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自詡文藝女青年又有點逗比屬性的的我來說
自打聽說韓寒在拍這部《乘風破浪》時,就非常地期待。
知道韓寒這個人,不是因為他的書,而是那時他經常來我們那參加拉力賽,愛吃當地的特色小吃。
所以問我為什么期待,大抵和家鄉有關系的人,總顯得那么親切些。
而韓寒的兩部電影都出現了其家鄉:亭林鎮的影子。
而電影中有年代感的古樸小鎮和不用力過猛的笑點著實給了我一個回憶殺。
90年代初出生的我,對90年代其實沒有太大的記憶。唯一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連續下大雨,洪澇災害頻發,我們家也未能幸免,房子被洪水沖垮,一籌莫展之際,舉家搬遷至鄰居家避難,在親戚的資助下蓋了新房,而后是父母的大吵大鬧到而今的小埋怨式的愛情,親情。那些年代,那些事,是我們家的困惑。
學歷史的我知道,90年代的中國其實并不太平,社會主義老大哥蘇聯解體了,中國變為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一時間成為眾矢之的。民眾的思想開始動搖,資本主義代表國家——美國可以肆意轟炸中國駐外大使館。第一次海灣戰爭爆發。97年東南亞發生了經濟危機。那個年代,是國家的困惑。
而小鎮的青年呢?動蕩的局勢,全球化的發展,信息時代和科技時代撲面而來。營運而生了BB機、KTV、電影院、電腦......每個人都開始了他們的迷茫和困惑。
小馬有他的困惑,程序編程的職業被視為無業。電腦比不上BB機,整些無聊的夢想不如屯BB機賺錢。他堅信世界會變,可是小鎮的人怎么可能懂。他困惑,他覺得他與他的幫派格格不入,幫派有他沒他都沒有差別,他是幫派最不顯眼的那個,是未來可能賺得最少的那個。
可是他也許并不知道,玩游戲,他是臉上唯一沒有被畫“正”的人,可見他腦子的聰明。離開小鎮,他一定會被外面瞬息萬變的事物所吸引,并證實他的猜想是正確的,世界終會改變的。無處安放的騷動也將在外面的世界得到安放。小馬告訴我們,有困惑的時候,不妨去外面闖闖。
六一,不論是敵是友,都被視為兒童。連綁架六一,混混們都覺得可恥,不是他們尊老愛幼,只是他們都覺得他傻,不與傻子論高低,是他們對六一的不屑。而讓六一困惑的是,喜歡的人不喜歡自己,連兄弟都說自己傻,說不出他身上哪怕一個優點。六一傻嗎?是真傻!但沒有人不愛這種人,執著的人,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人。也許六一的死才讓大家發現他身上的那股優點:執著的傻勁,夠義氣的傻勁!
小花她一直缺少父愛,是正太從小陪著她,讓缺少父愛的她有一絲慰藉。她愛正太。但她困惑,她知道不安分的正太不會是個好父親,她不想自己的孩子像自己缺少父愛,一邊是愛的人,一邊是孩子。但她別無選擇,她習慣正太對她的好,她不可能離開正太,但她也無法改變正太,她愿意為此一搏,嫁給了正太,最終正太還是在她生孩子的時期入獄了,而她也終究產后抑郁而死。她把生命獻給了90年代,一個敢愛敢恨的人,一個一生不那么順的人,奈何只是曇花一現。
正太是個混混,卻是個深受香港片影響的正義小混混,他行俠仗義,幫人追小偷。他收人保護費,卻幫忙維修。更確切的說他是個單純的人,他希望KTV只唱歌,桑拿房只洗澡。進他的幫派都要過大嫂這關,也說明他怕失去小花。他誓死保護的是小花的歌舞廳。他不顧大火,搶救的是自己和小花的結婚錢。他努力開辟事業,只為給小花更好的未來。而在兄弟為他赴死和對小花的承諾中,他困惑了,一個自己抹不掉的義氣,一個深愛的女人。他還是選擇去為自己的兄弟復仇。最后還是負了對小花的承諾,他注定不能給小花安安分分的未來。
而他卻將這份無法悔恨的執念強加在了自己的兒子身上,希望他好好讀書,不成。希望他找份安安穩穩的工作,不成。使自己與兒子的嫌隙越來越深。
太浪,他不理解父親為什么給自己取這么個浪的名字,也不理解父親為什么不支持他賽車。他極度想念母親,卻僅有母親的名字和墓碑給他懷念。在穿越到90年代,意識到小花即是自己的母親,卻掙扎困惑無法改變母親的命運。即使告誡父親不要惹事,也無濟于事,事情總會按它本該發展的方向走,他無法改變事實,他只能靜靜看著,讓老天來安排自己在這場游戲中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但結尾,他終于懂得了父親,他也終于能夠叫小花一聲媽咪。
這是韓寒給的彩蛋,也是我們的希望。我們都希望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然后現實依舊殘酷,像小花,像六一。沒有人的人生一帆風順,卻有那么多的人在與海浪的殊死搏斗中乘風破浪,看到海平面升起的第一縷太陽。
這是我對《乘風破浪》的理解。2017,愿你的困惑和迷茫終能乘風破浪!
作者介紹:小九九,悶騷摩羯女,2017,她要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