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車漸行漸遠,故鄉慢慢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二十天轉瞬即逝,昨天送走姐姐,今天是我,本來熱鬧的家突然就安靜了下來,感覺很空。父母又開始了半年之久的期盼。在村口等公交的時候,和父親有一搭沒一搭的閑聊,夕陽已漸漸西斜。
寫過許多關于故鄉的文字,最常提到的似乎是葉落歸根。家,是我們永遠擺不脫的牽掛,永遠都是回到家里睡得最安穩,待在家里的狀態最自由。和父母之間依然會有矛盾,甚至爭吵,也只有在他們面前才是最真實的自己,無須偽裝。
只是,經歷著這世間種種,故鄉似乎越來越遠,成為了回不去的地方,唯一牽掛的只有父母。
從一個沒有線的小城市的農村,一步步走到北京這個一線國際大都市,700多公里的距離,我走了整整25年,盡管未來的路還未可知,但故鄉確乎是回不去了。這里縱有父母親人,可終究是太小,容不下一顆躁動的渴望遠方的心。
每次回去,都會去看望姥姥。今年八十五高齡的她已消瘦許多,也糊涂了,家里的人都不認識,可唯獨每次都會叫出我的名字。從我的童年到在市區讀書,離開家鄉之前,一直都有姥姥在照顧。童年時的土坯房,泥濘的小路,姥姥家后面的小樹林,早已蹤影全無。如今的這里,已是城中村,整齊的小院,生活富足。可我卻感覺是那么傷感,比任何時候都懷念那些日子,懷念年輕時候的姥姥。
每次回去,都會去參加一些同學聚會。只是到如今,人越來越少,已不足十人。越來越多的人,沒有再見,就這樣在我的生命里不辭而別,或許從此后會無期。曾經呼朋引伴,如今寥寥數人。傷感,難過,或許會有,但到如今,也漸漸明白,生命里重要的人,終會陪你和時光一起老去,而不用刻意去選擇銘記還是忘記。而且也越來越怕去參加同學聚會,多年不見的人,我們都在各自的生活里或熠熠生輝,或窮困潦倒,不曾有過交集。見面時的尷尬,離別后的傷感,還不如讓我們都留在彼此最初的美好中吧。
這一路走來,越走越遠,有時甚至是一個不經意的決定就有可能改變一生。如果我不曾出去,不曾見過外面的繁華,不曾見過這世界的遼闊,就安穩的在家鄉按部就班工作生活,或許也還不錯。同齡人有的都已經在這里結婚生子,買了房子車子,他們已經完成了我們或許在外奮斗一輩子也得不到的東西。可我們如今卻仍舊一無所有,前途未知。可我依然固執的堅信,我們還有遠方。
故鄉的一切都在變,變得更好,但卻離我越來越遠。每次當村里人問起來,我都要想半天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話告訴他們,我所學的專業和我正在做的事情。你無法和他們分享你在外的遇見的人和事,因為在他們眼里,這些都是那么的無法理解,越來越深的代溝橫亙在我與故鄉之間。
我依然會深愛我的故鄉,因為這里有父母親人,這是生我養我的地方。但它卻只能成為我在外孤獨無助時的心靈寄托,成為內心最深處的一個久遠的念想,一個再也回不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