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生病了,連續幾天發燒,上午退了,下午又燒,晚上退了,第二天又燒,第一次讓我特別的手足無措。三歲前,從來沒有吃過藥看過醫生的娃,這次不得不依靠藥物去抵抗體內的病毒了。
病得一臉蒼白的她,每天精神萎靡,總是想睡覺,好不容易熬了一周過去,終于控制下來,精神稍微好一點就常常鬧著出去游蕩。雖然護理生病的孩子很辛苦,身體的不適讓她動輒大哭,脾氣不好,但每次大病后的她卻總能讓人發現到一些成長的小驚喜。
比如,哄她時隨口說,去逛逛超市吧,喝點酸奶,她突然眼眶紅了委屈地說,問問粑粑,我現在可不可以喝酸奶?呃……可憐的娃,麻麻忘了發燒咳嗽確實不可以。我可惜地說那……,她自己接著堅強地說,等我好了再吃吧,居然沒哭。懂得約束自己,看來是這次發燒給娃帶來的思想進階啊。
再比如,她某天突然固執地認為,公交車上的機器人是自己那個機器人的媽媽,下午不肯睡覺,要出來幫機器人找媽媽??墒悄莻€承載機器人媽媽的車太繁忙了,我們在東行等它,它就在西行路線,我們去了西行,它又在東行中,最后去了總站,仍舊撲了個空,還在發燒的娃終于累了,卻不肯回家,昏睡前說,媽媽帶我去另外一個總站吧,機器人媽媽累了,總要休息的,小機器人見一見媽媽就可以了。折騰了二個小時,終于在另一個總站見了機器人,累壞了的娃默默地拿著自己的小機器人,站著,看著,說,看,你媽媽在工作,她總是在的。執著地去做一件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不為外界條件所影響,我看到了她的堅持不懈。
有朋友說,我這個麻麻太傻了,怎么就陪著娃瞎折騰呢,隨便一個借口就搪塞過去了。然而我是這樣認為的,在小孩子的世界里其實很簡單,不是什么大事才有值不值得做的說法,而做麻麻的,除了打氣就是陪伴,又何必打擊和譏笑她呢。自然,殘酷的現實會打擊她,我只需要成為她內心的一份安定便足夠了,這比說爛了多少個故事更直接有效。
她的成長便是如此一點一滴地展示出來了,日積月累,被我視為寶寶的小確幸,它輕易不表露出來,總是在沒日沒夜地護理后,累得自己身心疲憊時才出現,讓我不自覺地有是一種等待去挖掘的期待。
噢,對了,還有一個。某個下午,粑粑做司機帶我們去公園散步,可是那個地方很難停車,粑粑郁悶地說,怎么辦?寶寶突然說,好吧,那我跟麻麻進去玩,粑粑嘛,回家搞衛生,就這樣吧。哈哈哈哈,多么清晰明確的分工啊,這是我專有的小確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