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如何用游戲“玩”著帶出省心娃(1) 》分享了“游戲思維”這把育兒的萬能鑰匙,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建立親密的親子聯(lián)結(jié),促進你和孩子共同成長。
不過,說到養(yǎng)育,“80后”、“90后”家長常常想到“溫情溝通”、“接納情緒”、“和善而堅定”,“講道理”這些字眼,卻很少想到用“游戲思維”來破解教育難題。
要么也曾看書知道過這種育兒思路,但真遇到孩子鬧騰了,還是回到老傳統(tǒng)。
既然“游戲思維”陪娃事半功倍,為什么現(xiàn)實中卻如此尷尬,它的“攔路虎”到底有哪些?
01 手機
“游戲思維”強調(diào)的是真人互動,要父母親自參與。
但是,手機已經(jīng)成為許多人身上的“器官”。除了睡覺,手機不離身,一刻不見則心里癢癢。
要放下那么引人入勝的“抖音”“快手”,放下那么難以自拔的“王者榮耀”,全身心投入親子游戲,談何容易?
又或者,一家三口相顧無言,大人玩手機,小孩弄平板,各有各的“精彩”。
比起真人互動陪娃,不用說,一定是讓手機作為“保姆”陪娃輕松。
無形中,它們和我們的親子陪伴時光進行著“拔河賽”。
?02 壓力
有時候,你也想溫柔一點,和孩子在一起的笑聲多一點。
可是社會競爭愈發(fā)激烈,工作任務繁重。晚上終于盼來下班,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就想在沙發(fā)上“葛優(yōu)躺”。
陪孩子寫完作業(yè),還得騰出大腦空間想今天和他玩啥,真沒那精力。
特別是孩子鬧脾氣,直接一聲命令喝去,立刻被鎮(zhèn)住。不用費腦琢磨玩點啥,短平快,多方便?
工作壓力山大的時候,身體被透支,感覺能正常活著就挺不容易,還談什么發(fā)現(xiàn)生活樂趣,玩親子游戲?難呀!
03 傳統(tǒng)
記得以前初中同桌說過,她非常怕爸爸,在家都很嚴肅,黑著臉。
從歷史溯源上講,中國儒家強調(diào)“父為子綱”的家庭倫理和孝道文化,傳統(tǒng)的父親處在高高在上的位置。
而在游戲中,雙方是平等的,沒有誰聽誰的話,只有按游戲規(guī)則進行下去。一旦要和孩子玩互動游戲,身份就變了。
不少家長特別是爸爸心里,還是認為在孩子面前要樹立權(quán)威——我是老子,要一本正經(jīng)的,孩子才會怕我,才好管教。
他們擔心,用“玩”著陪娃,在孩子面前少了威嚴的樣子。
04 慣性
用“游戲的思維”陪伴,需要父母主動降低智商,進入孩子的世界和宇宙。
但我們有思維慣性,總覺得“這都是小孩子玩的,太幼稚”。
而且,每天在工作地點長達8-10小時,要在工作與家庭的氛圍中輕松過渡,沒那么簡單。
單位的文化較為嚴肅,缺少輕松活潑的因素,回到家后篤定難以在短時間內(nèi)切換成“游戲”的狀態(tài)。
若是父母還當了領導,更會習慣將在公司的那套對下屬的做法帶到家里,板著臉對孩子。
05 耐心
陪孩子講過繪本的家長都會發(fā)現(xiàn),有段時間,孩子就只對那一本書感興趣,其他一律入不了法眼。
他就纏著你,講了一遍又一遍,父母都膩了,孩子依然high,反復聽不厭煩。那是因為我們成人和孩子的關(guān)注點不同。
帶孩子去博物館,孩子可能只對某個展品感興趣而已,甚至可能是博物館里非主角的電梯。
而家長想最大限度讓孩子在這里吸收知識。老跟他說“你應該怎么樣,這個要怎么做,那個怎么做”,就會打亂了氛圍。
“游戲的思維”陪娃也是這樣,因為父母和孩子的關(guān)注點不同,更需要家長的耐心才能陪好。
成人的世界,關(guān)注價值,有沒有什么用,達到什么效果,讓孩子學會什么技能,但是孩子關(guān)注這件事本身好不好玩。
和孩子拋個球,我們能不能不管接住幾次,讓孩子盡情享受扔的過程。同一個游戲玩久了,我們能不能堅持住,陪他多玩幾次。
如果我們總是用量化的眼光,審視“游戲的思維”能讓孩子學到什么知識技能,恐怕對這種陪伴方式提不起多么興趣,孩子也不想和你玩。
06 認知
在傳統(tǒng)的思維里,一想到“游戲”的字眼,父母就覺得“老是玩,老不正經(jīng),不務正業(yè),沒學到東西啊!”
還有的家長會困惑:老是把生活中的難題、困境變成游戲,等到孩子面對真實的世界,怎么辦?
孩子會發(fā)現(xiàn)社會很殘酷,沒有那么有趣,老板上司領導直接批評你,不給你好臉色看,學習也是苦哈哈,那不是落差很大,承受不了?
有這種想法的家長,會覺得還是要提前給孩子挫折教育,不能讓他們這么“舒服”。
正因為如此,才更要“游戲思維”的陪伴。
把這套思維慣性植入他們內(nèi)心,每當他們沒有被真實世界溫柔以待時,還會用“游戲”的心態(tài)來看待。
那些不過是人生游戲中的“小怪獸”。有這種心底打底,不怕人生難題。
07 時間
時間寶貴,不僅對于成長,小孩也是如此。
在教育軍備競賽之下,許多家長都把小孩往興趣班送,日子填得滿滿的。
有時間一起親子共讀繪本就很不錯了,有時間保證每天戶外2小時的運動就很棒了,根本拿不出時間和精力玩親子游戲。
時間是最大的難題。唯有把游戲的思維無聲無息地融入生活,見縫插針,潤物細無聲。
當你想要用“游戲思維”這把萬能鑰匙,才發(fā)現(xiàn),原來在父母面前有這么多迷霧,遮住了雙眼。
手機、壓力、傳統(tǒng)、慣性、耐心、認知、時間。
那就讓我們想辦法踢掉這些攔路虎吧!
用游戲的底色為陪伴打好底色,為親子之間的情感銀行賬戶注入越來越豐厚的額度。
(未完待續(xù))
- End -
作者:發(fā)憤的草莓,干貨新書《現(xiàn)在就干》作者,專注時間管理與媽媽精力管理,陪伴你把瑣碎的生活變成像游戲一樣好玩。家有2寶,上班之余耕耘公眾號“發(fā)憤的草莓”,每天5點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