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家教困惑
166. 孩子成才還是需要天分的吧?
如果我們認為佳佳沒有天分,不讀經會怎么樣?有天分,人家就讀得好;沒有天分,更應該努力下功夫。我們沒有要你出成績,只是要你讀,管你天分不天分。就算佳佳有天分,如果我們不努力,她的天分會有什么用呢?即使沒有天分,能夠很好地努力,難道你認為孩子就不能成功嗎?
每個人的眼睛都大小不等,鼻子都高低不同,頭發都長短不一;但是,這是不同是我們決定要不要教育孩子的條件嗎?誰說頭發長的,就一定能成功;頭發短的,就注定不能成功?天分當然有所不同,但并不重要,這就是我們的天分觀。
不管有沒有天分,讀經,都是成才的不二選擇。在成才的過程中,我們看重的是努力,而不是有沒有天分。
(2010-08-26)
167. 如何看待曾國藩的讀書方法?
家長:(曾國藩的讀書方法:要讀經典,一書不盡不讀新書,培養讀書興趣和方向。)
? ? 賴老師:曾國藩并非圣賢,所以也并不清楚真正的讀經方法。什么叫“一書不盡”?還有培養興趣?他們小的時候接受的教育,也不是以真經為主的。后面其能夠有所成就,乃是有因緣學習到真正的經典。我們如此明確地引導孩子從小學習真正的經典,因緣何其珍貴。而且他們并無明師引導,稀里糊涂碰到了,也是將信將疑,用心并不專一。所以方法仍然五花八門,有些還誤導群眾。只能說當時他自己是這樣做的,但是,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更切合大道的方法,恐怕他們自己也是不清楚的。
? ? 看看當世所謂讀經的方法,五花八門,內容更是稀奇古怪。說實在的,我們提出的這些理論本身就是秘密,都是價值無限的。如果不是為了讓更多的孩子受益,我們真不想說出來。結果呢,說出來人家還不信。信者受益,就讓我們這些相信的人受益吧。
某地有一批大量讀經的人,竟然在群里寫著“拒絕育心”。他們哪里知道,拒絕育心,就是拒絕真正的智慧。這樣的心胸,哪里是讀經典的?把孩子送給這樣的私塾,真是不清楚家長們是怎么想的。他們以為讀幾本書就有智慧,而不知真正的智慧根本不在書上。
? ? 歷史會證明,我們的理論、方法以及教材的真正價值。而那些沽名釣譽之輩,只會與污水同流,與落葉同腐。
? ? 看本群還有很多空心圓,就清楚大家上的當太多了,也不敢隨便相信別人了。不信賴老師可以,不相信育心的老師也可以,但是育心使成千上萬的家庭受益,這么多人受益了還不相信,那這個世界還有什么可以相信的呢?
? (2012-01-14)
168. 學國學的孩子會偏科嗎?
家長:今天的信息時報:上海復旦8名教授保國學天才進復旦大學,但被否了,原因是該生偏科比較厲害,數學、英語都不行,離一本線差6分,被江蘇省招生辦否定了。
賴老師:這也太偏科了,我們學習國學,不主張這樣的偏法,真正的國學,一定是諸事皆通。這樣只有一門功課好,其他皆不行的,非真國學。孔子是六藝皆精,我們做不到六藝皆精,起碼也應該略通一二。這些教授有點大驚小怪,看到一個能背點《論語》的孩子很出奇。事實上,在我們這里,國學基礎好的、不會偏科,且各方面都不錯的孩子,比比皆是。
(2010-08-26)
169. 孩子快兩歲了還不會說話,我有點著急,怎么辦?
有什么好急的?我從來沒有為佳佳不會長高,不會走路,不會說話著急過。我只是努力地盡到一個父親的責任:在她能聽的時候,我就給她聽;在她能讀的時候,我就陪她讀;在了解到經典教育的時候,我們毫不猶豫地四處尋找教材,教材不好用,我們硬是一句一句地修改成能夠帶讀的教材。功夫不負有心人,天道豈負勤勞者。我們的佳佳,越來越優秀,是我們的驕傲,是本群的驕傲。
(2012-09-08)
170. 有多動癥的孩子能讀經嗎?
自己思考,自己決定。賴老師的孩子沒有多動癥,所以賴老師沒有實踐經驗,無法回答。但是賴老師知道,經典教育,正確地引導、學習,只有好處,而正確的學習方法,就在我們育心經典。
(2013-03-14)
171. 寶寶好動,總愛模仿大人,怎么辦?
大人做什么,孩子就做什么,多好呀!如果大人拿書出來讀,孩子就讀書,不是很好的事嗎?既然生了孩子,就要多包容孩子。沒有教材的,先到網站學習吧。提高自己的認識,才是第一要務。
(2013-05-08)
172. 讀經典的孩子會不會很另類呀?
現代人,不知誰是另類了。當所有人都瘋了的時候,那個沒瘋的人,就是另類。幸虧我們是清醒的,那些不清醒的人,我們難道要聽他們的?看到沒醒的,推一推,是我們的本分。實在推不醒,我們也不能停在這里等他們醒,我們還要繼續走我們自己的路。
? ? ? (2013-03-29)
173. 如何關注九歲孩子的教育?
關注孩子,是用心關注,而不在于形式。不管是九歲、十歲、十一歲,都有可能出現各種問題。現在的家長關注孩子形式的東西太多了,我們小時候哪有這么備受關注的。窮人的孩子,不管什么年齡,父母都不會很在意。讓孩子體會到學習成長的必要,實現自主自立,才是教育的目標。當前一些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太多了,孩子早就被關注得找不到北了。過去我們很少被關注,生活上粗養,反而會成長得更好。
(2012-11-04)
174. 有必要為了孩子而給老師送禮嗎?
自己不強,才會到處求人;自己優秀,又何需求人?賴思佳從小學到中學,我們從來沒有找過一個老師,也沒有給老師送過禮,同樣,老師也沒有找過我們。想表達心意,無可厚非,但不是要老師對自己的孩子進行特殊照顧。
前幾天賴思佳的英語老師終于到我們家進行家訪了,原因是佳佳離開了他們的學校,這個老師非常想念自己的學生。因為佳佳不在他們身邊了,老師才上網找佳佳的資料,然后到班上與同學們分享佳佳的錄音、錄像。老師說,大家輕松一下,一起來思念賴思佳同學。結果同學們說,我們優秀的班長離開了,大家都非常難過。
佳佳暑假期間完成了五件事:一是獨自辦理出國手續,完成美國之行;二是十四歲少年登上講臺,完成了一次美國之行的分享演講;三是獨自完成轉學手續;四是完成《新概念英語》第二冊全部錄音;五是完成法語自學課程。
這樣的孩子,我們還要去給老師送禮嗎?
幸虧我們在孩子小時候實行了累積法教育,現在我們在公司里越來越忙,根本沒有時間再照顧孩子。輔導孩子的學習,找老師,哪有時間?因為我們不用顧慮孩子,全身心用在事業上,育心的發展因此才能夠一日千里。
反過來思考,如果當初我們沒有這樣教育孩子,現在,也就沒有這個群,沒有累積法,沒有大家一起交流學習的因緣,我們的孩子估計也就和千千萬萬其他的孩子一樣,被大人整天操心著。因為分心,我們也就不可能做什么事業,只能待在單位拿個固定工資,生活和其他人也不會有太大的區別。
兩相比較,誰優誰劣?看到現在找到育心的家長還不懂得珍惜,我們還能說什么?還能做什么?櫻桃好吃,但只能靠自己去栽種。
(2011-10-10)
175. 孩子不愿去幼兒園怎么辦,一定要送嗎?
要不要送,問別人沒用,要問自己。因為孩子小愿上幼兒園就送,那將來孩子不愿意上小學,也要送嗎?再將來孩子不愿意工作,不愿意做事……一個父母,如果不懂得引導孩子,判斷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就是父母的失職。新朋友,請先到網站把《大易教育》認真看完。
(2010-10-16)
176. 小孩什么時候鍛煉身體合適?
小孩子什么時候鍛煉都可以,但要注意安全,要適度。提醒一點,如果孩子跌倒,家長請勿過早去扶。如果跌得過重,孩子失聲,更應等孩子自然調整,哭出聲之后,才可以抱孩子。以前不少家長因為不懂這樣的原則,在孩子的氣順過來之前就去抱孩子,結果孩子的氣回不來,因此夭折了。這些都是教訓。
(2010-06-04)
177. 孩子參加什么運動來鍛煉好?
什么運動都可以鍛煉人,跳舞、爬山、游泳、溜冰、呼拉圈、乒乓球,孩子喜歡什么就玩什么吧!這些都是佳佳喜歡的運動。讀經要求半小時,其他時間該做什么就做什么,當然也可以繼續讀經。
(2010-09-12)
178. 為什么要讓孩子盡量回避動漫片?
我們不妨觀察一下,喜歡動漫的孩子,還會喜歡看白紙黑字的書嗎?如果自己已經沒辦法讓孩子從動漫中轉移出來,還要繼續培養他動漫的愛好嗎?延伸下去,將來上大學,參加工作,他都不會喜歡看書,孩子還有希望嗎?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他的能力何來?我們的家長,親手幫助孩子培養了不良的習慣,把孩子的前途斷送了,卻渾然不知。
(2010-07-05)
179. 孩子早戀,家長應如何引導?
佳佳的同學,有些已經談戀愛了。佳佳一方面幫助同學們,告訴他們不要把精力放在這上面;另一方面,她自己也有疑惑。昨天她問我:“爸爸,如果有同學表示喜歡我,怎么辦?”我告訴孩子,很好辦:第一,告訴他要讀經,特別是《易經》,要讀到能背誦;如果愿意,趕快請一整套教材,回家好好讀。第二,要等我十年、二十年,等我做好準備,到時如果你還在等待,可以進一步考慮。哈哈,這個時候的孩子都可能有很多想法,情竇初開嘛!都是正常的,我們引導一番,就OK了。
(2010-10-26)
180. 父母應該怎樣陪孩子?
陪孩子,也要講中庸。陪得少的,要想辦法多陪;陪得多的,有爺爺奶奶寵的,就要少陪。多少家庭因為不懂教育,損失了多少孩子的幸福。孩子心靈的傷害,怎么去彌補?
前幾天有個家長在群里發了一條這樣的信息:一個孩子喝水,燙著了,然后走到媽媽面前,叫了一聲“媽媽”。媽媽剛一抬頭,一杯滾燙的開水,倒到媽媽的臉上。而這時孩子的爸爸走過來沖著媽媽大叫:“你怎么給孩子倒開水的?”這樣的孩子,在現實社會中到底有多少?是誰造成的?我們學習經典,要懂得應用經典中的智慧,特別是《易經》,是智慧之海,懂得應用,終生受益。
(2010-12-27)
181. 讓老人幫忙帶孩子好嗎?
盡量不要隔代帶孩子,除非是懂教育的智慧型的爺爺奶奶。隔代在中國文化中是克的關系。爺爺奶奶生本代,本代生下代,隔生為克,所以,基本上由爺爺奶奶帶的孩子都有一些問題。如果爺爺奶奶不懂教育、不愛學習,只會寵的話,沒有不出問題的。“愛”,加上“寵”字,就是害。在家里,把孩子當龍種,寵得不行,這樣帶大的孩子,是基本上不行的。
我們的親人,也有奶奶帶的孩子,寵得不行。但是爸爸當老板,沒時間管,又不聽我們的勸告,沒辦法。可怕的“克生族”!我今天創造這個名詞,是告訴大家,讓爺爺奶奶負責教育孫子,叫“克生教育”,除非爺爺奶奶有足夠的智慧,學習過我們的教育理論、方法,否則極難掌握教育的度,反生為克,反愛為害,后患無窮。我們做后輩的,要讓老人有足夠的生活情趣,不要活得無聊,不然只好抓住孩子這根稻草,把一腔錯誤的愛,全部發泄到孩子的身上。
(201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