歌或寓言,這樣更方便兒童的記憶。

(5)念的生動有趣

  家長在給孩子念故事時,語言要生動有趣,這樣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在講故事時要與孩子進行交流,讓孩子不止是聽,也要思考。讓孩子愛上閱讀,會使他們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閱讀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寫作能力,還可以增強孩子的記憶力和想象力。

學齡前兒童全腦教育能力的培養

全腦教育,主要是培養孩子的終身學習能力。就像那句古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家長和老師在不斷的想盡任何辦法,往孩子的腦中灌輸知識。孩子只是表面的理解接受,而大多數都是學習表面的知識,更深層的內容及方法卻不能滲透。所以,講授再多的知識,做再多的習題,都不如讓孩子了解這個方法。這樣即使遇到其他的問題時,也能夠迎刃而解了。而這些就是全腦教育的精髓及目的所在。

 1、對兒童五感能力的培養

  “五感”主要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這幾個能力有些家長會認為這沒有太大的必要進行培養,因為這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也是最基礎的。殊不知這些基礎的能力為以后奠定很好的發展。

  其實不管是聽覺,還是視覺都應盡可能多利用其他感官。比如孩子上課后,要用雙耳去聽,用眼去觀察,用手來記筆記。事實上,各種感官相輔助,合作起來的效果更好。   

2、對兒童記憶能力的培養

  讓孩子享有好的記憶能力是每一個家長所向往的,其實記憶能力也是可以培養的。歌德曾經說過:“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如果一旦讓孩子對學習有了興趣,自然就會著迷,愛好著迷了自然就會勤奮也會達到忘我的境界,大量的科學證明,記憶的效果好與壞和孩子的情緒狀態有著很大的關系。

  在幼兒時期,可以利用無意識記憶,然后逐步的向有意識記憶來發展。

比如,在和孩子外出散步是,可以讓孩子回憶背誦昨天學過的古詩成語故事,然后家長可以進行提問,讓孩子改正,這樣日積月累就可以鍛煉他的記憶能力。

  平時也要訓練孩子的記憶力。要有計劃的有目的地培養孩子的有意識記憶。幼兒會對他們很容易理解的事物記憶效果好。對那些難以理解的事物記憶效果會很差。所以家長要把孩子記憶力和思維能力結合起來,讓孩子更好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

  3、對兒童想象力的培養

  孩子的心中、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作為家長不要急于給某種東西下準確的定義,要讓孩子有自己的想象的空間。而家長應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呢?首先在家中選擇給寶寶的玩具時,要盡量選擇多變的,有很多種玩法的半成品。這樣給孩子更多創造的空間,發揮他們的這個能力。并且正確引導孩子的發展,讓孩子在想象的世界里走向成功。

 總之,對于孩子的成長,我們應該細心、耐心的給予指導和關心,注意全腦教育的同時也要關注孩子的心靈教育。放棄灌輸式的、用分數來衡量孩子能力的方式。用肯定、贊美和愛來對待孩子,這才能使我們的寶寶健康快樂的成長。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