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關于上班與不上班,馮侖和楊石頭的訪談很有意思。
楊石頭:我覺得中國日后會有三種人,第一種叫價值提供者,比如律師、設計師、攝影師,當他做得越來越優秀的時候,單位時間內的價格就貴了;第二種是價值整合者,他能把很多東西組合起來,運用「1+1=11」的模式來盈利;第三種是價值放大者。
馮叔:對多數人來說,得先經歷一個上班的過程,但是具體需要多長時間,因人而異。
楊石頭:現在的銷售、傳媒等產業鏈都實現了互聯網化,下一步就是組織體互聯網化——沒有公司與雇員,但是有平臺與任務。整合別人是能力,被別人整合是價值。如果整合不了別人,也擔不起任務,那就只能上班。
馮叔:上班和不上班,哪個更快樂?
楊石頭:應該是上班快樂,如果人長時間不上班,就會發現人生的導航不見了。因為在工作中有 3 件很重要的事,第一,安全感,它可以讓我們抱團取暖的;第二,存在感,比如誰做得很好,得到了表揚和支持;第三,優越感,在工作環境中,我們往往會因為能力比他人強而產生優越感。
馮叔:說得很對,如果人持續不上班的話,就會失去你剛才說的三點。可如果我上一年班,玩三個月,然后回來再上半年班,這樣是不是比較幸福?
楊石頭:那要看人的特性,西游記取經的五個人,包括白馬在內,八戒、沙僧、悟空、唐僧,馮老師你根據喜愛程度排個序。
馮叔:悟空第一,白馬第二,八戒第三。
楊石頭:喜歡悟空的人,其關鍵在于自我實現,收拾他的方式就是閑置他,讓他志不能伸;喜歡白馬的人,內動力是歸屬,在這群團隊中,他們的幸福感最強;八戒喜歡吃、喝、玩、樂、逛,喜歡八戒的人比較注重自己的生理需求。
楊石頭:您會給什么樣的員工加薪升職?
馮叔:企業管理者也好,領導也好,我們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員工給我們意外驚喜——完成老板沒吩咐的事,但這樣的人不多。
楊石頭:假設我是一名工作一年還沒加薪、升職的員工,您覺得我是哪一方面出了問題?
馮叔:從我們 50 后的角度來說,員工來問這個問題,就是不能加薪升職的原因。
楊石頭:都說 20 歲看可不可教,30 歲看可不可用,40 歲看可不可捧,50 歲看可不可敬。在可教的階段,當他問你問題,只要你開口支招,你就是帶著「孺子可教」的方式在吸納他。另外,員工如果沒有一個自律的環境,會導致間歇性的躊躇滿志和持續性的混吃等死。
馮叔:是讓員工坐班工作效率高,還是讓員工自己選擇辦公地點的工作效率高?
很多員工因為怕遲到扣錢,即時到了電梯口也很著急,一般人每天有 3.5-4 小時在路上,可是 3 小時對于一個人的一天很寶貴。所以后來我們取消了上班時間,讓員工決定自己的下班時間。現在如果能通過互聯網把工作完成,不去上班也是可以的。
楊石頭:但必須有個前提,要先有一個「機」才有這個「會」。只有自個兒的「金剛鉆」自成體系,才有機會通過遠程系統來連接時間。
馮叔:的確,這樣可以讓社會上的資源更好、更快地組合,尤其是最富裕的人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