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天,我在人力資源大廈參加了鞠老師的《從專業到專家進化的7種策略》,“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這句話一直回蕩在耳邊,自己是不是也再犯這個毛病?學習的道路上,是不是只是不停的尋求技術的提高和工具的學習,而沒有關注“道”,即個人的戰略。
? ? ? 鞠老師今天分享了,從專業到專家的七種策略:事業生涯規劃力,個人品牌構建力,絕對優勢鍛造力,自我學習轉化力,人脈圈子運營力,個人價值呈現力,個人精力管理力。這七個方面的解讀,讓我看到自己還存在哪些盲點,讓我更深層次的理解高維干掉低維的思維邏輯,明白了從why-how-what的思維方式,也讓我更深刻的體會戰略不僅對公司至關重要,對個人同樣如此!
? ? ? 很多人說戰略思考是非常復雜的事情,那當然是,因為他決定了你公司是否成功,如果戰略不難,每個公司都成功了,股市還不樂開花?共產主義還不實現了?思考充足的戰略,也未必會成功,但這不代表沒意義,就不去花時間思考了。這是兩碼子事。想好了做什么,再去做。而不是說想好了做什么一定會成功,再去做。
同樣,在生活中,這種思維依然有效:
學習中:學生學習,怎么最高效?當然是戰略思考好,戰術安排好,運作跟得上,他的成績就不會差。比如戰略上抓大放小,鞏弱補強。戰術上安排時間,錯開復習,合理模塊化。運作上營養和精力跟上,保持效率。那他就不會差。戰略出問題怎么辦?這就是這個思維最大的好處。既然你知道了戰略思考很重要,那你有去思考嗎?思考了之后有去提高他的準確和成功率嗎?有和家長,好同學和老師,甚至是外面優秀的學長溝通嗎?多識而思廣,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看似從容不迫的學習照樣可以比你厲害,你只看到人家從容的戰術和運作,你沒看到人家思考戰略時候的痛苦和努力啊!
工作中:在公司往上爬和在公司積累之后自己出來干,這就是兩個不同的戰略,分別對應了幾套不用的戰術和運作。很多剛畢業的小伙子小姑娘,連自己最基本的戰略都沒思考過,就開始投入到勤奮的工作中,過了幾年發現自己干不動了,結果也沒爬上去,而且還成為了一個螺絲釘也出不去了,不裁你裁誰?這就是典型的戰術勤奮戰略懶惰。
家庭教育中:更多見了。很多家長和孩子關系特別糟糕,而且家長特別不理解:自己付出了這么多精力,怎么孩子這么不聽話呢。但他們從未真正的去了解怎么培養孩子,塑造孩子獨立人格,孩子到底適合擅長什么,錯過了黃金時期,反而把精力都放到了孩子日常吃什么,穿什么,學習學到幾點該睡覺,不準談戀愛,和誰交朋友這些戰術和運作層面的事情。搞的自己很累,反而還耽誤了孩子本身。這樣的家長實在太多了。
管理學,企業學和其他商科的好多知識,其實都是總結精煉再精練的邏輯思維,這些都是精華,一旦套用到實際生活中,只要你能真正花時間去理解,真的會讓你獲得透徹許多。很多事情你也會透過表面去看到背后的邏輯。千萬別一股腦的就認為努力就會成功,我比別人勤奮我就會獲得回報。這就是雞湯喝多了,要不就是根本沒想法。也別總是太實用主義。覺得我學這些玩意有啥用,又不能變成錢。別總想著馬上有用,馬上出業績。把眼光放長遠點。
? ? ? 人生是一場長跑,你要學會隨時調整你的戰略,別用自己盲目的努力麻醉自己,做好自己一生的戰略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