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領導者的意識進化》,在如何識別心智模式的部分,介紹了如何保持好奇心以及放慢你的評判。
在和他人溝通的時候,我們都會不由自主地帶著自己的評判,正是因為這些評判,會對我們理解對方想表達的意思,如何穿過故事看到背后的意義帶來障礙。
書中提到,以前簡短的一句“嗯,你不用說完,我想我已經明了”,看上去彼此是有默契的,實際上正是這些看似的默契,阻礙了我們去覺察別人對話中所有的細微而重要的差異。
福爾摩斯探案集中,描述華生和福爾摩斯第一次見面,兩人握手后,福爾摩斯不經意地說:你是阿富汗回來的。這讓華生大為吃驚,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當然,福爾摩斯在后面進行了解釋,為什么他有這樣的結論。但是,小說畢竟是小說,當我們在驚嘆福爾摩斯的見微知著時,還是要看到,真實生活中,一切皆有可能,也不要完全相信第一感覺,有時候第一感覺是有很大偏差的。從前,關于對面試者的培訓中,有人說面試官在幾秒鐘之內就已經做出了是否通過面試的決定,這是因為人性本身是帶有主觀的評判甚至是個人喜好的,但這正是容易出現判斷偏差的時候。
我們不可能做到完全不去評判別人,和對方交流的過程中,任何的細節(jié)都被吸收到,我們用于評判的儀器已經不知不覺地開啟了。所以這個地方有了一個很重要的提示:judge slowly,放慢你的評判,不要過早評判。
這個月亮看上去在犯困,有些疲倦,但也許著正是它剛剛醒來;
這個大力士看上去肌肉健碩,但仔細看,他的肌肉都是氣球做的;
這個小女孩穿著補丁的衣服,在賣火柴,你會心生同情,如果經過她身邊,給她點錢。但是她需要的是同情嗎?或者她需要的僅僅是同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