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故事,覺得故事中這位媽媽的思想觀點頗有點意思,便想寫下來。
這位媽媽兒時很貧窮,連讀書的機會都沒有,長大后為了得到一份才幾十塊錢的工作,費盡了心力,最終她得到了這份工作,同時她還在自己工作之余努力的抽時間學習別的知識,后來她的人生就此改變了。
她對于自己的人生體會是——
貧窮使她變得更堅強,更有毅力去戰勝各種逆境。也因為一切都無法輕而易舉的得到,你便不得不拼盡全力的去努力,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激發了她內在的能量和潛力,使她變得更強大,更勇敢。
并且她對于有錢人一定要將自己的子女送進好的學校去讀書,也另有想法。
她覺得對于現在的人來說,一切都變得很豐盛,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讀書機會,抑或是就業機會,相比起她們那個年代的人來說,現代人的生活太易于得到了。
于是你可以看到,許多父母花很多錢送自己子女去上好的大學,希望他們能夠多讀點書,學些東西,以便將來能找份好工作時,卻得到了截然相反的結果。
那些能夠輕易得到上學機會的人,很少認真學習。因為對他們來說,一切都那么容易得到,就算失去也無所謂,他們既沒體會過生活的艱辛,也不曾感受過人生的困苦。
為此,她在教育子女時,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
她沒有像許多家長一樣,花大把的錢將兒子送到昂貴的學校,而是根本沒讓他讀大學,只給了他一些錢,就讓他自己獨立學習和謀生去了。她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兒子頑強的毅力和奮發圖強的精神,要讓他自發的去學習,而不是拿著錢在學校里優哉游哉的享受,不思進取。
一二個月后,她完全的失去了兒子的消息,她不知道她心愛的兒子拿著那點錢去做了什么,是否有找到一份工作,是否在忍饑挨餓?
此時的她開始著急起來。
但可喜的是,不久后她的那位兒子不僅找到了一份工作,還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到了一所大學,拿到了某項專業技能的資格證書。
——我覺得這個故事是十分富有啟發性的,而這位媽媽的思想觀點相較于我們當代的媽媽們來說,亦是十分獨特的。
在經濟環境越來越好的今天,許多孩子都在父母的百般呵護和寵愛中長大,她們既沒經歷過貧窮,也不知困苦為何物。
從某個角度來說,這是一件好事,她們從小就能夠看見這世界的美好,不用挨餓受苦。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年少時生活得太過優渥,一切都來得太過簡單,很難說對孩子的未來會是一件好事。
她們很可能因此而缺少獨立面對生活的能力和勇氣,以及戰勝困難和逆境的決心與意志力,從而與自己的夢想失之交臂。
因為這世界上向來如此,有才華,有能力的人數不勝數,可真正能成功的都是那些有著頑強意志力,不斷努力并且能堅持到底的人。
更何況,沒有誰的人生能夠確保永遠一帆風順,適當鍛煉孩子獨立努力,戰勝逆境的能力,對于父母來說,也許還是十分有必要的。
也許未必要像故事中的媽媽這樣,選擇一條如此獨特的路。但我們始終不應該再將那種中國式的過分溺愛再延續下去了。因為太愛他們,所以什么都不讓他們做,從小到大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外出工作時生怕他們會這樣那樣,舍不得他們吃點兒苦。
這樣的方式,對父母對孩子本身都未必好。過度的溺愛與保護,反而會讓他們喪失其自身本有的能力,變得越來越懶惰,平庸。
有時候,保護孩子最好的方式,不是一直將她們緊緊的擁在懷里,而是學會放手讓他們去自由的飛。
不要害怕他們會跌倒,你只要教會他們摔倒了努力爬起來,再勇敢的出發就好了。如果不曾摔倒,怎能學會走路呢?
更何況,孩子的人生終究是他們自己的,做父母的不可能永遠守護在他們的身邊。有一天,父母也會老,會離開,這時候你若知道自己心愛的孩子,已有能力對抗世界一切的好與壞,你才會真正的感到欣慰,在年邁衰老之際不必再擔憂無力保護他們,在死之將至時方能放心的離去。
因為你知道,無論如何,他們都會好好的。對于父母們來說,這是最為深沉的一份愛,永遠都希望著自己的子女一切都好好的。
為此,你便要舍得,要舍得放開你擁護他們的雙手,讓他們海闊天空的飛。
——要培養他們獨立的能力,而非不斷增長他們的依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