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電影《童年的許諾》解說
? ? ? ? 文學,是法國燦爛的文化瑰寶。在眾多著名作家中,有一位兩次獲得法國最高榮譽龔古爾文學獎、蜚聲文壇的20世紀法國文學巨擘——羅曼·加里。影片《童年的許諾》改編自羅曼·加里的同名自傳體小說,以二戰時期為背景,講述了他傳奇的一生。
? ? ? ? 電影由曾獲得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男主角獎的皮埃爾·尼內,以及被譽為“法國最有氣質的女人”的著名演員夏洛特·甘斯布聯袂主演。電影開篇,是在1924年波蘭維爾諾一條大雪紛飛的街道上,羅曼放學回家,母親去街上賣女帽,他們在路上相遇,漫天大雪里只能看見兩個落滿雪花的灰色身影。短暫的擁抱后,母親便留給羅曼一個漸行漸遠的清瘦背影。寒冬徹骨,羅曼的心卻暖了,他記住了母親的一句話:“他們不懂你,總有一天,你會擁有一輛汽車,會成為法國大使。”(這句話以原聲播放)
? ? ? ? 二戰時期的社會背景,讓猶太人身份的羅曼與母親受盡冷眼與歧視,他們相依為命,過著顛沛游離的生活。而一切欺辱與不公,都沒有擊垮羅曼母親生活的斗志,她性格剛烈,無比勇敢。因為有人惡意舉報她盜竊,警察進屋砸爛了屋子里的東西,故意刁難她。她不但不害怕,還牽著兒子沖出去,對那些歧視他們的鄰居大聲喊道:“他是我兒子,他會成為法國大使,會成為作家,是會拿榮譽勛章的人,是將軍,他會穿上倫敦的定制西裝。”(這句話以原聲播放)
? ? ? ? 這是一位母親反抗命運的勇敢與不屈,也是她要賦予孩子面對挫折的頑強力量,而迎來的卻是鄰居們的哄堂嘲笑。這樣的笑聲,讓10歲的羅曼第一次懂得了什么叫羞辱。他一口氣跑到一個破舊陰暗的閣樓,以頭撞墻狠狠發泄心中的不滿,他知道自己根本無法成為母親所說的人。晚上,他躺在床上無法忘記鄰居們的嘲笑,母親卻告訴他,不必在意別人的想法,她說的話一定能實現。這一天,讓童年的羅曼開始沖撞命運。他默默發誓,要實現母親說的諾言,要成為強者。如影片羅曼自述中所說: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要歸功于那時。
? ? ? ? 經歷了欺辱,母親本來可以帶著羅曼卷起行囊搬家,但她沒有,而是開始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她請來一個不出名的法國演員,扮演高貴的巴黎設計師保羅波烈為巴黎時裝沙龍揭幕,由此,她贏得了時裝沙龍的獨家代理頭銜,在維爾諾開保羅波烈專賣店,為富太太們做衣服。這份工作讓他們的日子稍微好過了一點,但母親深知,教育是改變命運的武器,羅曼的成長成才是她的終極奮斗目標。她讓羅曼學習社交禮儀、射擊、槍法、小提琴、舞蹈等上流社會的必備知識,卻擊碎了他想成為畫家的夢想。她認為畫家一般都是窮困潦倒,而作家則更具影響力,羅曼的寫作之路,便由此開始。
? ? ? ? 然而,命運又一次向羅曼母子發出挑戰。服裝店的生意雖然不錯,但富太太們經常賒賬,沒有資金周轉,生意便難以維持。母親不服輸,上門討要工錢,結果不但沒有要回工錢,還被富太太輕蔑地羞辱,轟掃出門。這一幕被羅曼看見,他氣憤地撿起石頭砸破了那家人的玻璃。
? ? ? ? 服裝店最終宣告破產,母親安靜地坐在屋角。為了讓母親高興一點,羅曼紳士地邀請母親跳舞,一向堅韌強悍的母親輕聲拒絕,流露出少有的疲憊與柔弱,她微笑著觀看著羅曼的獨舞,想象著兒子的未來,打算著即將要走的路。當殘酷的現實一次一次向他襲來,當母親用瘦弱堅硬的臂膀為他擋風遮雨,用至情至性的溫柔鼓勵他向目標努力,年幼的羅曼終于懂得全力以赴去奮斗的意義。(引入畫面配音36:45-36:56)“我發誓要扭轉局面,讓世界為媽媽臣服,讓她的犧牲有意義,要配得上她,我愿致力于這個目標,貢獻我的一生。”
? ? ? ? 人生沒有末路,看似不堪的絕路也許正是邁向艷麗風景的推手。波蘭已經無法生存,母親帶著羅曼輾轉來到了法國尼斯,那里有廣闊的地中海,一望無垠,新的環境讓母親和羅曼的心一下子明亮起來。因為母親做過演員,口才不錯,得到了一家當鋪老板的賞識,為她介紹了一份銷售的工作。有一次她成功賣掉了一棟樓,主人讓她將其改造成旅館,并交給她經營。母親對經營一竅不通,但她勤奮、勇敢、能吃苦,很快便讓旅館走上正軌。在尼斯的日子,充滿了平靜與安寧。
? ? ? ? 轉瞬間幾年過去,羅曼由少年成長為青年。生活在改變,母親也在漸漸老去,而唯一不變的是母親對羅曼的期望。她讓羅曼堅持寫作,可羅曼卻因為他的小說幾次被出版社拒絕而失去信心。直到有一天在菜場,母親毫無征兆地暈倒,他才知道一向如戰士般剛強的母親已患糖尿病兩年,而他卻一無所知。看著日漸憔悴的母親,他深深自責,再次下定決心,不管多苦多難,都要完成母親對他的期望。
? ? ? ? 于是羅曼踏上了巴黎的求學之路。雖然母親不在身邊,但會定期打來電話鞭策他不要忘記寫作。終于,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說《風暴》登報,他高興地抱著鮮花回家與母親分享。然而不是每次付出都有回報,除那篇文章之外,后面的投稿都石沉大海,再也沒有被選登,原因是他的文章過于文藝,不符合出版要求。面對母親的詢問,羅曼撒謊說自己換了筆名,因為他不想讓母親傷心失望。
? ? ? ? 1938年,戰爭爆發了,母親讓羅曼去刺殺希特勒,她覺得羅曼從小就是個神槍手,肯定能成功,她希望兒子能夠成為一個有正義感有擔當的人。但在羅曼臨走的前一天,母親就后悔了。(影片08:15-08:26)
? ? ? ? 在親情和正義之間,母親找到了一個折中的方法,讓兒子去當飛行員。母親在來信中說,當你帶上軍銜成為中尉,這只是你成名的第一步。每一次訓練羅曼都非常認真,他有信心達成母親的期望。然而在公布軍銜時,將近300人的軍官中,唯獨沒有羅曼的名字。長官告訴他,因為他是猶太人。為了不讓母親傷心,羅曼撒謊說自己是因為勾搭上了長官的妻子,所以被處分,才沒有得到軍銜。沒想到母親竟然笑了,因為她覺得兒子是300人軍官中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
? ? ? ? 隨后,羅曼回到部隊,戰爭爆發了,羅曼作為軍人前去打仗,臨行前卻接到電話,母親病倒了,于是他急著趕回 來看望母親。病床上的母親面容憔悴,卻依舊不忘鼓勵羅曼。她拿出稿紙告訴羅曼,就算在打仗,也一定要堅持寫作。羅曼趕回戰場,將母親的照片貼在飛機上警示自己,不能忘記母親的教誨和期望。白天,他在槍林彈雨中求生存;晚上,他奮筆疾書認真寫作。母親的信件一直沒有斷過,每一封都是對羅曼的鼓勵和關心,讓羅曼充滿奮斗的動力。三年后,羅曼的小說在英國出版,這份成就讓他苦盡甘來,重獲新生,他急切地寫信將這一喜訊告訴了母親。然而母親在回信中說:“記住,你已經不需要我了,你已經長大,不再是個孩子,兒子,要快點結婚。”信中只字未提小說出版的事,這讓羅曼心生困惑。
? ? ? ? 相對于文學,羅曼知道母親對他戰場的期待更高,他希望成為一名英雄,來回饋母親深深的愛。在一次戰爭中,一名隊友不幸中彈傷了眼睛,羅曼堅持指揮盲眼飛行員安全返航,這一任務是英國皇家空軍史上首例,羅曼也因此被戴高樂將軍授予自由十字勛章,贏得了榮譽和軍銜。
? ? ? ? 然而,再高的榮譽都比不過母親的一個微笑。帶著文學成就與軍隊榮譽,羅曼迫不及待地回到尼斯的旅館見母親,而旅館卻換了主人。他找到母親的主治醫師,才知道一個殘酷的消息,母親已去世三年。這三年收到的信件,都是母親在臨終前忍著病痛提前寫好再托人寄來的。即使生命垂危,母親也要想辦法延續對羅曼的愛。250封信,支撐著羅曼的信仰與追求,讓他咬緊牙關歷經苦痛、不斷挑戰極限成就自己,然而當他滿載榮譽而歸,母親卻離開了,他心中的燈滅了,只剩下一片荒蕪。
? ? ? ? 影片最后,是病痛中的中年羅曼與妻子坐在公園長椅上對話的場景。歷經鋼鐵熔鑄般的磨煉,羅曼功成名就,他達到了母親的期望,實現了童年的諾言,成為作家、將軍、法國大使,穿上了倫敦定制的西裝,而他的內心深處,卻空缺了。青春歲月里,母親的嚴格曾讓他感覺失去了一部分自我;而立不惑之年,他才真正明白在殘酷的社會現實面前,在底層的欺辱與壓迫面前,在窮困與漂泊面前,不流汗不努力,不流血不強大,意味著什么!意味著被命運的黑洞摧殘吞噬!戰爭動亂年代,母親的勇敢與堅毅閃爍著人性的光芒,照亮了羅曼人生的方向。她偏執得近乎歇斯底里的外表下包裹著一份深沉濃郁的愛,治愈了童年羅曼面對陰暗社會的恐懼,引領著他一路前進,教會了他如何生存。榮譽與成就,是目標,而途經的艱辛與不放棄的意念,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 ? ? ? 正如母親在信中所寫:“親愛的兒子,我們已分別多年,但愿你歸家以后,能夠原諒我,我也是別無選擇,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你需要我。”在有生之年,我的責任是傾盡所有為你保駕護航,你只管乘風破浪、凱旋歸來。而羅曼,早已讀懂母親的內心,他說:“生命中再出現的女性,可能都沒有辦法比得上母親,因為母親給予我的,我已經甘之如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寫于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