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書中前言所說,談論讀書法的書不勝枚舉,這本集合了民國時期二十余位大師級人物的讀書感悟,無論各自寫的什么主題,都可以看出是用心之作,很多文章至今仍值得參考。
雖然都是談讀書,但各人的重點卻不同,有的談的是讀書的功用,如胡適的《為什么讀書》;有的偏重讀書的方法、經驗,如胡適的《怎樣讀書》、馬寅初的《余對于讀書之經驗》和豐子愷的《我的苦學經驗》;有的講讀什么書,如陳鐘凡的《讀什么書》;有的強調按興趣讀書,如楊衛玉《讀書與興趣》;有的論述讀書對寫作的幫助,如章衣萍的《作文與讀書》;有的還介紹了學習外語的方法,如林語堂《怎樣研究英語》;還有的則兼而有之,如江問漁的《對于讀書問題的我見》,洋洋灑灑如做論文般詳述了關于讀書的眾多問題,值得我們像研讀論文一樣對待。
重點總結如下:
1.讀書的功用——求知識、求進步、為做事、為做人。 ——胡適《為什么讀書》
2.讀書的方法:
1)專門的學問要“精”: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胡適《怎樣讀書》
2)旁搜博覽,致其知而后讀;—— 胡適《怎樣讀書》
3)多讀、多看、多做、多想; ——王云五《怎樣讀書》
4)重視目錄、序文、索引。—— 樊仲云《怎樣讀書》
3.讀書的經驗:
1)專心、勤筆;—— 蔡元培《我的讀書經驗》
2)讀得熟、讀得多、讀得懂;克期讀完;不懂就問;—— 章衣萍《我的讀書經驗》
3)作息有時;跑山與冷水浴;摘取精華;
隨時留意、詳細筆記;不堆積、按部就班;
利用機會(碎片時間);立志:以讀書為目的;
繼續努力:毅力;—— 馬寅初《余對于讀書之經驗》
4)四要:深入、懷疑、虛心、耐煩;
四忌:疏忽、空泛、盲從、武斷; ——潘仰堯《讀書方法》
5)用機械的方法、下苦功; ——豐子愷《我的苦學經驗》
6)不照古法、學不躐等、不能務外、
不尚強記、不可貪多; ——程瑞霖《個人讀書的經驗》
7)擇書標準:是否所需、能否克期;
讀完工作:表解分析、摘錄要點、評論;
三戒:盲讀、浪讀、死讀;
四要:與物的觀察相印證;與事的體驗相融合;
配合目的、時間和需要;思行合一;—— 江問漁《對于讀書問題的我見》
其他還有一些值得借鑒的經驗、方法,雖然大多數道理都很淺顯,難處在于要知行合一、身體力行,前人已經把經驗傾囊相授了,剩下的只能靠后來者勤學苦練。正如陸游詩中所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書中很多大師舉的例子非常有趣,引用的名人名言也多發人深省,為文寫作,也值得借鑒。書中一些近代和現代的用詞差異還比較明顯,如“智識”現作“知識”,讀時發現此類細節,很有趣味。書的編輯質量略有瑕疵,有幾處原作者的謬誤沒有給讀者指出或解釋清楚,個別處還有英文、標點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