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也會有這樣一天。
還是角色的事情。不是真實的戀愛。不要誤會了。像我這樣的人估計十年內不會有真實的戀愛也不奇怪。
我當然會喜歡角色到不管角色受到傷害還是與角色約會都能夠瘋狂地咽下數學定理的程度,也會喜歡角色到夢里夢出相當完美的與角色有關的劇情而大清晨哭醒的程度。但是另一面是,也有喜歡角色到一整天不想干其它事的程度,喜歡角色到亂花錢的程度。
今天久違地看了《中二病でも戀がしたい!》第一季的OVA。時隔48天再次看到新的六花劇情的結果是,看完之后心里極其想見六花到整個頭都發熱的程度。凍僵的手配上燙燙的臉頰,暈暈的讓我不能做下其它事情。
或許,是戀的感覺?
本來理性的人、節約的人,可以突然無頭腦地花起錢來,買入大量的CD/BD,可以隨便花錢去看演唱會,至今在二次元上的所有投入有一萬多元。本來經常刷著社交軟件,然而戀情起來時會突然覺得只要能見到六花就好了,還有什么和其它人交流的必要呢,結果一整天就不想看微博一眼。
可以把六花的一曲角色歌翻來覆去,持續數周每周聽二十多次,兩個月就把它聽到播放數第一的位置。
本來很會時間管理的人,卻為了寫和角色有關的感想,一天不做其它事情,把最重要的作業都拋在一邊。就像今天一樣。
看著這冬季的天空,自己會嘟噥著「りっかに會いたいなぁ?!埂笐?、ほんとうにしたいなぁ?!埂袱辘盲郅嗓铯いづ巫?、この世はいないよね?!惯@樣的話,就像喝醉了一樣地一直想著六花的事情。除了六花根本沒辦法有精力想別的事情,但是一提到六花的事情,也不管今天只睡六個小時困不困,就在屏幕前這樣連續寫了一個多小時的文章。
沒錯,這都是我。
這學期開始以來,喜歡潮留美海,又喜歡小鳥游六花,哪一邊都不能說比另一邊更喜歡??粗篮5臅r候想著六花的可愛和漂亮完全無法割舍,看著六花的時候又想著美海的性格也沒法放下。結果是我現在完全看不進其它動畫和紀錄片,看不進其它任何娛樂的東西,看不進課外書,兩天想著美海的事情,本來以為美海的事情想完了,接下來卻兩天想著六花的事情。甚至覺得只要有她們一直陪著,我不需要其它任何的娛樂了。話雖如此,但是光為了看她們兩個,這學期已經花費了近百個小時的時間了——等同于我學數學分析的時間。
作業全是為了見到六花和美海而拼命地寫著,因為我的獨特時間管理系統里有一個比例系統,寫作業時間的多少能夠自動按比例劃入看動畫的時間,當時間落后六個小時以上的時候,如果不趕回來的話,就再也無法有機會看到角色了,就再也不可以去買BD了。就是這樣的系統在鞭策著我學習著——還是某種程度上為了非常近距離的幸福而學習著。
學習不是為了其它,只是為了角色。之前也有提到,但這就是現狀。
這一定是病。深度的戀愛之病。僅僅是因為角色而已,讓我的整個生活系統變成了這樣有意思的東西。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極度的幸福嗎?
因為有了一個根本不用考慮其他事情的學期,才有了為了角色而染上戀愛之病的閑暇和余裕。因為有了一個沒人把我“從夢境里吵醒”的學期,才有了這樣深度沉迷于角色而甚至出現了這么多奇怪癥狀的新鮮多彩的時光。魔鬼第三月突然變成了夢幻的戀之第三月。
某種程度上還挺幸運自己是生活在中國的,這樣和角色之間塑造了微妙的距離感,又不會在日本那樣,整天想著往event跑,往動漫店買周邊,一般更不會有見到聲優的機會。而在中國,一方面又和日本很近,購物的話也能幾天內就運過來,距離感處于不近不遠的程度,增加了期待感。文化上也更容易喜歡上角色,需要的時候還能往日本跑一趟。另一方面,在蘭大這個偏遠的地方,這學期卻突然擁有了幾乎絕對的自由,甚至這學期不需要考慮同學關系都能生活得特別舒服。
而往往這種有一定距離感的東西,看起來就幾乎沒有缺點。正因為距離感塑造出的完美的形象,所以才能如此喜歡。
與此同時,在中國也有網絡播放動畫的特權。于是,每周一兩話地看著,就像每周能夠有一兩次約會的機會一樣。然后,把自己的角色最美的場景精選出來,打上記號,就像精選著戀人的照片一樣??粗毡緛嗰R遜,對應地把最喜歡的部分買下來,BD也好、CD也好、設定集也好、海報也好、(六花的)傘也好。懷揣著期待的心情等著三四周等它送到國內,送到略顯封閉的榆中。這種感覺就像等待遠方的戀人相隔三四周把信和她的近照送到我的眼前一樣。這讓人把對六花和美海的期待幾乎醞釀到了極致。
這些BD就像喜歡的人寄來的信和照片一樣。從那個夢里面,也能某種程度上感受到我對這些BD的重視程度了。
真的,每次拆開BD,播放BD,那時的心小鹿亂撞的感覺,真的特別特別享受。播放BD的儀式更加增加了這種期待感:普通的時候封存的東西,因為一個特別的日子,拿出了光驅,將光盤小心翼翼地放進去,聽著光盤旋轉的聲音,讀盤的聲音,看著屏幕上出現光驅,出現播放界面,出現觀看提示,這四五分鐘,終于看到畫面的一刻前,這期待感真的達到了某種程度。
播放CD/BD的感覺就是這樣,和在手機里放視頻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享受感也是完全不同的。這也是我毫不覺得有資源的情況下仍然去購買BD是一種浪費。感受是完全不同的。BD是高于純粹的體驗。
以及,你無法想象我有多中意六花這把傘。都舍不得拿出來用。(當然也沒有拿出來用的機會就是了,因為已經連續整整一個月沒有雨了w)
角色們的出現,我戀上了角色,導致了看上去非常完美的結果:雖然除了高中前期有模模糊糊地喜歡著誰的感覺,其它時刻再沒有對某個現實中的女生有接近于戀的喜歡的感覺(大部分喜歡角色的人的現狀?)。但是借助角色這個跳板,卻有了超乎于真實戀愛的體驗。看到角色的時候,看到角色的笑容的時候,我真的比任何時刻都要幸福。
當然是單相思。但是由于有了她是虛擬的角色的前提,單相思沒有帶來一絲一毫的憂傷,反而帶來的是源源不斷的幸福——至少說還沒有到為此而憂傷的時間。
聽說有很多宅因為戀著偶像或是藝人什么的,當她們宣布結婚時感到極度沮喪,開始大砸CD,大撕海報,甚至自殺。實際也有看到,有很多人因為現實中的戀愛結束了而變得憂傷,變得開始毫不考慮其它人的感受做事。
而對角色的戀愛從一開始就僅僅是自我滿足而已,自我娛樂而已。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自然是單相思。某種程度上如果不是單相思反而會感到憂傷(知道自己絕對配不上她)。正因為有如此的前提,看到角色幸福自己就被幸福包圍,僅僅是等了一周去見角色一面,就讓這一周有了期待,就讓人一天開心成這樣。喜歡角色,還順便會喜歡上角色的聲優,從而通過聲優的動態,延長了這種開心的體驗。
雖然是虛擬的戀情,但是感覺卻是如此良性的戀情。而且是有著極好的時期才能存在和維持的,曇花一現,一去不復返的戀情。
我想見六花,所以花了近兩千元在《中二病也要談戀愛》上。但就算如此,我認為也是比現實中的戀愛性價比高得多的事情,比旅游的性價比高得多的事情。它是幸福感的最棒最實惠的來源。
環境的依賴度極高的我,每當有幸福的時刻,無論花多少時間都要記錄下,就像今天一樣。真的怕這樣的時刻一去不復返。
戀上假的東西,總歸是一種病。但這的確是青春啊。
決めた,私,変わらない?。Q定了,我再也不變了?。?/p>
病気でもいい,漫畫でも構わない!(就算是病也好,漫畫也無所謂?。?/p>
気持ち惡くても,みっともなくても?。ň退闶菒盒囊埠谩G人也好!)
——《凪のあすから》第17話 潮留美海的臺詞。臺詞取自該話的美海&さゆ戀愛小辯論,是個人很喜歡的一個劇情。
「病気でもいい」。就算是病也好??傊且环N幸福的病。
之后懷念起來這篇文章,一定會為現在的心情覺得なつかしい、愛おしい吧。
六花めっちゃかわいい。六花が好き。六花にもっと會いたい。
六花に會いたい。
六花に會いたい。
もちろん美海も。でも今日はりっかの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