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里面聲明
@interface LoginManager : (NSObject)
+(LoginManager *)sharedLoginManager;
(1)不使用GCD
.m里面
static LoginManager *sharedLoginManager;
@implementation LoginManager
+ (LoginManager *)sharedLoginManager
{
? ? if(!sharedLoginManager){
? ? sharedLoginManager = [[self allocWithZone:Null]init];
? ? }
? ? return sharedLoginManager;
}
(2)使用GCD
@implementation LoginManager
static LoginManager *sharedLoginManager;
+(LoginManager *)sharedLoginManager
{
? ? ? ?static dispatch_once_t onceToken;
? ? ? ?dispatch_once(&onceToken, ^{
? ? ? ?sharedLoginManager = [[LoginManager alloc] init];
? ? ? ?});
? ? ? ?return sharedLoginManager;
}
Objective-C 里的 Alloc 和 AllocWithZone
一、問題起源
一切起源于Apple官方文檔里面關于單例(Singleton)的示范代碼:Creating a Singleton Instance.
主要的爭議集中在下面這一段:
static MyGizmoClass *sharedGizmoManager = nil;
+ (MyGizmoClass*)sharedManager
{
? ? ?if (sharedGizmoManager == nil) {
? ? ?sharedGizmoManager = [[super allocWithZone:NULL] init];
? ? ?}
? ? ?return sharedGizmoManager;
}
+ (id)allocWithZone:(NSZone *)zone
{
? ? ? ? ?return [[self sharedManager] retain];
}
其中:
sharedGizmoManager = [[super allocWithZone:NULL] init];
這段有另一個版本,不使用 allocWithZone 而是直接 alloc,如下:
sharedGizmoManager = [[super alloc] init];
這就引發了一個討論,為什么要覆蓋allocWithZone方法,到底 alloc 和 allocWithZone 有啥區別呢?
二、allocWithZone
首先我們知道,我們需要保證單例類只有一個唯一的實例,而平時我們在初始化一個對象的時候, [[Class alloc] init],其實是做了兩件事。 alloc 給對象分配內存空間,init是對對象的初始化,包括設置成員變量初值這些工作。而給對象分配空間,除了alloc方法之外,還有另一個方法: allocWithZone.
在NSObject 這個類的官方文檔里面,allocWithZone方法介紹說,該方法的參數是被忽略的,正確的做法是傳nil或者NULL參數給它。而這個方法之所以存在,是歷史遺留原因。
Do not override allocWithZone: to include any initialization code. Instead, class-specific versions of init… methods.
This method exists for historical reasons; memory zones are no longer used by Objective-C.
文檔里面提到,memory zone已經被棄用了,只是歷史原因才保留這個接口。詳細是什么歷史原因我沒找到,不過后面介紹的內容會稍微涉及到。
而實踐證明,使用alloc方法初始化一個類的實例的時候,默認是調用了 allocWithZone 的方法。于是覆蓋allocWithZone方法的原因已經很明顯了:為了保持單例類實例的唯一性,需要覆蓋所有會生成新的實例的方法,如果有人初始化這個單例類的時候不走allocWithZone ,而是直接[[Class alloc] init] , 那么這個單例就不再是單例了,所以必須把這個方法也堵上。allocWithZone的答案到此算是解決了,但是,問題是無止境的。
這里引出了另外一個問題: What the hell is Memory Zone?
三、NSZone
Apple官方文檔里面就簡單的幾句,吝嗇得很:
引用
NSZone
Used to identify and manage memory zones.
typedef struct _NSZone NSZone;
Availability
Available in OS X v10.0 and later.
Declared In
NSZone.h
復制代碼
大意上是說NSZone是Apple用來分配和釋放內存的一種方式,它不是一個對象,而是使用C結構存儲了關于對象的內存管理的信息。基本上開發者是不需要去理會這個東西的,cocoa Application使用一個系統默認的NSZone來對應用的對象進行管理。那么在什么時候你會想要有一個自己控制的NSZone呢?當默認的NSZone里面管理了大量的對象的時候。這種時候,大量對象的釋放可能會導致內存嚴重碎片化,cocoa本身有做過優化,每次alloc的時候會試圖去填滿內存的空隙,但是這樣做的話時間的開銷很大。于是乎,你可以自己創建一個NSZone,這樣當你有大量的alloc請求的時候就全部轉移到指定的NSZone里面去,減少了大量的時間開銷。而且,使用NSZone還可以一口氣把你創建的zone里面的東西都清除掉,省掉了大量的時間去一個個dealloc對象。
總的來說,當你需要創建大量的對象的時候,使用NSZone還是能節省一些時間的,不過前提是你得知道怎么去用它。Timothy還講到如果可以使用NSZone的話,多個對象在同一時間alloc可以減少分頁使用,而且在同一個時間dealloc可以減少內存碎片。想必后來Apple在這方面是做了處理了,對開發者透明,無需開發者自己去做。
四、結論
allocWithZone不被Apple鼓勵使用,基本上多數時候程序員也不需要自己去管理自己的zone。當然多了解一些東西總是好的嘛。
原文鏈接:http://www.cocoachina.com/bbs/read.php?tid=116873&fpage=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