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賴建平老師講的是宋史中的《破甕救友》:
? ? ? ? ? ? ? ? ? ? ? ? ? ? 破甕救友
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
這部分文字,看起來與破甕救友沒有關系,其實是在為后面做鋪墊。司馬光之所以能急中生智,快速救人,是因為他讀書多的緣故。
救人這部分是這樣寫的: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司馬光讀書多,思維活,這是他的特色。寫人物就要寫出特色。
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年輕的時候,想拜文學大師福樓拜為師。莫泊桑被福樓拜帶到馬廄里去,分別用一句話把馬廄里的每一匹馬的特點寫出來,就可以拜師了。
這是因為在普通人眼里每匹馬都是一樣的,而在作家眼里,每一匹馬都各有特色。人也是一樣的。
文中寫“眾皆棄去”,如果反過來,眾皆救之,又會如何呢?我們來看:
一兒,名曰項猛,乃是霸王項羽之后裔,家中僅有三畝地,雖貧,但為人仗義,猛曰:“速速取一盆來,予我舀水,水排盡,阿沛即可活之。”光即刻回應:“待汝舀盡,阿沛即溺之!”
“吾有一計,可救阿沛。”發話者名曰艾銘,乃是一從七品小官之女,其曰:“投蹴鞠于甕,浮于水上,令阿沛抓之而起,何如?”光又日:“現無蹴鞠。”
一兒笑曰:“爾等皆為愚者也!”眾兒視之,乃是富家子錢貫,生來自大。貫曰:何不令其扶甕而上? ”眾兒怒曰: “如可自救,何須求救?”貫不言,退去。
項猛是項羽的后代,力大無比,想憑借力氣救人;艾銘是女孩子,想把蹴鞠投入水中,用取巧的方法救人;錢貫是富二代,喜歡用下命令的辦法。
這三個人物受到家庭的影響,名字、想法、語言與行動都各具特色。人物形象就樹立起來了。
還有哪些小伙伴也想救人呢?鏢師的孩子可能會這樣救人:
秦勉,鏢局老大之子,秦舞陽之后。望眾小兒曰:“汝等且看好了!吾一拳擊之,此缸必粉碎......”話畢,擊之,惜未破。
鐵匠的兒子,辦法就與鏢師的孩子不一樣了:
“吾知矣!”眾小兒望去,乃是鐵匠之子干勇,干將之后,性烈。其欲抱薪點火,日:“燃薪于甕下,甕破,水迸,兒得活。”光急攔之,曰:“甕未破,兒已死耶!”
受性別影響,女孩子與男孩子不一樣:
一女童沖出庭院,日:“吾去喚父,父至,兒必得活。” 光曰:“待令尊至此,兒必溺之!”女童哭之曰:“那可怎生是好?”
這三個人物作為司馬光的配角,秦勉是鏢師的兒子,喜歡用武力解決問題;干勇是鐵匠的兒子,天天與火爐打交道,救人也想用火;無名女童想向大人求救。每一個人物形象都寫出了自己的特色,很鮮活。
這節課的知識點:
人物特色與家庭、職業、性別有關,并且從言行舉止中體現出來。
作業:
還有哪些家庭的孩子,可能會想辦法救人?請你來寫一寫。注意寫出人物特色。
交作業:
小石頭乃石匠之子,胖而憨厚。其急急曰:“不如以石填甕,使兒踩石而上,或可得活!”光曰:“怕反砸傷兒矣。且兒溺水而慌,如何理智踩石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