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筆記摘自【時間管理】微信公眾號的文字版1-13講
-早起是一個很重要的習慣: 最好的時間是日出;讓陽光或者緩和的音樂把自己叫醒
- 推薦書籍:《晨間日記的奇跡》
- 德魯克說,我們首先要記錄時間,然后才要分析時間,最后是安排時間。 個人20%的事情需要自己做,80%的事情不需要自己做,或者不需要做,或者可以委托別人做(二八法則)。 推薦書籍:《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 《搞定1、2、3》(三本書來的)
- 大腦是CPU,不是硬盤。 我們管理自己不能靠大腦,我們必須靠另外一個系統,借助互聯網科技能讓我們更好地管理事務。推薦APP:Omnifocus(要錢,且只能用于蘋果系統)、doit.im(免費和收費版都有,目前本人在用)、wunderlist(本人也用過,界面好看點,不過沒有分情境、項目、目標這些)。
- 管理時間的核心是事件的分類。 主要的分類到現在講到3種:一是日程(少而精,但要按照指定時間完成),二是有截至日的清單事件(也不要太多,截止時間前要完成),三是沒有截止日的清單事件(按情境管理)。
- 情境管理: 對第三類事情劃分情境,如在堵車時打電話或者冥思小問題
- 待辦的總的分兩種:日歷和清單。 日歷上面是特定時間要完成的,沒有重要不重要。清單的事比較多,但遵循“要事優先”原則。 “吃青蛙的理論”,是要建立在收集和對事件分類的基礎上,主要有3個流程: 搜集、排程,執行。
- 自下而上是關鍵!我們要從眼下的事情開始,獲得掌控,然后再去逐步升級。 對緊急事件以及對當下、當天事件的一個處理能力,將會成為你提升執行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開始。
- 4D原則,第一個“D”是Do(做),第二個"D"是defer(推遲),第三個“D”是Delegate(委托),第四個“D”是Delay(刪除)。 相對比較重要的你就要去執行,相對不重要不緊急的你就推遲,那個重要性不夠的,你可以委托,那真的是不重要的,你就刪除掉。
- “一次只做一件事”, 只有用好專注、用心、極致的理念,你才能把事情做好 。番茄鐘: 先僵化地練習,然后優化,最后固化成為自己的習慣。
- 番茄工作法建議我們使用25分鐘工作+5分鐘休息的模式,
把時間分成3類:
第一種是工作的時間,要求要很專注。
第二種是休息的時間,要求我們完全地放松自己,可以很慵懶、很自由。
第三種是戰略思維和全局觀的時間,這個時間里我們就要在自己所有的事物當中去選擇我們當下(或者今天)要做什么。
- 初學者一天5、6個番茄, 每天拿出1%的時間用來做計劃,做反思。
- 自下而上是關鍵,我們要先處理眼下的事情。
- 結合番茄工作法,每天你都能夠專注地去執行那些重要的青蛙事件,然后把不重要的事情委托出去,推遲地去做,那么你的緊急事件(重要緊急事件)很快就會被消滅掉。
- 收集-排程-執行
? ?首先要把一切事務趕出大腦,把大腦清空,把腦子里的事都寫下來;
? ?然后,我們再按照輕重緩急把它們分類,跟特定時間有關的就寫到日歷表上;有截止日的事件要列清單管理;沒有截止日的就按“情境”來分解;
? ? 最后就是行動了:應用執行、委托、推遲和刪除的4D原則來對事情進行消滅,做到既嚴謹又不失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