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用“游戲”玩著陪娃上癮了,趕緊先把這專題開起。之前“未完待續”的系列,后面會繼續補上,各位小伙伴莫急喔。
說到游戲,你可能會說:“這有什么難的?現在這么多APP,好玩得很,隨便下載一個陪玩就行。”
其實,我對孩子玩電子游戲持謹慎的態度,特別是對于小小孩,虛擬的畫面不利于他們跟現實世界的聯結。
這里說的用游戲陪伴手段,不是指用電子游戲,而是指家長真人親自參與的、互動的游戲。
不僅僅是玩一個完整的真人互動游戲,更是指用游戲的思維育兒。
01 ?什么叫用“游戲的思維”?
舉個例子,比如學游泳。
常規的學習過程是,家長跟孩子念叨游泳有什么好處。“你作為一個海濱城市的小孩,連游泳都不會好意思嗎?”
再提前打預防針,說一大堆孩子可能遇到什么困難:“要堅持,爸爸媽媽嚴厲是為你好”。聽得孩子一臉愁容。
也不管孩子心里會不會抗拒,直接往水里帶,先捏著鼻子學水下閉氣。
不過,游泳培訓機構有的教練極有技巧,他們把孩子分成幾組比賽,丟一堆玩具到泳池里,幾個組的小孩比賽,看誰拿到的玩具多,就贏了。
孩子們一開始都拿水面上的玩具,有的小組為了勝出,就會想辦法憋氣到水底下,把沉在下面的玩具撿起來。
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自然而然學會憋氣,不怕水了,學起來開心也一點都不慢。這就是帶著游戲的思維進行教學,我都特別想去上游泳班了。
有句老話叫作“強扭的瓜不甜”,游戲的思維能改變育兒中的“強扭”狀態,從原來的“要我做”,后來就變成“我要做”。
比如,一個3歲多的孩子好奇,爬到樹上,大人看見,肯定很著急叫他下來,通常會說:“你快下來吧,站在上面很危險,等一下摔下來,很痛的,骨折就麻煩了,還要去醫院打石膏......”
可是,孩子明明很興奮,他發現新大陸,而你很擔心、很著急,完全不在同一個情緒頻道上,他當然不會馬上配合,可能反而爬得越來越高。
用“游戲的思維”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提議“來玩個游戲吧!”
小孩聽到“游戲”,通常眼睛發亮。
“來來來,你試試蹲下來,看看能不能做到。”等他蹲了下來,馬上趕緊抱住他: “我們玩個太空飛船飛飛飛的游戲”一邊講,一邊抱下來,在原地“咻咻咻”轉幾個圈,通常小孩樂得哈哈大笑,不吵不鬧順利落地。
然后,再好好跟他講講爬樹的危險性。
你可能有過對孩子無可奈何的時刻,小娃娃變得不可理喻,好話壞話說盡了,就是不聽。“游戲的思維”會給我們帶來全新的陪娃思路。
02 ?用游戲的思維陪伴,對父母有什么好處?
自從通曉“游戲的思維”陪娃,用“帶娃就是玩”的理念育兒,天天盼著下班。
以前帶娃讓人心力交瘁,把身體掏空,現在帶娃變成我的充電時光。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不吼不叫孩子就配合你。在游戲里,個個都是天使寶寶。
比起傳統的方式,“游戲的思維”能順勢而為,事半功倍,不知爽多少倍!
不僅輕松破解你的教育難題,還在親子之間建立親密聯結,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促進你和孩子共同成長。
第一,偶遇花樣驚喜。
不知道接下來陪娃會遇到什么情況,倒逼自己迸發什么樣的創意“斗智斗勇”,于是期待、陶醉、沉浸和享受這段時光。
這種不確定性與游戲中隨機吃到金幣一樣,驚喜不斷。回頭一看,原來自己這么有創新精神,提升了父母的自我效能感——“原來,我很棒!”。
第二,笑走內心煩惱。
不像工作中面對上司、同事板著臉,需要嚴肅正經。在這里,你可以盡情釋放童性,沒人會笑話你。
主動降低自己的智商,跟孩子一樣天真浪漫,甚至做一些無厘頭的事情。
用“游戲的思維”陪玩,允許自己瘋瘋癲癲,自己也被逗笑了。工作中的煩心事,在樂哈哈之中消散一空。
第三,修煉好奇之眼。
想把孩子必須做的事情變得有樂趣,讓育兒中平淡的事情變得好玩,就需要修煉發現的眼睛,對尋常事開啟大驚小怪的狀態。
學會用孩子的眼光看待世界,“原來世界這么好玩”,當然也學會了在普通的日子里發現閃光點,在平淡的時光里淘到寶貝,內心獲得滋養。
03 ?用游戲的思維陪伴,對孩子成長有什么幫助?
用“游戲的思維”育兒,不僅僅是父母省事,更重要的是實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一下子實現育兒若干個目標。
第一,修復力,親子關系的滋養。
你看了很多育兒書之后,是不是很謹慎自己的一舉一動。
生怕一句話說了之后,孩子有心理問題,情緒壓抑,會不會違背“無條件養育”的做法,給幼小的心靈造成創傷?
與其有這樣的擔心和焦慮,不如行動起來。不要站在原地不動,而是拿這個時間來跟孩子玩耍。
即便可能已經做錯什么,痛痛快快地玩一場,笑一笑,問題沒什么大不了。
玩,讓父母跟孩子建立良好的關系,這也是為人父母最重要的事情。關系在,什么都好辦。
打個比方,跟朋友在一起,如果是信得過的,你巴拉巴拉會把很多心事跟她講;如果你怎么看都覺得和她關系不鐵,肯定不會掏心掏肺地講話。
做咨詢工作也是。首要之事是和來訪者建立關系,對方信任你,才愿意跟你講。
教育是“人點燃人”的過程,有關系在,有影響力,他還能被你點燃。
誰都不希望家里滿是硝煙味吧,營造良好的親子關系是首要的目標。
第二,自信力,迎接挑戰的底氣。
孩子不如我們高大,也不如我們有力量,很多時候,在大人面前,他們是自卑且無力的。
不過,在游戲中,和父母一定是平等的,被尊重、被包容,有歸屬感。
這樣的孩子感覺背靠有山,更底氣走向社會,迎接挑戰。
在游戲中贏得的“勝利”,也讓孩子體驗到“我能行”的快感,對于建立自信極有幫助。
第三,自驅力,真實人生的上癮。
人生也是一場游戲,“玩”著過關不也挺好。
把游戲的思維植入孩子的生命中,變得像吃飯睡覺喝水那么自然,等他以后到真實的世界面對難題,他自然學會用游戲的心態看待,用游戲的手段解決,永葆樂觀主義精神。
他會想:“哼,又來一個小怪獸吧,看老子怎么收拾你!”
現在的電子游戲五花八門。出于對孩子學業的考慮,家長認為沉迷電子游戲是很大的問題,經常會采取直接的方式干預,要求他遠離游戲。
有沒有想過,他們為什么要玩電子游戲?
因為現實不好玩,不夠有趣,沒辦法產生成就感啊!而這些,電子游戲都能給到他們。
想讓孩子遠離電子游戲,沒辦法一下子除掉電子游戲,只能找到一個替代品,因為快樂才能代替快樂。
作為家長,有必要把我們的親子生活過得有意思一點,用“游戲的思維”引導孩子感知這個世界很酷,很有趣,跟電子游戲做拔河賽。
白天孩子學業重,在學校遇到不開心事,情緒低落,回家有父母真人陪玩一下,能逃離嚴肅的現實生活,讓情緒有出口、能釋放。
當他們覺得現實人生太好玩了,是真實版的闖關打怪獸,自己設定小目標,努力達成,多來勁?
“游戲的思維”育兒,最棒的一點是幫孩子打好有趣人生底色。
有這種心態保底,還怕孩子不開心?不幸福?
肯定不怕!
那么,如何用“游戲的思維”陪伴呢,我們下期再見。
(未完待續)
- End -
作者:發憤的草莓,干貨新書《現在就干》作者,專注時間管理與媽媽精力管理,陪伴你把瑣碎的生活變成像游戲一樣好玩。家有2寶,上班之余耕耘公眾號“發憤的草莓”,每天5點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