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我的公考經歷吧。17年國考138.6,輸在了面試;廣東省考128,筆試第一,面試第二,上岸了。
為什么選擇公考這條路呢。其實高考填志愿時,自己也從沒想過會走體制這條路,畢竟這種很可能一眼望到頭的生活在那時看來挺可怕的。然后到大三下學期,開始審視自己,思考今后的道路,發現自己還是喜歡相對安逸、規律的生活。后來在備考過程中,隨著對公務員的不斷了解,越發覺得,這就是最適合我的職業。所以,這就是我一直沒有找工作,一心一意考公的原因。
說下如何備考。很多人問的一個問題就是要不要報班,我的話,從國考到省考,只報過國考的面試班,但是會看些視頻課。不過我覺得還是看個人吧,如果時間經濟允許,自制力不強的話,報個班肯定是有好處的。像我一個人去圖書館,一個3小時的視頻我可以看一星期。但是報班也要慎重,大機構不一定就好,最好是有上岸的人推薦,不然教的不好,申論可能會害了你。至于備考時間,兩三個月應該足夠了。公務員考試和我們以往參加的考試有點不同,它不需要你有專業的知識,但需要你什么都懂一些。它更多考察的是一個人的綜合能力,考你的邏輯思維、知識儲備等等,這些東西我們在過去十幾年的學習中基本定型了,短時間也很難提高。題都不難,給足你時間應該都會做。但要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盡可能的把題做完,還要保證正確率,這就要考你的思維能力了。備考,只是為了讓我們學習一些答題方法,找到考試的感覺,所以并不需要很長的時間。我真正開始準備國考,應該是在考前兩個月,特別是在出公告后的一個月里。提前準備當然好,你可以先看看視頻嘛,但人都是有拖延癥的。建議你先做套真題,這樣會讓你對公考有個大致的了解。國考的題比較變態,不妨先做套省考的題。還有就是,可以看下往年的職位表、報名人數和分數線,提前知道下自己能報什么部門,競爭程度如何,需要考多少分,心里有個底。至于需不需要關注時事熱點,如果你之前都沒有這個習慣,那我覺得對筆試影響不大,但是對后面的面試會有很大幫助。
下面詳細說說行測和申論。
行測,我就是自己做題,做各省市歷年的真題。國考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65分,省考是75分(今年省考例外,機構給出的難度系數大于國考),每次做題我都會朝著這個目標來。前期我是用粉筆APP刷題,考前兩星期開始做紙質版的真題,紙質的感覺還是很不一樣的,要提前適應下考場。我平時做題都是提前10分鐘停筆,做不完就蒙,要預留涂卡時間。做完題,就用粉筆APP對答案,因為里面有個全站平均得分,我給自己定的最低目標就是,至少要高過平均分吧。行測,國考沒看過視頻,省考看了,但用處不大。里面講的方法和技巧是很好,但到了考試,時間緊迫,平均50秒就是一題,根本想不到用什么快捷的方法,還是用自己的笨方法。可能是因為我比較拖,考前才看完視頻,一些方法還沒有做題鞏固,但有幾個小技巧還是有用到。這里比較容易提高的模塊應該是判斷推理和資料分析,也是最不能丟分的。言語理解感覺練再多還是沒用,語文的東西已經定型了,該錯還是錯,這次省考我就錯了一半言語。相反,最難的資料分析我倒只錯了兩個,靠的是一些蒙題技巧和運氣。判斷推理看看視頻我覺得還是有用,它會幫你總結規律。數量關系,國考我是直接放棄的,思維不夠快,在考場做不出來,但省考會簡單很多。另外廣東省考會考物理,建議提前復習下,特別是文科生,我是考前一晚復習的,失分慘重。我的做題順序,除了數量關系跳過,其他都按照試卷順序,做完一個模塊就涂卡。
申論,我兩次申論考得還不錯,但我平時基本沒有練習過。如果你能堅持一星期寫一套申論,我真的覺得你挺了不起的。國考時,考前一星期看了個視頻,是講解16年國考申論真題的,對我幫助很大,讓我大概知道申論的閱卷規則,應該怎么答。成績出來,申論69分,讓我很驚訝。雖然最后面試沒過,但是這次國考對我幫助最大的,就是讓我清楚了申論該怎么寫。一個字:抄,當然這個抄是講方法和技巧的。申論和我們的語文不一樣,它不是主觀題,是客觀題。包括大作文在內,都是客觀題。所以,你文采再好,時事積累再豐富,只能幫助你錦上添花,并不能幫你寫好申論。除了作文,其他的小題,答案都從材料中來,需要你去摘抄里面的關鍵詞關鍵句,至于怎么抄,看視頻去吧,它比我講的詳細。然后是作文,為什么說作文也是客觀題呢,因為申論它并不需要你來教他怎么做。作文里面的中心論點、分論點、對策都是可以從材料中直接進行歸納總結的,在這個前提下你可以提一下你的觀點。但如果你把它當成高考作文來寫,通篇都是你自己的觀點,即使寫得再好,也沒用。申論批改和高考改作文一樣,評卷老師30秒就一張卷,沒時間認真看你的東西。所以,不妨先學會寫好標題、開頭結尾、還有每個分論點吧。你的中心論點,分論點最好都采用開門見山的方式。申論里面沒有廢的材料,如果某則材料前面的小題你都沒有用到,很可能作文就需要涉及到它。有了這次國考的經歷,后來省考寫起申論我就輕松很多,省考是65分。所以,申論建議你一定要先看看視頻。另外,如果你剛開始接觸申論,不要去看網上的參考答案,有些真的很離譜。如果可以,找個申論實戰大神幫你看看,或者,我覺得粉筆的答案還是挺靠譜的。
最后,提幾點建議。如果你決定要參加公考了,并且是和我一樣,不是隨便試試,而是真的想走這條路的,不妨結合自己的實力,認真想想,劃個明確點的目標。想考去哪個城市,能不能接受回縣城、回鄉鎮?基于公務員這份職業的特殊性,你考到哪里,基本就會在那個城市定居。所以,不妨想的長遠些。臨近畢業工作沒定時,都容易慌,容易病急亂投醫。我在還沒上岸的時候,什么都想去考,公務員、事業單位、農信社,廣州的、深圳的,甚至外省的公務員我都關注了,這就有點本末倒置。之前一頭扎進公考隊伍,志在必得的樣子,其實心里還是沒什么底的,特別是看別人都不斷找到了工作,就很捉急。所幸,國考的分數給了我底氣。每次動搖的時候,我就拿國考激勵自己。后來省考雖然筆試第一進面,但其實依舊沒底,因為面試和答辯撞在一起,學校各種事情拖著,沒時間報班也找不到人練習,只能吃老本。面試完我跟周圍人,包括家人,說我已經準備再來一年了。那時是真覺得自己沒戲了,并且因為國考的那次失利,這次還挺平靜。后來結果出來,上岸了,很意外。
其實工作以后我才明白,考公無非就兩個選擇。一是往大城市去,二是回到自己的家鄉,或者離家近的地方。大城市的公務員群體年輕人多,機會也多,不像小地方那么復雜,只要你有能力,而且廣東這些大城市的待遇也還可觀。回家的話,你可以過上一個相對安逸、穩定的生活,不用那么折騰,其實出來社會打拼個一兩年,慢慢你會覺得,人能平平靜靜的這么過一輩子也挺幸福的。
另外,我覺得國考很多人都是抱著為省考練練手的心態,其實準備并不充分,所以如果你用心準備了,很可能就把握住了機會,反正我當時是這么想的。相比于省考,我是比較喜歡國考的,因為國考比較難,省考簡單,比較沒有區分度,拉不開分,可能更難。所以,如果有合適的崗位,就好好準備吧。不算市考,一年也就兩次機會,想上岸就都要把握住。報名的時候,盡量選擇限制條件多的,不要被報名人數嚇到。招一個人的職位,100多人報名其實和1000多人沒什么區別,你會發現最后的分數都差不多。因為公務員考試就是前面那幾個有實力的人在競爭,后面人再多都是炮灰。像我國考開始是想報深圳海關的,看到兩千多人報名就退卻了,后來報的河源海事局是100多人,但最后分數線卻比海關還要高。不過人多,遇到考霸的幾率也會更大。
公考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個人成功,就有更多的人失敗了。有人一次就上岸了,有人考了很多年還在堅持著。但我相信,努力總會有回報。從國考到省考,我一共通宵失眠了四次,分別是國考的面試,省考的筆試、面試和體檢,也不是緊張,可能就是過于重視,導致精神亢奮吧。不管怎么說,謝天謝地,這種情況不用再來一年了。你要相信,考不上,不是你實力不行,運氣也占很大成分。你會發現,很多人比你低十幾二十分,卻考上了個比你更好的部門,而你進面都沒機會,這種情況多的是。也許是上天覺得你并不適合當公務員,為你準備了其他的道路。Anyway,希望你們都能順順利利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