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2023-2027年)》,提出干部教育培訓是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工程,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面對新時代、新要求、新課題和廣大干部成長成才的新需求,各級各部門要堅持聚焦“新”字“鑿深井”,提升干部教育培訓質效。
奏響干部教育培訓“新旋律”,破除敷衍塞責“老思想”。行源于心,力源于志。做好干部培訓教育工作,根本在于黨員干部堅持“姓黨”原則。要突出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的主課地位,針對年輕干部理論知識薄弱和專業能力存在短板這一普遍存在的問題,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年輕干部教育培訓主課、首課、必修課,加大黨史、黨規、黨紀的教育比重,教育引導年輕干部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政治能力。各類主體班次和專題班次中在課程安排上強化保證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兩類課程,按照分級分類和規范班次學制的要求,分級分類分批次選派優秀干部參加培訓,在所有主體班次開設黨性教育單元,組織培訓學員前往干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基地,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回答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提升政治修養、道德修養、法紀修養、作風修養。
激發干部教育培訓“新活力”,破除學工關系“老矛盾”。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把學習培訓情況作為考察識別干部、評先評優的重要內容,使干部教育培訓既有外在壓力,又有內在動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提高干部對教育培訓重要性的認識。突出減量增質和減負增效,在制定干部教育培訓計劃時充分考慮培訓對象和培訓時長兩大關鍵要素,避免同一段時間同一個單位參加選學人數過于集中而影響工作。積極探索“分段式教學”新模式,將培訓學制較長的班次分為幾個階段進行,在保證培訓時間的同時確保教學任務的完成。建立教育培訓計劃協調會商制度,加強與市委黨校和培訓班責任單位的對接協調,科學精準安排參訓對象,避免出現重復調訓、多頭調訓、多年不訓的問題,有效解決工學矛盾問題。
開辟干部教育培訓“新路徑”,破除因循守舊“老方法”。構建“線上線下”全覆蓋、常態化的干部教育培訓體系,線上用好“學習強國”、公眾號等學習載體,讓廣大年輕干部“觸手”可學、隨時能學。線下充分利用區域內優質資源,根據崗位需要和學員特點,設計培訓內容和專題,推動教育培訓取得實效。強化特色課程的開發、現場教學點的打造和“鄉秀才”“土專家”的儲備,不斷推出特色課程,打造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等現場教學點,充分利用紅色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發達地區資源優勢,加大年輕干部赴外培訓力度。堅持課堂授課和實踐教學相結合,著力打造年輕干部培訓優質“理論型”課堂。同時,豐富教學方式,靈活運用研討式、案例式、體驗式等教學方法和“主會場+視頻分會場”的現代通信技術模式開展培訓,切實增強培訓吸引力和感染力。
打造干部教育培訓“新引擎”,破除形式主義“老障礙”。當前,有些地方在對干部的教育培訓中,“走老路、套模板、設框框”,用固化的課程和僵化的模式開展培訓,不僅違背了干部教育培訓的初衷,也會陷入“流于形式”的怪圈。想要有效防止教育培訓表面化、程式化、庸俗化,防止不分層次與對象搞“一刀切”“一鍋煮”,各地區要在開展培訓班以前,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座談、實地訪問等多種方式充分征求責任單位和參訓學員意見,分門別類地做好培訓需求調研分析,把準培訓內容,提升培訓質效。要明確干部教育培養主體責任,由組織部門抓示范培訓,各單位抓普遍培訓,并將各單位組織實施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情況作為年度綜合目標考核指標,對履行干部教育培訓職責不到位的列入負面考核清單,破除各單位在教育培訓上的形式主義,不斷促進教學質量提升,推動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走深走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