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讀的兩本書,剛讀了《聰明人用方格筆記本》和《別告訴我你會記筆記》,兩本書都是日本人寫的,日本人作風一貫是仔細加啰嗦,光各種便箋使用就看得我頭疼。第二本對我現在意義不大,里面說的一般仔細人做不到。
建議看看第一本就行,而且最好先找個讀書筆記了解內容,然后直接找不理解的重點看,沒必要花太長時間。
這本書是教給我們如何用方格本做筆記,唯一需要單獨說明的一點是用方格本與白紙或者橫線本的區別:我理解的是方格本有橫豎線,便于畫圖表,其他的都在下面模板中了。
這兩本屬于簡單的工具書,這類書一張紙就能說清楚,主要在于刻意練習。
怎么刻意練習?
看了很多干貨,都懂了,有些也在刻意練,但是以我自己為例,大都三分鐘熱血,過段時間就不用了。
因為:
1、那是別人的東西,不一定適合你自己,總會多點少點啥
2、總結成文字或者圖示,其實只是理解
3、即使提煉以后也得經常看邏輯
需要一張紙的模板,將道理邏輯化、可視化、反復練習、復盤,并不斷完善自己的模板。
拿這本書來說,我需要的是:圖示化模板+例子(用于揣摩)+要點說明+練習。
一、模板:自己做,自己用,自己改
1、流程:從提問開始-說明事實-解釋原因-得出結論制定行動-重點概括,強調結論和行動。
2、類別:學習、讀書、工作(提案、會議)、博弈類(這里的博弈類說的其實是咨詢)四類,不同類別側重點不同,具體使用時自己慢慢體會,總結成自己的模板
3、核心要點:內容下面都有,沒必要解釋,自己理解,這種模板不適用沒有管理技能基礎的人,比較高效。
二、例子,啟發、找差距
例子只是作為啟發,看別人的思路,其實我覺得沒必要框死每種筆記必須什么樣,就像書一樣,不同的書會有不同的記錄方法,更多的是揣摩,找差距,超越。
這兩個例子一個可以作為讀書學習的樣板、一個可以作為工作中提案或者解決問題的樣板。
三、練習:畫區域-記錄-對照模板檢查-對照例子找差距。
將上面三張圖打出來,夾到方格本中,每次使用前,先自己畫出5個區域,然后練習,練習中參照模板,隨時拿出例子看,直到成為習慣,然后把這3張紙丟掉。
四、知識融合:多技能練習
單獨練習一個技能效率極低,能力提高在于組合練習,這個模板中需要刻意注意和練習的主要有3個技能。
1、5W:豐田的問題解決辦法,一個問題連續問5個為什么?一定會找到答案,需要注意的是每個為什么可能都有對策,而不要僅僅去找第5個為什么的答案。
2、3W:5W2H的簡化,誰、什么時間、做什么,起碼的3個行動要素,至于說做到什么程度、怎么做等等,一般記錄不需要到這種程度,需要的話就去做計劃表。
3、創意:當你不知道一個主題或者提案如何寫的時候:
1)把和這個主題相關的關鍵字寫下來,想到啥寫啥。
2)每個關鍵字再按1做一遍。
3)關鍵字分類歸集。
4、確定大綱邏輯。
5、去寫吧。
總結下:
1、制定可視化一頁紙模板,找標桿例子。
2、練習,對照例子找差距,完善模板、直至扔掉模板和例子。
3、盡可能同時多技能練習。
4、聽聽別人的評價,多觀察別人值得借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