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鬧鐘響起,起床,刷牙,吃早餐,趕公交……
到了公司,泡杯不加糖的咖啡,打開電腦,查看今天的密密麻麻的備忘錄,忙碌的一天就開始了。
你不停的處理文件,接聽電話,一杯咖啡還沒喝完就已經涼透。
臨時通知需要參加一個會議所以錯過了午餐的時間,而你的上司卻遲遲不結束漫長發言。
會議室的時鐘已經指向6點,而你的辦公室門外還有幾位應聘者在焦急的等待。
一天結束回到家,已經8點,你躺在床上終于一邊翻看朋友圈一邊感慨:真是忙碌的一天啊!
不知道有多少人有過這種體驗,每天就如同上了發條的時鐘,一刻不停歇的運轉者,在用工作堆積出來的忙碌里,給自己一個充實的理由。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拼命工作,就是為了躲避思考。
何為思考?
用百度出來的答案來回答,思考是思維的一種探索活動,是一種積極性和創造性的作用力,思考源于主體對意向信息的加工。
所以我們這里所說的思考,不是指你每天思考幾點起床才不會遲到,每天中午晚上吃什么的淺層思考。而是指你可以更深層次對信息的處理和加工,是從多個角度有創造性的分析和理解,思考是在原有基礎上的探索過程,而不是日復一日的重復和模仿。所以思考更應該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過程。
試問自己在每天的忙碌中,有多少時間留給自己思考呢?
因為中國從小到大的教育使然,讓我們思維的方式就是考試,答案是唯一的。所以對于一個問題,我們更多是在成功案例的基礎上重復,或者盡量保證不出錯即可,缺乏自我的判斷和思考能力。思考一個問題,其實不僅僅是為了去更好的解決它,了解事情本質“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這樣的一個過程,你從中得到精神和思維層面的富足,遠遠高于你因物質富足帶來的愉快和快樂,而這也是區分人與人之間生活品質和高度的重要依據。
這個世界永遠不缺臨摹者,而缺的是像達芬奇這樣的創作者和開拓者。思考,就是決定從平庸通向卓越的必經之路。