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人生求學路上新的起點,也是培養個人修養的最好契機。在這條棱角尚未磨平的道路上,每個人都需要成長的歷練。
從一開始的陌生到現在的熟悉,校園的一草一木都變得親切。懵懂到成熟,厚德博學到“明德,明理,明志”,其變化的并非表面,更是本質,透徹而深刻。
結束了高中三年緊張的學習生活,懵懂的大家帶著滿滿的期待,如箭離弦地奔向新生活新學校。一開始的一身稚氣,隨著校園文化氣氛的熏染,也漸漸變得有棱有角。
明德,在這個傳播道德理念的校園中,走在空氣清新的小道上,芳香沁人心脾,在享受這一過程的同時,我們是否想過背后默默付出、堅守崗位的環衛和清潔人員,他們堅守社會道德,為建設魅力校園,美麗自然做出了貢獻。再者,靜靜聆聽老師上課傳輸的知識道理,師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促進,這不正是教育道德的體現嗎?好比我們隨手撿起路上的紙屑、隨手將垃圾丟進垃圾箱、愛護每一花每一草,這都能表現我們的自身素質和道德理念。春秋時期的管仲說過這么一句名言——道德當身,不以物惑,說的就是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把道德倫理放在之前,不能輕易被各種誘惑所吸引,做違背自身道德的事情。道德是永存的,而財富每天在更換主人,因此,在成為更好的優秀者前,我們要先成為一個道德者。
明理——明辨是非、知書達理。我們都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我們的成長也是如此。想要立足于日后的社會中,就要未雨綢繆,保持警惕。大學是我們人生第一個小社會,它擁有形形色色的人,無論是愛你的、你愛的,甚至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明辨是非,正確認識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你成功路上的墊腳石。國家之理、社會之理、道德之理……總之,篤自明理,躬行求真是我們大學生不可缺少的求知態度!
明志,作為新新時代的21世紀學子,國家的重任、科技的發展,像擔子一樣落在我們肩上。我們要有雄鷹一樣鷹擊長空的志向,有海燕一樣斬風作浪的豪情,有嫩苗一樣破土而出的精神,才能與世界匹敵?!伴L風破浪,后者居上,想想杜甫深處茅草屋,不為秋風所迫仍心系國家的壯志;想想司馬遷身受酷刑、忍辱奮起留下的“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想想霍金先生一生的堅持與毅力,正如曾國藩所言:“志之所向,金石為開,誰能御之?”沒有志向的生活就猶如一艘沒有風帆的航船,迷茫漂泊于大海之中,回旋蕩漾。
有了如此鏗鏘有力的校訓宣言,在這個充滿和諧、帶著歡快韻律的校園里,還有可親可敬的老師同學,更有引人入勝的自然美景。它雖不能帶你看遍繁華似錦,卻能為你帶來春花爛漫;雖不能帶你看盡紛飛雪月,卻能為你帶來綠意盎然!在這片充滿生機活力的大操場上、在這條通往內心生態圈子的靚麗道路上、在這個將陪伴你四年的校園里,盡情釋放吧,少年,譜寫你最靚麗的青春之曲!
時間磨平棱角,歲月腐蝕心氣!希望日后的我們都能一步一步慢慢走向更美好——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