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文明的進化
人類歷史其實就是一條文明進化的過程!
人類社會文明的進化有兩條主線。
一個是人類使用能量的進步。
一個是人類使用信息的進步。
先講能量這條線:
能量即是一把衡量文明的標尺,也是一把解密文明的鑰匙。
在使用能量總量的背后,既反映出一種文明當時的發展水平,也反映出它能夠創造財富,或者動員戰爭的可能性。雖然能量不是唯一衡量文明水平的標志,但是它是一個非常方便實用的指標。
人類的快速進步是因為借助了外力,最初衣服就是一種幫助人類節省能量的外力,另一個重要的外力就是火的使用,或者說取火技術的發明,這是人類最初掌握的遠高于自身能量的能源。漸漸地,人類活動所獲取的能量就大于了生長和生存所需,也就能夠得以用剩余的能量改變世界。
在此之后,人類有了一系列的技術進步,都幫助人類實現了能量上0的突破,逐漸開啟了能量利用上的正循環,人類文明也就逐漸啟動了。
能量是按照以下這條線發展、進化的:
?從人力開始,在農耕時代人們開始使用畜力,比如,我們祖先使用牛進行農業生產,生產力獲得提升。歐洲之所以農業文明不如中國古代,是因為歐洲只有馬,在農業生產上牛的畜力遠大于擅于運輸的馬力。
從畜力到自然力的使用,如各個文明都學會使用了水車,水利的運用比單純的畜力,更進一步提高了生產力。
農耕時代人類開始定居,馴化了谷物。我們祖先偶然發現了水稻有一個特點,如果在它快成熟時突然把水給它斷掉,水稻為了傳宗接代,就拼命長種子(谷子),一株水稻會長出好幾支稻穗,這樣一株水稻就可以獲得上百顆谷子,產量自然就高得不得了了。這是利用自然力獲得農業的發展。
蘇美爾人則發明了帆船,利用風能人類就可以遠行了,現在人類掌握了一種新的動力來源。這標志著人類利用能量的水平上升了一個臺階。
定居時代人類就發明了陶器,及以后的瓷器。這都需要很高的溫度和樹木,換句話說就是需要更多的能量人類才能發明陶器和瓷器。
在人類幾乎任何文明階段,最有效掌握動力的文明常常在那個時期文明競爭中處于優勢。以后英國人完成以蒸汽機為代表的工業革命之后,它所倡導的政治經濟秩序也就在世界開始普及了。
人類定居慢慢形成城市,城市是一種能量密度。大量的人口生活在一起,才能出現有效的分工,文明才能發展的比較快。
今天人類因為科技水平很高,獲取能量極為便利,因此只要很少的人從事物質生產就可以了,剩下來的人就可以進行科學研究,搞發明創造,以便將來能夠更有效地利用能量,解放更多的人,達到更高的文明水平,這就形成了更大的正循環。人類的科技發展歷程其實就是這樣一個不斷放大的正循環。
人類祖先艱難地開啟能量正循環的過程,也是能量這條主線逐漸展開的過程,在利用能量的效率上,人類開始越走越遠,能量的標尺也就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一直延展出去。
進入到蒸汽機為標志的工業革命時代,生產力極大地被激發出來,工業革命幾十年間生產的物質比人類歷史上創造物質的總和還多。
工業革命的本質是動力革命,因為工業革命之后相比之前,人類使用能量的水平得到了飛躍。其中的核心是蒸汽動力取代畜力和水力,機械代替人工。是多余的能量造就了工業革命。
但是以自然的能量資源煤作為蒸汽機的動力,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速,蒸汽機效率低下的特性開始顯現出來。人類又迎來了以電力為工業主要動力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這個既是能量又是信息的發明開始徹底改變人類的歷史。
從能量看,電力成為新動力。本質上,工業革命的實質就是能量的轉換革命。
從信息角度看,電的普及帶來了通信革命,電的發現使用僅200多年,卻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飛速的200多年。電成為現代生活的核心。
人類又發明了電池、交流發電機,標志著人類開始能夠利用新的能量——電能,從此進入了電力時代。
二戰時,人類又發現了新的能量——核能,美國首次爆炸了原子彈,其所釋放的驚人能量,讓人們認識了科學的威力。從核裂變再到核聚變,人類又制造了威力更大的氫彈(美國第一顆氫彈釋放的能量是1000萬噸TNT,相當于第一顆原子彈的幾千倍),一直到對核的生活利用。準確說,正是原子彈的成功,讓人們開始對科學產生崇拜,相信科技的力量。
核能量目前應該稱為人類從自然界中發現和使用的最大能量。
(對核的感情,筆者此處插一段。筆者所以叫核武子弟,是因出生、成長于我國西部第一個兩彈研制和制造基地,鄧稼先、王淦昌等科學家都在此工作生活過。父輩們對兩彈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荒原為席,天作帳篷,經歷過黃沙漫漫,寒風冽冽;有過困苦汶淚、荒野僥生;也有過核爆歡躍、青春激情。他們所參與的事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可歌可泣,共和國歷史上的濃墨重彩,讓中國人真正挺起了脊梁。在此向他們表達敬意)。
今天我們又開始步入了新能源的時代,電池的發明制造,電池的發明除了在科研和生活中有實際的用途,還證明能量是可以轉化的,人們可以改造和利用電了。
特斯拉生產電動車就是看到了能源危機的大趨勢,新能源既將成為人類生活的重要動力,也是未來新的商業機會。
從能量的利用歷史進程,到未來能量利用預測,你發現未來的趨勢了么?
下期講講人類利用信息的歷史過程。
小結:
人類文明史,從某一程度講,就是利用能量水平的提高的過程。了解這個過程,就是判斷文明發展趨勢,從而找準行業。
能量實質是宇宙大爆炸以來所自身攜帶的,只是被人類發現、創造和利用。
即將步入的智能時代,實質是信息換能量,自然的能量利用已經很難了,只能靠科技才能使能量利用提高。
人類信息文明的進化
人類歷史其實就是一條文明進化的過程!
人類社會文明的進化有兩條主線。
一個是人類使用能量的進步。
一個是人類使用信息的進步。
本期講信息這條線:
人類進步始于語言,語言是區別于動物的重要標志。
歷史上,我們的祖先智人之所以能戰勝遠比智人高大的尼安持人,就是因為智人可以進行語言交流,有了語言,人類就可以進行大的協作。
而尼安特人雖然高大,在身體上更有優勢,但卻沒有產生語言。
科學家曾模擬結果發現,尼安德特人的發音中沒有長元音。,尼安德特人的發音和現代人有很大差異,他們無法區分長元音和短元音,而這是現代語言的基礎。
動物就更沒法和人比了。它們碰到危險,只能發出一些聲音。而智人就可以通過語言告訴同伴“這里有老虎,危險,快跑”。
在戰斗中,智人通過語言進行協作,協作促使智人可以打敗、規避各種猛獸和高大的尼安特人。
人類曾長期生活在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時代。
語言是一種口語現象。語言的首要屬性是語音。不僅交流和語音有關系,而且思維本身也以特定的方式和語音建立了千絲萬縷的聯系。
語言也產生了文化。(而非文明,有文字才能說明有了文明。)人類長期處于口語傳播時代,希臘文明的《荷馬史詩》是靠口口相傳,幾十萬字是背出來的么?不是。
原來長篇的史詩不用靠死記硬背。行吟詩人編織史詩時,他們有全套的預制材料去拼裝鏗鏘悅耳的詩行,去組裝大段大段的詩歌,并有像我們相像的那么費勁。他們得心應手的預制件有套語、名號、程式、主題、場景,而且有些預制件還是可以自由伸縮的詞語,它們能夠靈活變化并嵌入有固定章節,音步和韻律的詩行。
千百年來,口語始終具有無窮的魅力。
在西方的希臘文化中,口語的魅力表現在繁復、細膩的修辭里。
蘇美爾人最早創立了文字。在這之前的原始社會出現了圖畫和圖畫式的象形符號。這便是文字的雛形。
四大文明先后創立了自己的文字,使人類進入了文明時代。相傳倉頡造字,鬼神哭泣。人類開始利用信息了解世界的密碼。
文字使詞語成為仿佛是有形的事物,我們的語詞看成是看得見的記號,等待人去解碼;我們可以看見并觸摸文本和書籍里印制的詞語。
語詞根植于口語之中,文字卻永遠把語詞禁錮在一個視覺領域,顯得十分霸道。
文字的出現和書寫系統的形成,人類文明開始疊加式的進步,文化和文明可以借助文字進行傳承。
由于文字的使用而產生的思維和社會結構的變化。
西方文化植根于字母,思維趨向邏輯思維演變。
東方文化植根于象形,思維趨向形象思維演變。
文字出現也使社會開始分化。能夠讀寫的是精英、僧侶階層,他們掌握了文字,從而掌握了話語權。
紙張的出現,使文化的普及開始實現。但最早使用的牛皮紙、獸骨還是不宜大量傳播。
蔡倫發明了造紙術,后來傳到西方。
紙張的廉價,促使文化廣泛普及有了可能。但手抄對文化的傳播還是有所局限。
直到印刷術的出現,文化才真正使普及有了可能。
中國最早是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雖然畢昇發明了泥字活字印刷,但并沒有真正普及。印刷術真正普及是德國人古登堡發明了鉛字印刷。
印刷術從此打破了精英階層對文化的壟斷。文明也更容易傳承。
電的出現,既讓人類開始在能量的使用上提高,同時加快了信息的傳播。首先是電報、電話的發明。
電報和電話意味著時間和空間控制人類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也是人類文明進程的重要里程碑。
互聯網的出現,使信息的溝通更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即使過去使用飛機傳輸信件最快也要一天的時間,互聯網時代幾秒鐘時間就可以完成。
互聯網對人類社會乃至商業結構都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讓天涯共此時成為可能,使地球村成為可能。
互聯網讓人類社會真正進入了信息時代,信息大爆炸成為今日時代特征。
基于科技的進步,人類進入互聯網時代的第二個時期——移動互聯,移動互聯讓人和人互聯。
現在,人類開始步入萬物互聯的時期,它不只是物和物的聯網,而是所有東西的聯網。
概括講,萬物互聯從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連接。相比計算機互聯、移動互聯,更是數量級的。將會有500億個設備互聯,保守估計,應該有今天電信市場規模的兩倍,即7萬億美元以上。
這就是行業選擇的機會所在。
下面講像投資人選行業一樣選行業。
小結:
1.?信息是以數量級發展、提升的。
2.?從電報、電話到互聯網的出現,人類步入信息朝代。
3.?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到萬物互聯,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相應的技術成為以后的趨勢。
4.?信息的本質是人調動、使用能量的能力。
像投資人一樣選擇專業
?01前瞻眼界抓住頭部
大家知道,法律、醫療、教育具有滯后性,既明天才能解決今天的問題。
而科技是具有前瞻性的,找準了趨勢就看準了未來。
未來行業的選擇性上面應該要有前瞻性,前瞻性體現在家長的眼光。
有句話說的好:
未來已經到來,只是尚未流行。
未來靠對趨勢的判斷。
還有句話科學思維闡述了成功的概念:時代是千位數、戰略是百位數、結構是十位數、努力是個位數。詳文可參考本號文章《人生算法讓拼多多黃崢三年身份逼進千億元》。
頭部入行從業者,是指早早進入這個行業,可能你沒有強大的技術和專業能力,如早期做阿里巴巴前臺,未來的發展也比一般人好。
頭部技術從業者,是指利用技術優勢進入這個行業,比如學習計算機后進入阿里巴巴,因為專業能力也能比一般人發展好。
現在已經流行,只是尚未消退。
頭部入行從業者,拼的是眼界
頭部技術從業者,拼的是能力。
要不你憑借眼界領先,要不你憑借實力進步。
02考察五個因素
家長選擇專業相當于投資人選行業,我們可以學習投資人如何選行業。
投資人投資會考察1000個項目,先淘汰300個,對700個仔細研究一下,選200個面談,最后篩選到30個進行項目討論,最后討論出5個經過投委會投票,能通過只有的2、3 個,敗多勝少。這是概率思維的不同,通過大數據提高獲勝的概率。??
選擇行業一般要考慮五個因素:
1、目標生態場景:對應產品、經濟體、行業、細分領域,如果從事教育是面對學生課外輔導的K12?是成年人?還是老年人?還是其它細分?如果從事餐飲,是堂食還是外賣?是線上還是線下?要從生態場景考察。
2、產品解決痛點:產品是針對哪類人群?哪類痛點?是男人?女人?小孩?一線城市?還是四五線城市?是高頻痛點,還是低頻痛點?痛點就是顧客的真實需求。
3、生態商業模式:用什么商業模式解決痛點?能否賺錢?用什么方式賺錢?賺誰的錢?能賺多少錢?商業模式要系統化考慮。
4、業務市場容量:是1個億的市場?還是10個億的市場?還是10000億的市場?不同選擇有不同的增長空間和發展瓶頸。
5、長期增長潛力:是10倍增長?還是 100倍的增長?同樣關乎未來的發展空間。
03AI和區塊鏈
對未來的判斷,總基于一些基礎假設,這些假設構成了我們判斷的錨點。
個人判斷:
兩三年內,Ai開始挑戰部分行業的技術壁壘,很多行業將消失或被邊緣化
五到七年內,區塊鏈可能重構人類信任彼此的方式,是生產關系的變革。
來自Ai顛覆,遠超你相像。
從2017年開始,Ai在每個行業突飛猛進。
有個數據,這個行業的投資額從2016年起開始翻倍增長,可以預見幾年內,很多巨頭的技術優勢將被打破,行業格局甚至將發生根本改變。
區塊鏈將重構信任的方式,是生產關系的轉變。
?區塊鏈可以降低信任成本,區塊鏈的加密幣是一段可編程的程序,這段程序帶著智能合約,可以按約定自動執行。
以前簽協議要幾個環節:
1、?法律依據。是依照英國法律還是中國法律?
2、?支付方式。是付英鎊、人民幣、港幣?匯率如何算?
3、?糾紛解決方式。爭端解決地在倫敦?香港?是通過法院還是仲裁機構?
在區塊鏈場景下,這些約定都不再必要。法律是智能合約,對賭標的也會明確,只要條件成立,合約會自動執行并進行清算結算。
這意味著,人類的關系會變得很簡單。
區塊鏈技術的進步意味著,你沒有必要把企業做的很大,很多信任成本高的環節都可以通過區塊的技術特征解決,成本很低。
整個移動互聯網是把商業模式平臺化,使得原本需要復雜信任機制的交易更方便。
區塊鏈則相反,是把平臺拆掉,凡是需要建立信任的機制都不需要了,智能合約自動就能執行。
據BiaNews統計,目前全球有29所高校設立區塊鏈相關課程,其中來自中國的高校有10所,位列首位。而美國和英國是最先開設區塊鏈課程的國家。
中國的高校有10所,分別為:中央財經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解放軍信息工業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
區塊鏈技術為價值自由傳遞而生,賦予了人們對資產絕對自主支配。
區塊鏈技術,用技術手段實現了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區塊鏈技術可以跨越國界使全球的任何人買到全球的任何資產,實現全球金融一體化。
有兩個行業選擇公式:
1、行業?=?產品形式+管理模式+商業模式?
2、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機器之間的關系?
總結起來就是:行業選擇要具有足夠大、稀缺性、穩定性、延展性。
大概率的確定性抵抗未來的不確定性
?
01兩點建議
建議一:
尊重年輕人,學習年輕人,融入年輕人,向年輕人請教!
新一代的財富是由新一代的年輕人創造的。
新一代的商業模式是由新一代的年輕人設計的。
新一代的游戲規則是由新一代的年輕人制定的。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游戲規則,新的模式由年輕人定義,父母應該尊重年輕人,向年輕人學習。
為什么要向年輕人學習?
過去知識的顆粒度是一千年才會變化更新,工業時代知識是一百年更新,后來知識是十年更新,信息時代,知識的更新、變化越來越快,信息的增加呈指數性增長。
大學里剛學的,出來可能就已經過時,又要重新學習,這是個終身學習的時代。
我們必須要時時清空自己的腦袋,才能接收新知識、新信息。
我們原先頭腦中所固有的東西,可能正是束縛你前進的繩索。
我們要主動學習,不要對沒聽說的東西視而不見,不去了解。
21世紀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識字不能閱讀的人,而是那些不肯忘記已有的知識,不能再學習的人。
不學習的人恐懼未來,學習的人擁抱未來、期待未來。
不學習的人恐懼變化,學習的人擁抱變化。
建議二:
用大方向大概率的確定性,來抵抗個人因素的不確定性
1、用歷史發展的必然性來抵抗個人成功的偶然性。
什么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性?
就像隨著望遠鏡的出現,天文學的確立,以及伽利略實證科學的開始,注定需要力學的誕生和引力的發現;智能的發展,技術的成熟,注定智能手機要出現。這是時代發展到了一定時期的積累,是大概率的必然性。
至于是牛頓、還是馬頓發現引力、創造力學,是喬布斯還是王布斯,制造出了智能手機,這是偶然性。
所以我們要知道,今天這個時代歷史的大方向是什么,未來是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無人駕駛、區塊鏈等,抓住時代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就是抓住了必然性的大概率。
至于是張三還是王四取得成功,那是偶然性。
如果手機智能時代,你還選擇模擬手機。這個方向的失敗肯定是大概率,連偶然性的成功都沒有。
所以,我們要用大方向大概率的確定性,來抵抗個人因素的不確定性。
2、大一開始,鍛煉自己捕捉未來的能力,關注賣水的行業。
無論什么行業,從大一開始思考未來是什么樣子?你要扮演什么角色?
很多人關注技術本身,而沒有關注水。
何謂賣水的行業?
美國最早淘金熱的時候,很多人都去淘金,可真正靠淘金發財的人不多,反而是賣水的人發家了,賣牛仔褲的發了財。
黃金公司你可能不知道有沒有傳下來,倒是賣牛仔褲的李維現在在世界各地還流行。
02孩子們的迷茫?
每個人都會有這樣一個困惑:
我之前一直想成為一個優秀的人,考上好大學,但可能一直埋頭前進,等我安靜下來我開始疑惑,我這么做都是為了什么??
我為什么要成為優秀的人?為什么要考好大學?
像是大家都這么干,我才去做的。
我在圖書館學習,從早學到晚,回家的時候就在想,我為了什么,好像這只是我這么長久以來養成的習慣,而不是我有很明確的動力。
老師你能說一下考好大學跟擁有更好的生活(主要指經濟上更好的生活)有什么關系嗎?就是為了回報家人,給家人更好的生活?
生命并不會因為物質富足而得到最終的幸福。只有內心充盈了,內心充滿愛和感恩,才會無堅不摧。
03家長們的訴求
一身真本事,我走無牽掛。
這是每個家長的期望。
有一天,我不得不離開的時候,你遇到了問題,我再也幫不上忙的時候,你仍然能活的更好,比我們給你的生活還要好。
孩子們會糾結,好高中是考上的,好大學是考上的,好工作是考上的,幸福是考上的么?好老婆是考上的么?
好多家長糾結于孩子考上大學考什么專業?
考上大學學什么?專業假設就按照你最高的理想考上了,然后呢?
然后你怎么活?你的目標是什么?你想為社會解決什么樣的問題?你想為人類做出什么樣的貢獻?
你想過么樣的生活?你活著不是為了工作,不是為了考上大學,不是為了考上一個什么什么專業對嗎?
你活著是為了自己過得好,然后讓身邊人過得好,然后讓身邊更多的人過得好,對嗎?
那你所有選的專業、選的高校都是為了你過的幸不幸福?快不快樂?能不能幫助到更多的人才是最終導向,所以專業和學校它只是一個過程,對不對?
所有的外圍分析都沒有解決一個根本問題
我們很多人是這樣思考的:
為什么而學習?要上好初中、高中。
為什么考好高中?為了考好大學。
為什么考好大學?為了找好工作。
為什么找好工作?為了活的更好。
結論:
為了生活幸福。
我們也可以從目的和目標倒推:
生活幸?!鷮崿F價值→找好工作→考好大學→選好專業→考好高中→考好初中→努力學習
為什么而學習?學習到底是目的還是手段?
兩種分析法,會是出兩種結論。
只有找到真正的目標,才能激起內心的激情。
教育就是喚醒向往大海的夢想
01為實現夢想而學習
?學習只是工具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一天在等紅綠燈時,
一個孩子說沒有睡好覺,
媽媽問孩子為什么沒有睡好,
小孩子說昨晚他被夢想吵得睡不著覺。
因為有了夢想,孩子睡覺都在想著夢想,夢想無時無刻不在激勵著他。
一個夢想一旦在孩子心中扎根發芽,夢想會成為一生的動力。
老師只是教授知識,
大師則喚醒夢想。
我們的人生路上,不僅要有傳授知識的老師,
還要有可以指點人生道路的導師,
最好還有能喚醒夢想的大師,
家長最好作為喚醒孩子夢想的大師。
在孩子心中種一顆夢想的種子,
讓它生根發芽,長成巨樹,
讓它漂洋過海,見識世界,
讓它生生不息,滔滔不絕。
送你船沒有意義,
教你造船也沒有意義,
只有喚醒你對大海的向往才有意義!
沒有人會全力以赴做自己不相信的事情,
也沒有孩子會對未來沒有夢想的時候拼命學習。
學有所往,方有所成。
夢想拉高一分,能力N倍裂變。
夢想和能力有關,夢想拉高一分,能力N倍提升。
夢想拉升動力,動力拉升能力。
每個人都想成為3%的富人。
希望通過學習考試到達,那不可能。
但夢想可以!
02夢想和見識、境界、格局有關
夢想跟見識有關,
所有的問題其實都是境界與格局的問題。
小時候去小賣部買東西,
夢想最多是開個小賣店。
大了去網吧玩游戲,
夢想我自己開個網吧多好。
大學出去當家教,
夢想我開個補課班多好。
俗話說:貧窮限制你的想像。
沒有見識何來想像?
所以孩子不是怕輸在起跑線,
那是商家制造家長恐慌的心理,
父母的見識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父母的見識決定孩子的見識,
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格局,
父母的視野決定孩子的視野。
你有多大的見識,就有多大的視野,
你有多大的視野,就有多大的格局,
你有多大的格局,就有多大的事業。
你現在對專業的選擇都不值得你徹夜難眠。
但夢想可以!
小孩子都會讓夢想吵得睡不著覺,
何況意氣風發的年輕人,
只要你心存夢想,希望就在前方等你!
在場有多少人在一個行業里一直不變?
多少家長害怕接受新知識,不去了解其他行業?
不了解其他行業,你這條賽道對還是不對,你自己是不知道的。
雖然說360行行行出狀元,但是不同的賽道用的力量不一樣,成功不一樣。
看準未來的時機很重要。
當初在老家來深圳的,只要來深圳的基本都賺錢了。
當初來了深圳頂著壓力買房的,現在都賺錢了,沒人買房子虧大了。
但是我們大部分家長只看到了這部分紅利,
其實每一波都有每一波的紅利,
每一波趨勢都是每一波趨勢的紅利。
第一波做個微信公眾號的,抓住了趨勢的紅利。
第一波做抖音小視頻,抓住了趨勢的紅利。
未來的趨勢還有很多,
歷史總在重演,科技永遠向前。
03如何喚醒一個夢想?? ? ? ? ? ? ? ???
成功最大的阻力是恐懼。
成功最大的動力是愛。
不要和沒有夢想的人談夢想。
看到秦始皇閱兵時,
項羽的夢想是:彼可取而代之;劉邦的夢想是:大丈夫當如是。
劉邦是將軍,善將將,韓信善將兵。
拿破侖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但是我們往往專注于如何當好士兵。
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是原創,活著活著,就活成了盜版。
每個人在一個賽道都會遇到瓶頸。
沒有人會全力以赴,做自己不相信的事情。
馬云老師也有沒成功的時候,做翻譯沒成功,做黃頁也沒成功。
做阿里巴巴時,說這輩子只會做一件事。
他把口才好發揮到極致,他擅長把握大勢所趨,找到軌道了,一切才有意義,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記住一句話:學習思維不學習方法。
什么是思維?
思維就是生出方法的方法,
是人的一種認知能力。
只有思維方式改變,
認知能力才能提升。
只有思維升維,
才能認知提高,
所謂降維打擊,就是高維打低維,無往而不勝。
社會需要什么?社會有什么問題?我們對社會有什么貢獻?
當你有一個宏偉的夢想,你就可以吸引無數個沒有夢想的人幫你實現你的夢想。
04為什么學習趨勢比學習專業要重要???
老板是什么?
老板就是知道做什么而不知道怎么做的人,來領導一群知道怎么做,但不知道做什么的人。
知道做什么的人不需要學歷,需要的是見識,知道怎么做的人需要高學歷。
這就是為什么即使沒有高學歷的人仍然有很多老板,大部分高學歷的人都是員工。
見識大于知識,知識大于學歷。
有見識有知識的人當老板,有學歷的人當員工。
沒有夢想的人為有夢想的人工作,幫別人實現夢想。
蕭何和劉邦只是夢想大小的問題。
劉邦說: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上嘗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鄙显唬骸叭绻稳纾俊痹唬骸叭绯?,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 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
愿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宏偉的夢想
先相信能飛,再有飛機。
先解放思想,再解放生產力。
先有夢想,才有成功!
?
?01? ?個人成功四大法寶
第一法寶:熱愛
野心不能成就你,但熱愛可以。
村上春樹說過: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下去,不喜歡的事怎么也堅持不了。
意志之類,恐怕也與“堅持”有一丁點瓜葛。然而無論何等意志堅強的人,何等爭強好勝的人,不喜歡的事情終究做不到持之以恒。
我認識一位作家,產出率非常高,出了將近十本書了,寫作不綴。一次和他談起來,他說是因為熱愛。
我理解,因為熱愛人才會產生一種熱情,甚至是狂熱的熱情,產生內在的驅動力驅動自己不停地學習、寫作、思考。
既然熱愛很重要,怎么發現熱愛?
有些人,把興趣跟熱愛混淆了。
興趣不是熱愛、喜歡不是熱愛、愛好不是熱愛。
什么是熱愛呢?有個認知心理學家叫斯騰伯格,他提出來一個三角形理論。
發現熱愛的事業,你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我是不是很喜歡做這件事,做起來是不是很愉悅?
我對做這件事是不是很有激情,迫不及待地想要做這件事?
這件事如果讓我做上一輩子,我愿不愿意?
如果這三個問題,你都是肯定的回答,那這個事業,才是你熱愛的事業。
要成為偉業,你要從熱愛出發!
第二法寶:擅長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是當今世界研究青少年發展和品格教育最杰出的學者之一,他也有個目的增長理論,其中一個就是問自己:
我最擅長什么?我的才能在哪里?
年輕人要夠了解自己天生的才能,若是先天聾啞,可能就不適合當音樂家。
發現擅長就是認識你自己的特長,用自己的長處,也就是自己天賦所在。
投資在自己優勢上的回報率遠遠高于劣勢的投入。
第三法寶:有意義
找到意義,就是找到目的感。
斯坦福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戴蒙強調:“目的,是驅動我們每天大部分行為背后的一個動機。”
而目的的厘清,在于能清楚回答:
“為什么我正在做這件事?”
“為什么這件事很重要?”
“為什么它對我和我以外的世界都很重要?”
戴蒙看到有目的感的孩子,都有高度動機,會自動自發的學習,為達到目的所需的技能和知識,也展現少見的務實效率。
目的影響人生的快樂和滿足。
目的并不一定要英雄式的,你不一定要拯救世界、醫好癌癥、改善環境污染等偉大的目的。大多數人都只有很平凡的目的,可能是當個媽媽好好教養小孩、協助組織小區、加入學校的家長會、或任何藝術、音樂社團等。
戴蒙目的增長理論第三個問題時問自己:
這世界需要什么?世界有哪些問題、機會,可以發展成我幫助別人的所在?
別人需要什么,其實就是商業的機會,通過幫助和滿足別人,即使自己獲得商業成功,也在幫助別人中找到人生意義所在。
幫助別人其實就是人生的意義!
第四法寶:趨勢
認清趨勢就是抓住未來,以什么樣的準備迎接挑戰。
天時大于地利+人和。
自己的團隊能力再大也比不上平臺花幾十上百億資金砸錢一起爆發勢成長。
結合未來社會發展的趨勢來分析,有專家預測未來的人才會有四個大趨勢:
第一,科學技術正在徹底改變我們的社會結構,大量重復性的勞動一定會被機器取代,那些懂得使用技術的人會被極大地賦能。所以,未來的人才必須要掌握運用科技的能力。
第二,社會分工越來越復雜化,每個人都將擁有多重分工和多重身份。因此,未來的人才要有跨學科快速學習能力。
第三,社會分工復雜,導致協同成本提高,因此,未來人才需要強大的協作和溝通能力,需要心靈的健全和成熟,需要對他人和社會的理解和關注。
第四,社會快速發展將會帶來很多以前不存在的新問題,所以,解決問題的能力必不可少,需要不怕面對問題、甚至希望面對和解決更復雜問題的自信。
美國科學教育學者提出了“美國科學教育學者提出了“S-T-E-A-M”教育理念,五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工程,Art?藝術以及?Mathematics?數學。
創新地代表了五種思維模式,它們分別是:
科學代表“假設-驗證”的思維模式;
技術代表“如何應用”的思維模式;
工程代表“系統性思考”的思維模式;
藝術代表“感性化理解”的思維模式;
數學代表“第一性原理”的思維模式。
02?個人成功的五大品質
自主
自主是指自己能作主,盡量自己創造自主的環境,人擁有了自主性,會激發更大的創造性。
自信
自信的源泉在于價值輸出,誰對別人產生了更多更強的積極價值,誰的自信度就越大。
自立
能掌握自己命運的人,大多都是自立自主的人,有自己的辨別能力,分得清輕重緩急,自帶一種奮起自強的精神。
自強
天助自助者,自強者別人才會幫你。
自尊
自信、自愛、自尊的人,它是自我價值的三個基本心理素質,其人生必然是積極進取的,是知足常樂的,是充滿正能量的。
03?不要讓自己的夢想死在別人的嘴巴里? ? ? ? ? ? ? ??
以前和周圍叔叔阿姨聊天,我說要開個披薩店,
她說創業風險太大等等說了一堆。
通常人會在周圍這種聲音中放棄夢想。
然后,然后,你回歸平常的日子,
然后你對孩子說:我們這一代人是不行了,靠你們了.
凡事給你夢想潑冷水的人,都是沒夢想的人。
不要讓自己的夢想死在別人的嘴巴里。
那些實現了財務自由的人,是通過什么方式呢?
如果你想實現財務自由,要通過什么方式?
所有老師告訴學生,好好學習將來找個好工作。
很多人一生可以這樣概括:
從小聽父母話的,
到了單位聽領導話,
娶了老婆聽老婆話,
生了孩子聽孩子話.
沒有獨立思想,沒有獨立辨別能力。
04??選專業選的是什么??
選專業、選行業,其實反映人的思維和格局。
思維?=先天起點+后天學習
思維決定格局,父母的語言系統影響孩子的語言系統。
格局決定布局,父母的思維系統影響孩子的思維系統。
布局決定結局,父母的情緒系統影響孩子的情緒系統。
考慮專業的時候不只是思考,以后什么專業可能會更掙錢更有發展。
而是和孩子們一起探討,未來社會是怎么發展的。
如果5G時代到來,網速無限快,網費足夠低,會有什么新的商業模式?新的商業模式,必定有紅利,白手起家的機會都在此產生。
馬云說哪里有抱怨哪里就有機會。
選專業選的是什么?
選行業選的又是什么?
選的是社會的責任。
選的社會需要解決的問題。
選的是這件事是否能夠幫助人。
97%的人天天想著我這么做能得到什么
3%的人天天想著我怎么做才能幫助到你?
一句話總結就是:
先要有自己的目標,明確自己的擅長和特長,再看社會需求什么,要獲得什么幫助,向哪個方向發展,你如何幫助人們滿足需求,在幫助人們滿足需求時的同時獲得成功,同時收獲幸福。
最后,如果你和孩子對選擇專業有分歧,僵持不下怎么辦?
李開復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召開家庭辯論會,其中一個人要站在反方分析論證,通過正反論證全面、多視角地審視專業,從而找出利弊。
這也是管理上的一個辦法,不只聽正面意見,還要聽取反面意見。
最后,祝大家找到自己滿意的專業!祝天下學子收獲成功!
小結:
1、通過了解能量和信息兩條文明進化的主線,了解、判斷未來科技發展趨勢。
2、像投資人選擇行業一樣考慮行業的五個要素:目標生態場景、產品解決痛點、生態商業模式、業務市場容量、長期增長潛力。
3、通過大概率的確定性抵抗未來的不確定性。
4、先有夢想,才有成功!
5、問自己熱愛什么?擅長什么?人生的意義是什么?未來需要什么樣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