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還沒有看過《湄公河行動》,估計都要跟不上聊天節(jié)奏了。
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張涵予、彭于晏主演的《湄公河行動》憑借良好口碑,最終逆襲張嘉佳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郭敬明的《爵跡》,完成票房趕超。
導(dǎo)演林超賢為這部血性動作片準(zhǔn)備長達三年,劇本修改多達二十幾版,更是為了增加角色可信度,特意設(shè)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由于戲中女友染上毒癮自殺,彭于晏扮演的緝毒警選擇背井離鄉(xiāng),穩(wěn)扎金三角痛擊毒販。
但是,這里有個天問,有彭于晏當(dāng)男朋友,姑娘你還吸什么毒啊?!
一
今年3月,出生于1982年的彭于晏過完了自己的34歲生日。這個年紀(jì),已經(jīng)不屬于小鮮肉,他自己也說不希望再被別人叫小鮮肉了。
但他偏偏擁有一種少年的天真,眼睛靈動,肌肉緊致,這或許是常年運動帶來的年輕。
《湄公河行動》是他今年以來的第5部作品,前面有《奔愛》《我的特工爺爺》《寒戰(zhàn)2》《危城》,12月還有一部張藝謀執(zhí)導(dǎo)的《長城》。
在所有的中生代演員里,彭于晏或許是和影帝合作最多的一個。
拍《激戰(zhàn)》,搭檔張家輝。
拍《寒戰(zhàn)》系列,和梁家輝、郭富城、周潤發(fā)飆戲。
拍《危城》,對手是劉青云古天樂。
拍《湄公河行動》,又是和張涵予一起。
即使是張一白被批得體無完膚的那部《奔愛》,彭于晏也是和章子怡演對手戲。
好演員總希望和好演員飆戲,因為演戲需要反應(yīng)。而和頂級對手過招,總會吸取養(yǎng)分,從這點上而言,彭于晏而今的資源,無疑是極佳的。
這不,出演《寒戰(zhàn)》時,彭于晏就曾表示自己壓力很大,“我會提前想很多種表演方式,但當(dāng)我在現(xiàn)場看到家輝Daddy給我的眼神,那一刻我就本能地做出這個角色該有的反應(yīng),所以要感謝Daddy提升我的表演。”
在那些電影里,彭于晏從反派到正派,從小生到硬漢,演技日漸長進,已經(jīng)具備市場說服力。
二
而今的彭于晏不該編排入小鮮肉,但在成為今天的彭于晏之前,他確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偶像。
因為長得好,彭于晏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就接演廣告,直至小學(xué)三年級。后來,因為父母離異,他跟隨母親移居加拿大。
如果不是2002年外婆逝世,大學(xué)主修經(jīng)濟學(xué)的彭于晏今天或許會是一個走在加拿大街頭的普通上班族。
但那年,他回臺灣奔喪,遇到了小時候接拍廣告認(rèn)識的導(dǎo)演楊大慶,應(yīng)邀出演《愛情白皮書》正式出道。那部偶像劇里還有年輕的余文樂、楊丞琳和范瑋琪。
偶像劇之于彭于晏,是他最初立足娛樂圈的基石。
那時,臺灣偶像劇風(fēng)行大陸。他順勢而上,奔波大陸臺灣兩地,合作演員的名單上有張韶涵、阮經(jīng)天,也有大陸的胡歌、陳龍等。
胡歌的成名作品《仙劍奇?zhèn)b傳》中,彭于晏扮演唐鈺小寶,上演了一段凄美愛情。
但想象中的大紅大紫沒有出現(xiàn)。
自2002年開始的偶像劇生涯,除去2007年的《我在墾丁天氣晴》讓他提名金鐘獎男主角獎之外,一切根本不值一提。
他周旋于配角,也出演過主角,始終沒有真正紅起來。
遇到了瓶頸的彭于晏,又因為發(fā)展理念不同與經(jīng)紀(jì)公司提前解約,試過一年只接了一部戲。處于低谷的他萌生退意,打算回加拿大。
三
也就是那時,彭于晏接到了《翻滾吧!阿信》的劇本,講的是體操運動員林育信突破困境獲得新生的故事。看劇本過程中,彭于晏甚至大哭了一場。
他沒有任何體操基礎(chǔ),1米82的身高也不適合訓(xùn)練,仍下定決心出演。運動員原型林育信是導(dǎo)演的哥哥,告訴彭于晏:“帥帥地從鏡頭前跑過去就可以了,其他的讓替身做。”
但彭于晏沒有,他選擇了從零開始練習(xí)。據(jù)南方周末報道,光是拍攝的前期準(zhǔn)備,彭于晏就扎扎實實地做了8個月。
“他每天早上六點多起床,吃過早飯就訓(xùn)練,一直持續(xù)到晚上七點。開拍前3個月,彭于晏更是每天練滿12個小時。”到最后,他學(xué)會了體操的六個項目。
最終,彭于晏憑借該片,提名當(dāng)年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影片也在臺灣拿下了8000萬新臺幣的高票房。
和彭于晏一起出名的還有他的肌肉。從那一刻開始,他終于成為了我們今日所熟悉的彭于晏,陽光健康,肌肉兇猛。
但《翻滾吧!阿信》更重要的存在意義,或許是讓林超賢發(fā)現(xiàn)了彭于晏。林超賢看完了《翻滾吧!阿信》,便找他出演了《激戰(zhàn)》《破風(fēng)》,以及今年的《湄公河行動》。
林超賢是這么說的:“這個年代很多人都想方設(shè)法用最短的時間做最多的事情,沒想到還有年輕人肯花大時間做一件事,我希望自己的電影中也有這樣的演員。”
肯花時間去做一件事的彭于晏:
拍《阿信》,學(xué)會了體操。
拍《激戰(zhàn)》,學(xué)會了拳擊。
拍《破風(fēng)》,學(xué)會了騎自行車。
他形容自己和林超賢的關(guān)系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因為“拍《激戰(zhàn)》,打得渾身酸痛;拍《破風(fēng)》,騎得心臟衰竭。”
但林超賢又是那么地相信彭于晏。對于那部后來代表香港地區(qū)沖擊奧斯卡的電影《破風(fēng)》,林超賢甚至想過,如果沒有合適的人選,那就把線全部砍掉,只留下彭于晏一條主線。“因為《破風(fēng)》考驗的不是演技,而是演員的意志。”
肯付出的彭于晏,最終成為了今日的彭于晏。《時尚先生》采訪彭于晏,問了一個問題:“若干年后希望別人如何評價自己”。他先是笑了,少頃過后回答:“希望可以聽到人家說‘我還蠻喜歡看彭于晏演戲的’,就好了。”
四
一個演員能成長到什么樣的高度,除了機遇,還要看自己。于彭于晏而言,最重要的是他肯愿意進步。
更淺顯一點說,是朋友圈盛行的一句話:“你怎么管理自己的身材就可以看出你是什么樣的人。”
一副好身材需要自律。抵擋美食,抵擋懶散,本身就意味著是在抵擋生命中的隨心所欲。
置身食色年代,他已經(jīng)自律得只要露肉或許就成功了一半。但這個男人,又不顯得膚淺。因為他,除了臉,除了身材,最可貴的是他身上那股上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